作夢者班/做夢者班 II

本論壇自 2009 起分享南開諾布仁波切之教法,目前歸屬於象雄文化。Email: dreamworkforum@gmail.com

《Longchenpa's Advice from the Heart》(龍欽巴三十忠告論)摘譯

《上師瑜伽》、《金剛歌》、《水晶與光道》、《日與夜的循環》、《金剛薩埵大虚空》、《覺性杜鵑》、《吽之封印中陰引導》等書籍出版及摘要翻译

文章SW » 2012-10-31, 00:04

第二十五句建言
「你或許想以各種黑魔術儀軌,諸如降冰雹、打雷閃電或保護,來制服那些可能會遭遇的人,是證悟的活動;然而燒了他人的心將會造成你轉生在下三道。保持低調!這是我由衷的建議。」

當我們有使用這些咒語的能力或知識時,我們會想說應用相關的行動或表演黑魔術將會利益當地的人,事實上,此舉會激怒其他眾生,所以始終是負面結果的因。明白此點,我們不要變得全然受這些活動所吸引。

我們也一定可以找到適當的咒語〔以驅趕螞蟻〕,但只是接受咒語傳承並持誦一百遍或一千遍並不夠,為了要讓它起作用,我們還需要持誦此咒幾個月,但幾個月後你成就了什麼?只有很小的結果。

因此,龍欽巴這裡的建議是,不要花許多時間在只會浪費我們時間的活動上。(pp. 85-86)


第二十六句建言
「你或者收集了不少有用的深奧典籍——哲學經文、口頭建議、教法抄本,然而如果你都不實修,到臨終時書也幫不上忙。觀察你的自心!這是我由衷的建議。」

有時讀書很有用,但經常是無意義的,因為即使我們有這些心靈建議的書籍或大師的教法謄本,或者具深奧義理的實用書籍,我們只是讀過但從不實踐其內涵。以此,就沒有太大的利益。當我們死亡時我們無法帶走書,所以我們應該應用這些內容於實修,不是只是閱讀它們。

這裡龍欽巴衷心的建議是,我們應該觀察我們自己的心,而不是收集書本。要觀察我們的心意指我們有何種的動機,並投射何種的動機。(p. 86)


第二十七句建言
「當你全心全意地修習,你或許會有些禪修經驗,跟他人討論、寫下釋論,以及唱出了悟之歌。儘管這些是修行成就的顯現,它們將只會增加妄念。維持於超越概念的狀態中吧!這是我由衷的建議。」

我們會有的所有經驗或境相都跟我們的 Zal(tsal) 能量相關,當我們能量顯現的助緣出現時就會發生。儘管我們具有本初潛能,如果助緣不在,經驗也就不會發生。

因此,龍欽巴說我們的經驗和境相都跟我們的Zal 能量有關。當我們有這樣的經驗和境相時,我們會想要寫把它下來、作首詩或其他文章,或者覺得想表達於歌中,如密勒日巴所做的。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必須要非常覺察,如果我們缺乏覺性,這樣的經驗及境相就變成是增加念頭的因。

如果追隨念頭我們就不能正確修持,因此將我們觀想而有所表明的念頭放一邊去吧,觀想的目的是要重新教育心,如果我們只想跟隨我們的念頭,又何必還要觀想?追隨我們的心中所生起的並非禪修,我們已經追隨念頭無數個生世了一點也沒有幫助。這裡龍欽巴的建議是瞭解念頭所代表的問題,我們不追隨念頭,而是放鬆於我們的真實本性之中。(pp. 87-88)
SW
系統管理員
 
文章: 4466
註冊時間: 2012-03-05, 16:23
來自: 台灣台北

文章SW » 2012-11-03, 00:18

第二十八句建言
「當念頭生起,重要的是你直接注視念頭,當你清楚看到心的本性,必須要安住於其中。儘管沒有什麼可以禪修,但維持於禪修狀態很重要。保持不散亂的狀態!這是我由衷的建議。」

因此不管什麼念頭生起,不要阻擋它,我們馬上面對面觀察它,如果我們你這樣做,念頭就會自己消失。當另個念頭生起,我們即刻臨在(present)並觀察到它,它就會消失。這就是精要的修習。

總結岡波巴〔四瑜伽〕的教法,龍欽巴說最重要的莫過於不要分心散亂、處於當下並放鬆於此狀態。


第二十九句建言
「 於空性知識之內,依因果法則而行,且當你已瞭解不做(non-action)的原則,持守三承諾並以非概念的慈悲努力利生。結合二資糧的累積!這是我由衷的建議。」

一旦我們已經瞭解或已經經驗到我們的真實情況(實相)——也就是空性,我們並不放棄因果關聯的原則。佛陀主要的教法就是關於因果的關係。

龍欽巴的建議就是不要忘記因果的關係。我們不能一直處於禪觀狀態,當我們發現自己處於相對情況中時,很重要的就是根據因果法則來行動。更有甚者,如果我們瞭解教法的真正意義,我們就瞭解不做(non-action)的原則——也就是具體上來講沒有什麼可做的。我們安住於真實意義中,而不著重身體的活動諸如此類的。

無論如何,這也不是指說我們就罔顧相關於經教、密續和大圓滿的三種誓戒或承諾。我們大圓滿修行者不需要成為比丘或比丘尼,然而處於不做的知識中,安於其真義,不著重身體上的活動,我們也同時維持對這三種誓戒的尊重,並經常為利益所有眾生而努力。

結論是,龍欽巴建議加入二資糧的累積,也就是說,在相對情況下盡我們最大能力累積福德,以及累積主要的智慧資糧,其是透過禪修、禪觀和上師瑜伽。(pp. 89-93)


第三十句建言
「 我追隨過許多博學並證悟的上師,接受到許多甚深的教導,我看過一些深奧的佛經和密續,並稍加檢驗;然而在知道這些之時,我並未實修。唉!我只是自我欺騙!」

在這最後一句建議偈文,龍欽巴說追隨了許多不錯的、專精的、證悟的上師,以及他接受了許多種類的教法,他也研讀了經教和密續兩者,而有時他也加以實修。他說,儘管他知道這個,他只是停留在心智的知識,缺乏修證,當他發現如此時,他覺得非常難過。基於此故他給予他自己這三十條建言。

「對我自己和那些像我一樣的人,我講出這三十條由衷的建議。」

當然有像龍欽巴一樣的其他人,他們也許需要這樣的建議,對於他們他給予了這三十條建言。

「透過希冀獲得解脫的熱忱來編撰寫此文的功德,
願所有眾生都能從受限之存在的迷妄中解脫,並引導至大樂的境地。
願我成為走在三時諸佛及其子嗣和偉大苦行者腳步中的,至高無上的兒子。」

以此利益他人的良好動機,龍欽巴寫下這三十條建議。現在總結,龍欽巴表達其祝願,透過此善行之根源,所有眾生都能自流轉的輪迴中解脫,並獲至快樂的境地。特別對他自己,他希望追隨三時諸佛及其子嗣——菩薩——及證悟者之腳步,並遵循他們所修持的方式,成為跟他們一樣的證悟者。

「於是由生起的些許清心寡欲之理所推動,我,竹清羅卓(註),寫下此《三十句由衷建言》。」

此文本是由竹清羅卓所寫,這名字是龍欽巴用在他年輕時寫下的許多著作中,我們能因此推論龍欽巴寫下這些建議偈文是當他仍在求學及成為一位好行者時,在他隱居於山上閉關處之前。

我自己則是從偉大的大圓滿行者貢噶巴登(Kunga Padlen)接受了龍欽巴寫作集的傳承,他是我一位舅舅的上師。從同樣這位上師,我也接受了其他的教法,有些屬於寧提亞席,在我進入佛學院之前。當我們從一位上師處接受到一個傳承時,瞭解這位上師他自己是如何接受到這傳承的,這點很重要。不管一個教法多有趣,若連我們自己都沒接受到教法的傳承,我們是無法傳遞這個教法的。(pp. 93-95)
SW
系統管理員
 
文章: 4466
註冊時間: 2012-03-05, 16:23
來自: 台灣台北

文章SW » 2012-11-03, 00:20

本書歷經三十三晚全部摘譯完畢。
SW
系統管理員
 
文章: 4466
註冊時間: 2012-03-05, 16:23
來自: 台灣台北

Re: 《Longchenpa's Advice from the Heart》(龍欽巴由衷的建言)

文章zhuopu » 2012-11-04, 06:14

感谢师姐!每天都来看师姐的更新。真的从心里感激万分!随喜师姐的功德!
zhuopu
一般會員
 
文章: 36
註冊時間: 2012-06-26, 15:27
來自: 中國


《三十忠告論》略釋(索達吉堪布)

文章SW » 2015-09-23, 15:59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97ccf950102v8dy.html

《三十忠告論》略釋(索達吉堪布)

龍欽巴大師


《三十忠告論》略釋
——索達吉堪布2014.12.03第70次UC開示

法界遍空智願大雲中,善降大悲之光甘露水,
令熟所化因中三身芽,敬禮勝寶救主上師足。

雖由願力傳承師攝受,自不精進無義耗此生,
思惟聖行自懊他亦然,勸心生厭說此卅忠告。


無垢光尊者說自己曾經有非常好的發願,也有依止善知識的機會修行佛法,但是自己沒有很好的精進心,現在已經到了晚年,看到自己的這些行為覺得有點傷心,看到別人也是如此,所以為了自他生起厭離之心就造了《三十忠告論》。

種種方便攝受眾眷屬,雖具順緣主持寺廟等,
糾紛之源自心貪執因,獨自安住即是吾忠告。


很多人想修寺院,但修寺院也是比較麻煩的。修寺院過程中有許許多多的爭論、執著……還是一個人居住,是我的忠告。不要想很多,今天修這個道場,明天修那個,這樣的話,自己修行不一定很好,還是一個人住著,這就是很好的。

其實《三十忠告論》主要對一些真正的修行人、實修者來講的,因此有些詞可能是跟六百年前當時的藏地有些人非常適合,但大多數的詞,我們現在的這些修行人,也可以對照。當然,我們如果是有真正的利他心的時候,也並不是不能修寺院、不能建道場。有些人也比較過激吧,比如說我們現在各個地方建一些中心,提供給大家一起學習,這是非常好的一個機會。我也經常跟很多人說:你們自己的家如果提供給大家學習,哪怕是半年或者一年,我覺得這個房子真的是非常值錢的了,非常有意義的。否則的話,我們世間當中很多這些有為法,很多有漏的財產當我們離開的時候,什麼價值都沒有用上。因此,現在我們大家為了利益眾生,全力以赴地做一些事情是很重要的。

但是,如果對眾生沒有利益,以希求世間八法的心態,建道場也好、做很多事情的話,就沒有多大的意義,不如一個人實修。它這裏說的是,一個人要修行,沒有修行的話,做這些事也沒有啥利益。這個肯定無垢光尊者也不讚歎。

誦經祈福以及降魔等,雖自功德傳揚人群中,
為貪食財自心為魔使,調伏自心即是吾忠告。

由從貧眾收取高賦稅,雖塑佛像發放佈施等,
他人依善積惡之因故,自心修善即是吾忠告。


什麼造佛像、造佛塔、化緣,依靠別人的財產來行持一些這樣的善法的話,實際上是依靠善法而造惡業了。所以,自己的心趨入於佛法、趨入於善法,這就是我的忠告。

所以,我們有時候做善事的過程當中,發心是什麼樣?整個過程是什麼樣?現在很多人,自己也不真正地好好修行,給別人帶來許許多多的麻煩。包括有些上師的弟子,也許可能是幫助上師弘法利生,但是他的造作過程當中不但是對上師不利,對佛法也不利,表面上是一個善事,但實際上讓很多人對三寶起邪見,這樣的行為非常多。

所以,我們做任何一件事情,應該善巧方便,否則的話,現在有些佛教徒,在像我們這樣的寺院當中基本上是看不出,一到外面的時候,不管是東方也好、西方也好,很多地方我們佛教徒自己沒有智慧,自己沒有善巧方便,對佛教也帶來很多不太好的影響。

為自得高於他傳講法,以及方便護持賢卑眷,
心生實執我慢之因故,息滅妄念即是吾忠告!


為了得到一些名聞利養地位,給別人講經說法,通過各種方法來護持或者攝持一些眷屬,那這樣的話,自己的心很容易產生傲慢、執著,因此自己各方面的因緣不具足的時候,不要到處去所謂的講經說法、攝受弟子,應該儘量地減滅閒事,減少想法。自己還沒有達到一定力量的時候,最好不要想得太多了。

營商放利以及欺詐等,雖依邪命所積百財物,
求名行善世間八法因,修離耽著即是吾忠告。


用邪命來積累各種各樣的財產,實際上是求一些名利來行持世間八法,因此要修厭離心、修離執著即是我忠告。其實世間的很多法也沒有什麼可貪執、可執著的。

雖思公平作證斷訟等,調解爭端乃是利他眾,
依彼生起欲望之因故,無有希憂即是吾忠告。


有時候,有些人經常為了調節別人的矛盾,就經常……這比較難懂哦,但是好像我以前講過,有沒有講記?簡單的講記有,那你們自己網上看。(作為修行人,雖然最初考慮自己做為中間公證者決斷訟事,調解雙方的爭端是為了對他人利益,但往往會依此陷入五毒煩惱之中,生起種種非理的欲念,依此減少自己聞思修的功德,相對於解脫方面毫無意義。所以應該無有任何希望和憂慮為決斷諍訟能否獲得酬勞等,即是我忠心的教言。——《三十忠告論要義簡疏》索達吉堪布著釋)

雖具受用眷屬名福德,悅耳之語遍於贍部洲,
然自臨死之際無毫益,精進修持即是吾忠告。


財富、眷屬、福德、名聲雖然遍於整個世界,但是當你死的時候什麼都帶不走,因此要好好的修行。

司庫侍者以及家主等,雖是寺院家中骨幹者,
二取分別生起掛慮因,遠離散亂即是吾忠告。


為了自己各方面方便,有一些什麼侍者,旁邊有很多道友、志同道合的其他人來維護自己、幫助自己,雖然這可能讓你在修行過程中有一種方便,但是身邊的這些人經常給自己帶來很多的執著和麻煩。所以,儘量地減少人員好一點。

有些人稍微有一點能力的時候,經常帶著侍者,不僅僅是一個侍者、兩個侍者、三個侍者。你們看看現在很多上師的侍者,有些是很好的,有些侍者剛開始還是比較不錯的,到一定的時候,也是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不管是漢地也好、藏地也好,都是這樣的。世間人也是這樣的,有些大老闆、有些領導,在他身邊的這些人,有時候言行舉止不如法的也有,即使他自己的言行舉止如法,但很多人把他當做一種觀察物件,大家經常關注他,這樣之後,也有很多各種各樣的行為會發生的。

因此我們當修行人的時候,很多這些瑣事和沒有必要的人員、沒有必要的事情、沒有必要的財富、沒有必要的名聲,這些都儘量地放下來,斷除散亂即是我忠告。當然,無垢光尊者的《三十忠告論》,主要是對住在一個寂靜地方的、僻靜地方的修行人而講的。

佛像供物經論爐灶等,雖攜所需行於寂靜山,
暫具用品爭紛痛苦因,依無所需即是吾忠告。


攜帶佛像、供品、爐灶等等,跑到寂靜的山裏面去,雖然暫時覺得這些都是很有必要的,比如說佛像、法本、鋼爐……這些東西——現在修行人備的東西特別多——這些表面上看很需要,但實際上也都是爭論、痛苦的因。應當儘量地減少財物。

我們有些道友屋子裏面東西特別特別多,儘量地減少資源,這是很重要的。現在世間人也是,有些人光是衣服都堆得很高很高的,其實一個人在短暫的時間當中不一定會穿那麼多,我聽說一個人有好幾百件衣服,但是還要經常到百貨市場去,一件又一件地買,這樣不是很好的。我們現在世間上有很多人沒有衣服、沒有吃的、沒有穿的、各種各樣的人,應該供給他們,自己比較適當地減少太奢侈的、太過分的一些資源,這也是很重要的。

作為修行人,除了一些法本——當然無垢光尊者的意思法本這些少一點也好,有時確實也有這種感覺,法本太多的話,也沒有辦法處理。你看,我們學院這邊,有些剛來的道友,對法本好像不珍惜,經常亂扔,也有這種情況。其實這可能對個別人來講,他們不太懂。但真正來講,像我的話,對法本還是覺得很有必要的,不管到哪里去,很珍貴的。然後佛像和佛塔也應該是非常珍貴的。但其他有些用不上的東西,就儘量地減少、處理,用來做一些慈善呀,做一些有意義的事情。意思就是說,以前有的儘量地慢慢減少,以前沒有的,除了特別必要的一些資具以外,不要太多了。太多了沒有必要。

一般來講,過一個比較簡單的生活對修行人來講是很重要的,對世間人來講也是很重要的。現在世間人的很多痛苦主要根源於欲望。他的欲望一直沒有辦法滿足,這樣之後就經常非常痛苦。

濁世中於野蠻之眷眾,為其面責等雖是善意,
依彼生起煩惱之因故,言談平和即是吾忠告。

雖無私欲誠心利他語,以憫揭發他人之過失,
雖思正意彼心結石因,言談悅耳即是吾忠告。


在末法時代的時候,對於一些野蠻的眾生,如果想通過批評來調伏他,自己認為這是一個很好的度化眾生的方法——我要現憤怒相,這樣非常成功。但實際上,末法時代的時候,給別人說一些粗語,不一定是對別人有利的,還是說一些溫和的語言,說一些比較悅耳的語言,這也是很重要的。

自己沒有什麼特殊的能力的話,我們說話過程當中,一定要儘量地說一些寂靜的話,別說粗語。有些人一說話,一開口,就可能是經常罵別人、說別人的過失。有些人,尤其是有一些法師,好像調化弟子最好的方法是批評別人,一開口就批評別人。其實經常愛說別人過失的話,實際上代表著什麼呢?一個人的修證和一個人的性格。

偶爾點出別人的錯誤,這也許是有必要的。我以前剛開始對漢族道友講課的時候,還是比較愛批評,有一次我去見法王如意寶,法王如意寶說你經常批評,在末法時代的時候,批評不一定能利益眾生,除了極特殊情況以外,儘量地不要說粗語。從此之後,我也確實是自己改了,包括課堂上也好,很多方面反省自己。上師親自這樣說的話,我肯定性格不好。其實我也並不是這種性格,但是,原來剛開始的時候,我覺得好像不批評就沒辦法,很多人都非常傲慢,通過一些批評應該對別人有利。

從此以後,我就儘量地說一些溫和的語言——特殊情況比較多,這個應該可以開許的。包括這次我們出去的時候,有時候看到有些老師洩露秘密,就密法寫一些博士論文,我看不慣的時候,就在學校裏面都是沒有很好地演講,直接批評他們,整個一節課都是講他們的過失,然後就結束,也有這種情況吧。

但是確實也是在末法時代的時候,很多人都應該遵從無垢光尊者的教言,言談悅耳、言談平和即是我忠告。

護持自宗破除他宗者,雖思辯論清除教法塵,
依彼生起煩惱之因故,沉默禁語即是吾忠告。


通過辯論、研討、經常寫一些論文,這種方法來想弘揚佛法,或者是清理佛法,但實際上依靠它也是容易生煩惱,所以禁語,就是禁止自語即是我忠告。

有時候,可能說得少一點,不然沒有智慧的話,通過辯論過程當中,通過探討過程當中,經常也是誹謗一些其他的高僧大德、其他的上師。我們有些人不會辯論,就會吵架,辯論最後就開始爭論,爭論最後就開始爭鬥,這樣不太好。

偏私護持師傳宗派等,彼等縱使以為是承侍,
贊自謗他貪嗔之因故,一切放棄即是吾忠告。


按照傳承的上師、自己的宗派、自宗的觀點,通過這種方式,覺得這就是弘揚自宗,應該是非常有利的。但實際上依靠這種方法經常會自贊毀他,還有生貪心和嗔恨的因,因此儘量地放下這些。

作為一個大修行人,自宗和他宗就沒有什麼——啊,我們藏傳佛教一定要弘揚,我們甯瑪巴的教法一定要弘揚,上師的法一定要弘揚;如果別人對上師說什麼、對教法說什麼,馬上產生嗔恨心;有人好像維護這個觀點的時候,特別歡喜,產生貪心。其實這也是在某種意義上,很容易產生貪嗔。因此真正了悟大圓滿,或者是大圓滿修行的人,自他的這種宗派也好、教言也好,都沒有什麼差別,心非常地寬容。其實我們聞思的時候,應該要離開一種非常狹隘的想法,包括現在,在整個世界來講,雖然你建立自己的自宗也是可以的,但是在某些時候也不一定適合所有的人。因此,在說話、做事過程當中,可能也需要善巧方便。

廣聞觀察諸法之類別,了知他過雖思即智慧,
依彼自己造惡之因故,觀修淨現即是吾忠告。


通過聽聞佛法,通過智慧來看到別人觀點的不合理、別人的過失,覺得這就是一種智慧,但是依靠智慧自己會造惡業的,所以觀清淨心是很重要的。觀修淨現是觀清淨心的意思。

惡說皆空誹謗諸因果,雖思無作乃為究竟法,
若舍二資斷絕修行緣,當修雙運即是吾忠告。


有些人經常說,一切都是空性的,然後通過空性的這種高的論調而誹謗因果的存在;雖然自己認為無所事事就是究竟的佛法,但實際上這樣的話,很容易捨棄積累二種資糧。因此修智悲雙運,或者勝義諦和世俗諦、智慧資糧和福德資糧雙修,這就是無垢光尊者的忠告。

為三灌義修降明點等,雖思他身即道之助進,
有漏道欺眾多大修者,當修解道即是吾忠告。


通過密法的一些方便道來修持,認為這是一種密法的修行,雙運的修法,但是對於這種修法,很多人根本沒有這樣的能力,完全是具足一些真實的貪欲,很多修行人以此而受到欺惑。因此,修持解脫道,還是要通過聞思修行來好好地修無上密法,或者通過聞思修行來完成自己修持解脫道的整個過程。

雖無緣分眾前施灌頂,加持品等散發於眾人,
詆毀之根失毀密戒因,敦肅直行即是吾忠告。

眾人之中露體奔跑等,狂妄諸行雖思即禁行,
世間俗人不起信心因,當依謹慎即是吾忠告。

此處為自欲得殊勝位,雖求淨行博學及賢善,
是從高頂墮於低處因,行無鬆緊即是吾忠告。

村落寺院以及深山等,雖住何處不應交親友,
於誰相處不怨亦不親,穩重自主即是吾忠告。


這裏是說,不管住在村落也好、寺院也好,還是在其他的任何一個環境當中,不要交的朋友太親密了;在任何一個時候,與別人的關係,不要相互怨恨,也不要太親密,過親和過遠都不太合理。

任何時候都應該穩重自主。穩重自主就是莫舍己道,自己有自己的原則,自己有自己的道。不要今天碰到一個人——哇!開心得不得了,互相都讚歎,吃的、喝的、睡的,全部都是在一起;兩三天之後又發生矛盾了,然後恨之入骨,當面的臉色都不同了,背後也說種種過失。這不是很好的,不是修行人的行為。所以,在任何時候,跟別人不要太親密了,也不要太疏遠了,真正作為一個修行人,這個很重要。

現在居士也是這樣。很多居士剛開始的時候,相互間關係特別好,每天都要聚一下,或者一個禮拜當中要聚一下——啊!碰到你,我們多麼有緣分呀!不管是學習佛法,還是世間當中,我們都可以如何如何……然後過兩天,馬上發生矛盾,然後又產生爭論……種種的事情都會發生。其實這都不太好。

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不管是誰,關係好的時候,過分好;關係一旦不好了,殺他都沒有問題,作為一個修行人來講,這樣不是很好的。應該不要太親,也不要太遠,表面上看,這個人好像石頭一樣,親也不是,遠也不是,但實際上,人與人之間的關係確實不能太近了,不然的話容易被焚燒;也不能太遠了,太遠了也會消於虛空當中。

因此,包括我們學院的、學會的在內的修行人,特別希望大家按照無垢光尊者這裏講的原則,“於誰相處不怨亦不親,穩重自主即是吾忠告”——與誰相處,都不應彼此怨恨像敵人一樣、像殺父殺母的仇人一樣;也不要關係太好了,否則好花不常開,過一段時間可能又不好了,而不好的時候,可能殺他都無所謂的。那種作為,尤其是在同行道友,在一個上師那裏同樣獲得灌頂的、同樣傳承的道友之間發生的話——我們在講密宗金剛道友誓言的時候也講過,那是非常可怕的。

所以大家一定要注意,人際關係方面,現在很多人不太會,好的時候太過分了,然後不好的時候也過分。表面上看不親不遠好像不太好,但實際上不親不遠的話,關係可能才能長存;如果是親密過分,這種感情很有可能不會長久。現在的世間人,包括一些家庭關係也是這樣,剛開始好的時候,好像是用任何語言、任何方式都沒辦法表示一樣,到最後又變成了什麼樣?可能是見都不想見。聽說有些人——包括一些在家人離了婚以後,聽別人提到對方的名字,他都特別恨,那有何必要呢?光是說到名字,就——啊,你們不要提他的名字,我要什麼什麼……作為一個修行人來講,這更不莊嚴。

雖受具信男女供飲食,恭敬侍奉自亦詐現向,
為護他心自受束縛因,當行平等即是吾忠告。

工巧曆算藥等無量書,雖是方便緣起佛果因,
然此種種散亂靜慮因,放棄所知即是吾忠告。


學工巧學、醫學、曆算等各種各樣的知識,還有學一些音樂,學一些世間的各種語言、文字等等知識,表面上這也是有必要,而且它最終來講也是一個成佛的因——因佛都是遍知,佛陀不可能不懂這些。但是暫時來講,這些讓我們的心很容易散亂,對禪定很有影響。無垢光尊者講,作為一個真正的修行人,最好不要有很多的形式,不要學很多的知識,好好地修行就可以。放棄所知即是吾忠告。

住家之時致力嚴飾屋,寂靜山間尋求圓滿福,
瑣事令自人生虛耗因,斷盡諸事即是吾忠告。


住在自己家裏的時候,非常努力地裝修、裝飾。現在有些修行人特別重視自己的破房子,還要做各種各樣的裝修,其實這就像無垢光尊者這裏講的一樣,在寂靜的地方修很多特別莊嚴壯觀的、豪華的房屋,作為一個修行人,每天都忙著這些,是非常沒有意義的。因為在一個修行的道場當中,寂靜的地方——甚至我們有些居士也是天天為了一些破房子忙著,買房,裝修,這樣一直沒有修行的時間——每天都是想著自己的房子,這些沒有任何意義的小事可能把自己的終身都已經耽誤了,沒有修的機會了。因此,儘量地斷除一些瑣事,這就是我的忠告。

確實,包括以後我們各個班的一些修行的道場——按照以前藏傳佛教的傳統,經堂裏面有很多花紋——我想,以後我們很多的道場,可能比較簡單就好一點。現在的多數建築,不是很需要各種花紋,尤其是西方——我這次出去還學了一些建築學,然後覺得,我們以後的經堂,包括個人的一些房子,現在很多的裝修,如吊頂這些是70年代、80年代時候的一些價值觀和審美觀,這些都沒有必要。一般來講,最多是塗一點白色,不然的話,也浪費很多的資源、浪費很多的時間。

因此我希望從今天開始,在我們的喇榮山溝裏面,道友們不要把外面的房子修得特別的壯觀、莊嚴,雖然這裏沒有修兩三層樓的,修得太高的倒沒有。畢竟是修行人,你外面再怎麼樣修恐怕也沒辦法比上白宮,沒辦法比上北京的很多建築;修行人應該有自己修行的特色——修心!而不是修房子為主,不然的話,恐怕也不莊嚴。當然有個別道友確實有必要修的話,也是不要多,多的話就沒有意義。自己的心全部散在這方面不太好。

所以這裏就講,住家的時候,忙著自己房屋的裝飾;到寂靜的山裏,還希求一些圓滿,希求一些莊嚴,希求一些快樂——我們有個別人就是,看破了大的城市,但又追求其他一些新的城市——實際上,簡單的生活方式很重要。如果沒有一點避風的地方——像現在冬天特別冷,一點避寒的設施都沒有的話,確實也不行,但是大家也應該注意,不要把所有的時間,所有的精力,所有的這些資源全部用在個人的一些很小的沒有意義的事情上面,這樣不是很好,這方面要考慮一下。

雖以精進博學淨行等,某種功德縱然已超越,
貪執何法自心受縛故,不墮邊執即是吾忠告。

種種伏勝令受雷雹等,雖思能調難度之事業,
焚燒他續自入惡趣因,當居卑處即是吾忠告。

典籍教言以及記錄等,雖聚種種所需深義書,
若無修持臨死書無利,當觀心性即是吾忠告。


準備了很多的書籍、教言、記錄本等等,雖然這些對瞭解甚深的佛教是很有意義的,但是,如果沒有好好地修行,臨死的時候,這些書本可能也沒有什麼用的。因此,觀心很重要。

有時候,我們法本也特別多,筆記本也特別多,堆得很高很高——就像我一樣的,書房裏面書特別特別多——但是死的時候,書裏面的知識如果沒有融入心,那書就是書,我就是我,沒辦法的。因此,現在還是把書本上的教言儘量地用在心上面。就像一個人考試的時候,所有的這些紙呀、書本呀,全部都不能用,一個人拿著一支筆,學到多少,那時候就用到多少。我們人死的時候也是一樣,所有這些法本、外在的知識沒辦法帶走——死的時候連自己的身體都帶不走——我經常覺得,我們的死亡就像進入一個非常特殊的考場,那個時候連身體的骨肉都不能帶,就像我們進入一個非常重要的考場裏面,自己的一張紙都不能帶,就是這種情況。那個時候觀心還是很重要的。

現在我們在座的很多人經常修出離心、修菩提心,然後念一些經,經常觀自己的心,認識自己的心。確實,認識自己的心和觀自己的心在任何法中都是最重要的。當然認識自己的心、觀自己的心首先需要聞思修行,這個是必不可少的。否則,剛開始就說一些大話,啊,觀心、觀心……沒有一點次第和教言,恐怕也是不能成功的。

一緣修時討論與覺受,著作論典唱誦道歌等,
雖是力顯而增分別因,當護離心即是吾忠告。

心生分別之時直視要,已得定解之時安住要,
修行安住無修是為要,修習無散即是吾忠告。


生起分別念的時候,直接觀它的本體,這是最重要的;已經獲得定解的時候,在這個定解當中安住;修行、安住乃至最後的無修都是要訣。

這是禪宗和大圓滿結合起來的,無垢光尊者最後說的一個非常深的要訣。意思就是說:當我們生起分別念的時候,直接觀察心,觀心的時候,你可以在這個分別念也好,或者安住的心態當中觀察或者安住;當安住的時候,產生一種定解,這種定解你可以認識它,你也可以修行——但是這種修行並不是有一種分別念,非要再次地不斷地修,不是這樣的,那是一種無修的修行。真正產生無修的修行這就是最重要的。

也就是說,我們要真正地觀無散地修行。很多人通過上師們的加持,傳承的力量,通過這樣的觀心,觀察自己的心到底是什麼樣,這個應該並不是很困難的。如果要我們說這個世界到底是什麼樣的,我們眼睛也不一定看得到;如果去找的話,我們也不一定能找得到。但是你心觀心呢……這可能進入到密法裏面去了,不說了。

空性之中行持諸因果,證悟無作護持三律儀,
無緣大悲精進為利眾,二資雙運即是吾忠告。


證悟空性的見解中,取捨因果要非常謹慎;證悟無所作的境界中,護持菩薩戒、別解脫戒和密乘戒非常重要;雖然已經證悟了無緣的境界,但是在這種境界當中,還是對眾生不斷地修大悲菩提心,這就是二資無別,是兩種資糧雙運。二資雙運這就是我的忠告

依止勝師亦聞深教授,有閱甚深經續觀內心,
嗚呼雖知無修自欺自,為我如我者說卅忠告。


無垢光尊者說,他以前依止過很多很多的上師,也聽過甚深的教言——就像我們這裏很多人也依止過特別好的上師。

昨天剛剛回到學院,我就在想,自己接近20年當中,依止上師的整個過程,我大概做了一個總結。我來的第一年,85年,當年我聽了什麼法;86年我聽了什麼法;87年聽了什麼法……最後到上師圓寂之前,我就大概地列了一下。有些有記錄,有些沒有記錄,不過通過思考和推理,基本上哪年講這個法,哪年講那個法。一年一年下來,自己確實也是得過特別多甚深的教言,依止過像佛陀般的、超越我們觀察的一些善知識。

無垢光尊者也閱讀過甚深的經典和續部,然後自己也用這些經典和續部的內容反觀自己——內觀。也就是想過,修行過。但是呢,他這裏用很謙虛的語氣說:嗚呼雖知無修自欺自——雖然自己也依止過上師,也聽過很好的教言,也看過特別好的一些經典和續部,同時也反觀過自己的心;但是,雖然已經明明知道,卻沒有很好地修行,自己欺騙了自己一樣。我自己是這樣的,我看到別人也是這樣的,所以我造了這個《三十忠告論》。意思就是說,很多人有了依止善知識的機會,聽聞了佛法的教言,自己的人生,應該是非常的光彩和輝煌了,可是卻沒有很好地修行。

我覺得無垢光尊者絕對不會有這種現象,因為他是文殊菩薩的化現,顯現給我們才這樣說的。但是我們這裏很多人,反觀自己一生的時候,可能確實有些人——有些是剛開始學佛的人,學佛一年兩年了,現在還算不上什麼,恐怕幼稚園還沒有讀完,小學課都沒有讀完。現在讀小學還要六年的時間,所以我們學佛六年的話,可能小學都還沒有畢業——但是有些人已經十年、二十年當中依止過善知識,同時也聽聞過很多教言,也閱讀過很多甚深的經典和續部,也稍稍內觀過,可是呢,沒有很好地修行,沒有真正地通過這種方式修行;甚至有些人可能離上師越來越遙遠,離教言越來越遙遠,跟經典、續部和自己的修行境界越來越遙遠,最後的話,自己也找不到自己了。這樣的話,特別可憐。就像是一個人非常非常有錢,但是後來連一分錢都沒有用上,全部都浪費了。在世間當中這也非常不合理吧。

無垢光尊者的《三十忠告論》,我今天並沒有全部都講,只是跟大家簡單地開示一下。修行的確是非常難——當然我看到很多人對修行還是非常的重視,包括我們晚上像現在這樣在這裏直播講課,中國各個地方聽課的話,不是很困難,因為我們同一個時間,晚上7點鐘的時候,大多數人的時間都是比較適合的。但是在其他的地方——我這次出去,深刻地感覺到,他們很多地方聽法是非常不容易的,有些現在的時間是淩晨三點半,有些是淩晨四點鐘,有些是淩晨六點鐘,但是他們還是在很努力地聽著。其實這是非常有必要的,為了佛法,我們應該付出,你付出越多,得到的越多。如果我們把它就像一般世間的特別簡單的一個學問來看待的話,你得到的收穫也不一定非常多的。因此,無垢光尊者最後的教言,希望我們在座很多人稍微考慮一下。

無垢光尊者這裏這樣講的:依止勝師亦聞深教授,有閱甚深經續觀內心,嗚呼雖知無修自欺自。雖然知道所有的經論,但是沒有很好的修行,就是自己欺騙自己了,這是非常悲哀的。為我和像我這樣的人宣說了《三十忠告論》。

由厭離心造此之功德,願諸有情解脫得大樂,
三世諸佛菩薩聖者後,吾等隨行願成彼長子。


此三十忠告論,由厭離心稍所觸故,慈誠羅珠(即無垢光尊者)所造也。

以前我剛到學院的時候,我們學院有一個小小的放在外邊的高音喇叭,那個高音喇叭的聲音不像我們現在學院的喇叭聲音那麼大。但是那個時候,法王如意寶經常放《三十忠告論》,用道歌的形式來念《三十忠告論》。所以,我以前就經常在自己的功課裏面放《三十忠告論》的頌詞,經常念。但現在好像很多年了,課堂也沒有怎麼念了吧。但我對《三十忠告論》信心非常大。

真正當一個修行人,應該對很多事情看得比較淡;但也不能——尤其是我們今天聽課的很多的在家居士——也不能因為學佛,因為《三十忠告論》的原因,明天不上班,家裏的飯也不做,什麼都不做——哦,“獨自觀心吾忠告”。這樣的話,不是我希望的,你們還是要善巧方便。修行也需要,與家人、與同事的人際關係也很重要。現在很多佛教徒,好像人際關係方面不是很有方便法。大家應該用一種智慧、用一種方法來處理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包括對自己的家人、同事,還有跟領導、跟下屬等各方面的人,和合、和睦相處,這樣之後,再成為一個很好的佛教徒。
SW
系統管理員
 
文章: 4466
註冊時間: 2012-03-05, 16:23
來自: 台灣台北

上一頁

回到 大圓滿教法相關書籍出版及摘要翻譯

誰在線上

正在瀏覽這個版面的使用者:沒有註冊會員 和 43 位訪客

cr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