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夢者班/做夢者班 II

本論壇自 2009 起分享南開諾布仁波切之教法,目前歸屬於象雄文化。Email: dreamworkforum@gmail.com

南開諾布仁波切常講故事與例子整理

南開師於每次禪修營之開示,經常使用藏文名詞加以說明,這是他講授的特色。還有一些經常重複的例子與故事,追隨其大圓滿教法的弟子不可不知。

南開諾布仁波切常講故事與例子整理

文章SW » 2014-01-01, 01:30

修持喜金剛生起次第變成惡靈的故事

我們東藏有個很奇怪的故事,有個地方稱「棗伢」,有位薩迦派行者總是閉關修喜金剛(Hevajra),但他只著重於生起次第——指本尊形象、裝飾和壇城,這稱生起次第,但他還沒有修圓滿次第,還沒真正轉化進入身語意融合,也就是達到生圓二次第不二,雖然修得不錯但離證悟還是很遠。他持續在山上洞穴中這樣修法,並打算修很多年,當然生起次第後還有圓滿次第才能達到大手印。他這樣過了十八年,有年這地區穀物欠收而鬧飢荒,他住在山洞裡有許多存糧以供多年閉關之用,鄉民想跟他借糧明年有收成再還,苦苦哀求很多次都被拒絕,結果一晚他們殺了這位行者拿走所有存糧。他修轉化法很多年,死前極度忿怒,以此助緣而成為惡靈。當有人這樣死就會有迦波統治這類眾生,他們就變得依賴迦波好幾千年,所以他也變成如此而成為一位強大的惡靈,危害所有鄉民和寺院,還有著名仕紳和喇嘛,死後都變成其眷屬也成為迦波類,這惡靈就變得越來越強大。這不是傳奇而是真實事件。

蔣揚欽哲旺波的一世欽哲和一世蔣貢康楚知道這件事,我地區所屬的德格王也知道。因為每個人都很害怕,那時蔣揚欽哲旺波一世和蔣貢康楚受德格王的要求修了很多薈供,兩位仁波切會商來到一塊三角地做火供,建造了一座很大佛塔要控制這個迦波,這佛塔至今仍在德格地區。欽哲旺波和蔣貢康楚是非常強大的上師,雖然成功控制許多負面但沒有消除那位惡靈,他依然持續作怪。

二、三十年後,有位著名的桑登羅卓喇嘛,大家都認為他修大威德金剛(Yamantaka)非常強大,我小時候住在德格宮千時他也在那。在他的自傳中有說到,有天他前往某個寺院講授,他看到此惡靈被死去的仕紳和喇嘛圍繞著一大群前來的境相,這位上師想:「今天是很好的機緣,我今天要顯現大威德金剛的威力。」因為喇嘛修生圓二次第非常圓滿,當他往前走,這位桑登羅卓喇嘛顯現如山高的大威德金剛往前走,而這位惡靈也馬上顯現為比他還大的喜金剛。這位喇嘛非常不悅,因為在薩迦派喜金剛被視為比大威德還強大,他想:為何如此能顯現喜金剛的人能成為迦波呢?便傷心地哭起來,因為這位行者走錯方向,瞬間境相就消失了。這是我讀桑千羅卓的自傳知道的,不是誰告訴我。

有人以為生起次第可以處於該狀態就是圓滿次第,但轉化為顯現只是修道的一部份,轉化所具有的能力,必須融攝二次第,還要超越二次第,才能進入大手印的真實狀態。若你不能契入兩者不二的狀態,就不是究竟證悟,就算你會轉化也不算什麼,究竟證悟指你完全超越二次第,這兩者都還在心智概念,你超越才稱大手印狀態,能稱為真正證悟。所以光是生起次第不是法身,而是要進入覺觀從這裡才有可能。

(2010/06/28, 2011/08/04, 09, 2012/07/09, 2013/12/31 開示)
SW
系統管理員
 
文章: 4442
註冊時間: 2012-03-05, 16:23
來自: 台灣台北

文章SW » 2014-01-04, 23:35

以你所受傳承的發音為主

普賢王二十五界咒語的口傳,有不同的版本,有時換些字不是完全一樣,這是因為來源不同。像我就有普賢王二十五界好幾個版本,因為伏藏法不同。我說過不同人有不同方法,這跟你受的傳承有關,應用就會有用。有時你會發現普賢王如來六道種子字順序不一樣,這也沒關係,你接受哪種傳承,就用哪種。一般而言你從上師那裡接受傳承,就依該方式,例如百字明咒的 Vajra,發音有些上師略有不同,vajra 唸班雜,我家鄉則唸巴雜,但根據梵文則說 Vajra,我就讀的薩迦學院也是說 Vajra,我接受這樣的傳承,所以我這樣用。所以不是誰對的問題,我們不做這種更正;你如何從上師接受咒語就那樣用,這樣就會起作用,這就是口傳的意義。

當我讀許多次無垢友傳記,有些上師寫下說無垢友他知道所有動物的語言,如果鳥在唱,鳥不會講印度話,但牠們能彼此溝通,所以我們認為無垢友知道這些。還有元素的聲音,任何聲音,這在薩迦派中都有,不是只在大圓滿典籍中。有個薩迦班智達的故事,他傳承普巴金剛咒語跟某大成就者唸的發音不同。有次薩迦班智達到某村莊水邊,水唸著普巴金剛的咒語,他聽得很清楚,他想說這村莊必定有普巴金剛的大成就者。

有天他有興趣察看,發現岩石後有位瑜伽士,他相信這位必定是重要的普巴金剛行者,然後薩迦班智達問他主要修法為何,他說修普巴金剛。薩迦班智達想說他證悟普巴金剛便想領受傳承,但首先要問他給咒語傳承然後才有灌頂。他請瑜伽士唸咒,他說:「Om Vajra Chili Chilaya Hum Phat。」薩迦班智達說:「你唸不標準,應該是 Kili kilaya。」瑜伽士便說要試試看,他拿起他的普巴杵,專注地唸 Om Vajra Kili Kilaya 往岩石插去,但插不進去,改成 Om Vajra Chili Chilaya 就馬上插入岩石。薩迦班智達很驚訝,想他真的是一位大成就者,所以也把這咒語發音放進「成就法」(sadhana,儀軌)裡。所以瑜伽士接受的是這樣的聲音,後來薩迦班智達邀請他給予 Chili chilaya 的灌頂,於是在薩迦派便接受了這樣的傳承,因此咒要如此唸。這是一個好例子,所以你怎麼接受你就怎麼使用就能產生效果。

(2011/03/20, 2013/03/11, 2013/06/10, 2013/12/30 開示)
SW
系統管理員
 
文章: 4442
註冊時間: 2012-03-05, 16:23
來自: 台灣台北

大學教授問如何轉化生氣

文章SW » 2014-01-10, 00:58

當我在大學教書時,有位教授朋友問我如何修轉化道,例如生氣如何轉化。我解釋例如忿怒,我們根據我們所接受、學習的方法,在經教也有解釋,生氣是很沈重的情緒,《入菩薩行論》說:「一嗔能摧毀,千劫所積聚,施供善逝等,一切諸福德。」幾千劫所積累的功德,我們樂善好施的善行所日積月累的功德,只要生氣一次就可以全部摧毀。我們該怎麼做?我們知道生氣後果嚴重,所以訓練慈悲以取代生氣,轉化他們變成我們父母子女而不再是敵人,我們以此培育菩提心,這就是經教對治的方式。

但金剛乘不是這樣,它的知識在於五元素和能量,經教則否,經教認為證悟需要三大阿僧祇劫,但金剛乘只需要幾世。為什麼有此差別?因為能力有所不同。依此,我跟他解釋,例如金剛乘行者,即便有許多法門,你修持轉化道,你應該修三種不同形式,例如忿怒尊、寂靜尊和喜悅尊,這三種不同形象是為了轉化三情緒。例如你修貪,就可以轉化為樂;修痴,痴表示沒有明性,修寂靜尊產生明性;修瞋,即修忿怒尊。

金剛乘例如生氣時轉化為忿怒本尊,像普巴金剛等,當我修得足夠時,當我對某人生氣,表示我能量被激起,我們忿怒不需要改變還可以更生氣,但這不表示我跟生氣的對象對抗,有自他依然是二元觀,我們進入淨相就不存在這類問題。所以當我們說轉化,就不再處於二元觀;生氣時,能量已經被耗用,在此情況並不像經教要阻擋這能量,而是用這能量轉化。一般我們修法,例如修金剛手,我想著我很忿怒相但感受不到,但當我們生氣時轉化就比較具體。

我對我的大學教授朋友說,用生氣的能量轉化為忿怒尊,他說他懂了。兩、三週後我們在大學碰面,他說他知道如何將生氣轉成智慧,但他試後沒用。我說只是心智瞭解,你並沒有處於教法的知識當中,你當然無法應用。有些人三年閉關或七年閉關專修,也許可以成功於此。例如我也修很多年,有時我生氣也無法這樣轉化,,你又如何能轉化成功呢?

(2011/09/11, 2011/11/12, 2013/12/27 開示)
SW
系統管理員
 
文章: 4442
註冊時間: 2012-03-05, 16:23
來自: 台灣台北

子鳥拔光母鳥羽毛回報

文章SW » 2014-01-12, 01:18

在大乘佛教我們說:有好的動機心,每件事都是好的。然而,這個假設有可能在某範圍內可行,但不是全部。你如何能夠區分一個真正好的動機和一個壞的動機呢?也許你認定有些是好的動機,但是同樣的事可能別人卻認為是壞的動機。對於好的動機並沒有普遍性的標準,這端賴環境和情況而定。

薩迦班智達舉了一個非常好的例子,十分能夠說明此點。他說:「在西藏南部靠近印度的阿桑地區,住著一種鳥,當這種鳥成為母鳥時,便對牠的小雛鳥很好。小雛鳥知道牠們的母親非常慈愛。當牠們一天天漸漸長大,牠們知道一旦牠們學會飛了以後,牠們將會離開牠們的母親。所以牠們說:『媽媽一直對我們非常好,在我們走之前,我們應該為她做些什麼。』但是牠們不知道要做什麼,所以以非常好的動機和愛,牠們試著拔掉所有牠們母親的羽毛。於是慢慢、慢慢地,拔掉一根又一根,最後這隻可憐的母鳥被留在巢裡,沒有羽毛,甚至再也不能飛了,而牠所有的子鳥則非常快樂且滿足於牠們所做的,自由自在地飛走了。」所以這些雛鳥的動機非常好,但是發生在母鳥身上的則一點也不妙,最後母鳥沒有任何羽毛可以飛而因此死了。

這是一個例子說明所謂好的動機心,有時也適得其反。動機心是好,但所做卻是負面,所以也不要馬上跳入好的動機心,我們真的不知道何謂好動機。我們有時候會有這種問題,該如何做?在大圓滿中,我們不說好的動機處處都是好的,而毋寧是說重點在於覺察,如此我們能夠了解情況為何並與之共事。一般我們說我們盡力而為,但經常不知道如何盡力,所以需要增進明性,這是唯一方法。而不是心智方式,這樣契入不了真實義。要知道善惡需要發展我們的明性,就能知道真正的好壞,否則粗略地遵從一般的好壞,然後尊重他人。以這種態度,不管什麼顯現——好或壞,即使你出了問題,最好的方式就是覺察處境為何,然後盡力而為,這也是唯一的方式。

(2011/09/12, 10/01; 2012/01/22, 10/29; 2013/06/18, 07/13, 10/12 開示)
SW
系統管理員
 
文章: 4442
註冊時間: 2012-03-05, 16:23
來自: 台灣台北

果然巴駁斥宗喀巴

文章SW » 2014-01-18, 02:00

佛陀示現般涅槃,弟子馬上分裂為十八派,彼此不認同,就成為不同學派,也就發展出不同見地。見地是你分析,你以邏輯來建立,以佛陀所說的確認此邏輯成立。「見地」在各派傳統都有,這叫做不同學派的見地(藏語「宗踏」),沒有任何一個學派沒有自宗的見地。

在那瀾陀學院時期,當時佛法以大乘瑜伽行派(唯識)最盛行,隨後發展出中觀(Madhyamaka)學說,瑜伽行派逐漸式微。同樣在中觀派,又分為兩學派。我們研讀經教中觀時也要學習許多釋論,當我在學院時主要是學習薩迦派教法,其中最重要的是果然巴(Gorampa Sönam Senge)的釋論,他寫了三主要文本駁斥宗喀巴,其中一本釋論稱《除惡見闇》(Tawa Nyensel,Removal of Wrong Views), Tawa 指觀點(point of view),Nyen 表示壞(bad),Sel 表示消除(eliminating),合起來講就是「消除壞的見地」,消除誰的見地?宗喀巴的見地,他是格魯派的創建者,薩迦和格魯有很多諍論。果然巴詳列了六十二條來駁斥宗喀巴解釋中觀的謬誤,我們在學院時蠻喜歡這本書的。不能說宗喀巴錯,而是這些條列是透過分析而得。我們講到「見」——觀點,就會說這個派、那個派的見地,學派間因為見解不同總是如此爭論不休,這就是見。

你看,當果然巴駁斥宗喀巴,馬上有格魯派學者也寫了書答覆果然巴,書名叫「回覆果然巴:即刻燒毀」(Burning Immediately),幾年後這本書出版,另外的薩迦巴也寫了書回覆,書名叫「閃電金剛」(Lightening Vajra),馬上反擊回去。我們當時還蠻享受這種情況的,有時去看這些哲學演出還是很有意思的。這是例子,在每個宗派傳統都有許多這類的書,噶舉和寧瑪派都有,薩迦班智達也駁斥密勒日巴,噶舉派就不太高興也駁斥薩迦班智達,他是很高階的學者。

我讀這書,便想果然巴所想的很完美,所以我認同他的見地,我也沒讀宗喀巴是怎麼解釋的,所以一些人是這樣的方式發展見地。若有些人沒遇到明師,他們一生就維持這樣的方式,所以學派間有很多這種爭論和限制。這不意味這些傳統的上師都是這樣方式,依然有許多上師契入精髓,並不滿足於這樣的見地。

所以當我們講到見地,我們總是馬上問是哪種見地?薩迦、寧瑪、格魯?這稱為心智學習。如果你有金剛乘高階教法的知識,慢慢你帶往超越這類限制,而尊重其他學派。許多人沒這種知識,因為我們活在二元境,這就是我們的情況,我們立即墮入這個觀點、那個觀點,充斥我們整個社會。這些都是分析,永遠無法進入真實知識,你愛好研讀他們寫些什麼,在西藏他們有辯經,他們認為很棒,我們讀書時也是這樣,我知道這是什麼,但我發現大圓滿教法後知道這些依然遙遠,所以應該契入精髓。但人們受這類心智所制約,他們不接受也不開放,這才是問題。

(2010/06/14, 09/26; 2011/06/11, 09/17, 09/24 ; 2012/08/19, 12/08, 212/27; 2013/03/12, 04/20, 08/31,10/05 開示)

圖檔

..............................................................
有關四派間的爭論,宗薩仁波切的解釋:

問:大圓滿、大手印、道果的見地有何不同?

答:這些都是不同的名字,但它們趨進見地的方法可能有所不同。舉例來說,大圓滿的教授是為最上根的人而準備,而道果教授的對象是最上根及資質不錯的弟子。像道果教授中到的四個共加行,有所謂三種見地或現觀,第一種見地是不淨見地;但在大圓滿,則從來不談這些,他們只是提佛的境界是什麼樣子。而道果,卻先談前面的各種見地,然後再談最後的果;大圓滿卻(則)只談最後的果位,不太談前面的各種見地。

像道果中有頂禮上師傳承、禮敬喜金剛等說法;雖然大圓滿中也有禮敬,但禮敬的方式完全不同,而說自己就是普賢王如來,如果真的能知道、證到這一點,就是最偉大的禮敬。

大手印主要是談明,也談空。所以儘管大手印、大圓滿、道果見地它們的名字都不一樣,其實究竟目的皆是相同的。

問:他們在修法上是否一致?

答:有一點不一樣,像薩迦派也許會告訴你,去找找看你的心是什麼?而寧瑪派則會叫你去研究一下,心的實相是什麼?事實上這兩個意思是一樣的。當然也有點不同,因為有些人喜歡想他的心是怎樣的,而不是喜歡想心的實相是什麼。

問:格魯派的見地是什麼?

答:在格魯和薩迦本身,為了要增加彼此的瞭解,所以有時會辯論,但並不是那麼重要。薩迦派認為修行不需另外創造出一個空性來,但格魯派(黃教),則強調在修定時,應該要摧毀分別見地,造出空;這是薩迦和格魯主要的不同。

寧瑪和薩迦之間,沒什麼文獻記載的辯論,但他們在發展空性見地上,有所謂「自空見」和「他空見」之不同。如果以自空和他空來說,多半格魯派是自空見,竹巴噶舉也是自空見,噶瑪噶舉是他空見,薩迦派有的持他空見,如薩迦秋登,另一個薩迦派學者叫都潤巴,這個人是持自空見,很多寧瑪派持他空見。
所謂「自空見」是說佛性本來是空;「他空見」是說佛性本身不空,但對無明來說他是空的。這樣子的話,可以說有一種無意識的辯論。

當然噶舉(白教)和薩迦也有一點辯論,像止貢噶舉派和薩迦派在戒律這方面有辯論。其中止貢派大師說,比丘戒是屬心戒,一直到破戒才會消失。

不過這都只是遊戲,他們所有見地都是好的,只不過是趨進的方法不同。一個會讀書的人,如果讀到這些見地,讀得愈多信心反而愈強,因為這些見地都很好,可以使你瞭解佛法;對一個不良的讀者而言,當然也會增加他的貪、嗔、癡。
SW
系統管理員
 
文章: 4442
註冊時間: 2012-03-05, 16:23
來自: 台灣台北

至布里亞特格魯寺院講解宗喀巴祈請文

文章SW » 2014-01-19, 21:28

我舉個例子,當我在布里亞特(Buryat)的時候,你們知道布里亞特是俄羅斯的一個共和國,大多數人民是蒙古人,那裡有間重要佛寺,即使在共產黨時期,這間佛寺依然保存了下來。在我去那裡之前,我在布里亞特辦過一場禪修營,這間寺院有許多年輕人來參加,他們說這間寺院在布里亞特非常重要,這就是為何我去那的原因。那邊有兩位堪布,他們邀請我午餐,還有 12、13 位大圓滿同修會的成員陪同,我們便到那裡一起用餐等等。

餐後,堪布邀請我去那間寺院給予大圓滿教授,他們感興趣,我也說沒問題。他們說:「請您到寺裡給場教授。」這寺院大殿我前面去過,非常莊嚴,有個非常莊嚴、非常高的法座,但我當時覺得坐在那個法座上並不是很好,因為他們是格魯派的寺院,我若沒穿出家人的袈裟,至少該穿藏人的衣服,但我當時穿牛仔褲,因為我就是這樣旅行的。我就想:「怎麼能穿著牛仔褲坐在那裡呢?」但我沒把這話告訴堪布。我說我不想在寺院大殿裡講授,但他們堅持。我就說:「如果你們堅持,那就在寺院的入口大廳準備一張椅子。」因為他們已經通知了,因此來了很多的當地人,最終他們同意了,然後我就開始在那裡講授。

我是大圓滿行者,我在格魯派寺院,聽眾都是追隨格魯派教法,我不想給一般的大圓滿教法,我想給點格魯派的教法但以大圓滿方式來做,因此我以宗喀巴祈請文來講解上師瑜伽,因為我學過這,有時宗喀巴紀念日我們會唸誦這祈請文。這是很常唸誦的祈請文,提到宗喀巴代表觀世音、文殊師利、金剛手等三金剛,如何以此做正確的上師瑜伽。祈請文意指觀世音、文殊師利還有金剛手,這三位在所有學派稱三家族,因為其代表所有證悟者之身口意。這有五句偈文:

無緣大悲寶藏觀世音
無垢智慧之王妙吉祥
魔軍摧伏無餘秘密主
雪域智者頂巖宗喀巴
善慧名稱足下誠祈請

觀世音就像嗡,代表所有證悟者的身,文殊師利代表阿是語,金剛手代表吽則是所有證悟者的心意,以宗喀巴總集,我們處於此融攝狀態觀想宗喀巴,最後融入自身,代表融入上師於弟子自身。第一句偈文,無盡慈悲莫如觀世音,因此宗喀巴的慈悲與其沒有不同;無量智慧如文殊師利,宗喀巴也無有不同;其潛能跟金剛手無有不同,例如金剛手種子字是吽,因此宗喀巴的心意狀態跟金剛手無有不同。這是身語意三方面;在不同傳統有許多的班智達,最無上的是宗喀巴,所以我們向其祈禱。這是偈文。我說以三金剛融攝所有證悟者及上師的身語意狀態於宗喀巴,因此我們對其禮敬和皈依,你向宗喀巴三金剛狀態祈請,然後其融攝於你三金剛。我跟他們說:「你們可以唸嗡阿吽,然後處於這種狀態中放鬆,這就足夠了。」如果你用這個方式修上師瑜伽,那就是大圓滿。

我對我的講授很滿意,但他們卻不滿意,因為他們知道這是他們的祈請文,他們想要些不同的大圓滿教法。特別是兩位堪布一再請求再解釋大圓滿教法,最後我只好講解了一些什麼叫大圓滿、我們如何發現它,稍微簡短講一下大圓滿教法中的基道果的特性,他們才覺得滿意。

所以,我們不要太追隨教法的標題,這都是相對的。雖然大乘經教中有說,如果我們不用標題和名稱人們會不知道什麼是什麼,但原則不是這樣的。因為沒有契入教法精髓,才總是關注教法名稱;契入精髓在大圓滿教法中很重要,名稱是相對的,只是用來溝通。人們常問我教什麼,我說大圓滿,他們不滿意一定要個名稱。但若你知道原則,原則就是知識,就是處於融攝我們所有上師的狀態。

所以你修上師瑜伽、你總集所有上師,宗喀巴也沒關係,金剛薩埵、噶拉多傑,我們說這是噶拉多傑或蓮師的狀態都沒有差別,這才是最上乘的。蓮師說你修「工杜移辛諾布」(kundu yidzhin norbu)方式的上師瑜伽,你可以用任何本尊或偉大的上師來修,這只是形象,他們都有三金剛,如果沒有三金剛我們就無法接受到加持。你也可以用宗喀巴大師祈請文,不然就是限制,你有限制就不能解脫輪迴。這就是一個例子,當我們沒有進入教法精髓的時候,總會處於某種侷限之中。如果我們真的了解,我們可以在上師瑜伽的狀態中融攝一切的狀態。

這是例子,大圓滿行者要尊敬其他傳統,否則我們無法教授,這也違犯三昧耶的保密,保密的意思是說不跟沒興趣的人透露,但如果有一百人有興趣,你就不該保密,如果沒興趣,一個人也太多。重點不是名相而是真正意義,就像修任何修法,你結合上師瑜伽來修同樣就變成大圓滿法。生圓二次第,以種子字轉化這是生起次第,然後身語意融入你所觀想的形象就是圓滿次第。一般你可以修很好的生起次第,但這永遠不會達至證悟。

(2010/05/23, 08/20; 2011/04/08, 08/09, 09/17, 09/24; 2012/03/20, 07/05, 09/03, 12/27; 2013/02/21, 03/23, 09/06 開示)
SW
系統管理員
 
文章: 4442
註冊時間: 2012-03-05, 16:23
來自: 台灣台北

蒙古格西堅持地球是平的

文章SW » 2014-01-25, 19:55

西方人研究佛法,稱西藏佛教是喇嘛教,西藏人不喜歡,之所以稱喇嘛教是因為西藏的佛教跟其他國家非常不同。例如我們探索密續,密續中如何解釋烏地亞那和印度的來源,而在西藏發展出不同方式,因此是稍加融入在地文化,如果沒有文化如何傳遞知識?真實知識超越形色,因此要開始解釋必須依賴個別的特色,像佛陀解釋小乘或大乘也是根據當時印度文化和體系。

我在印度時有此經驗。我在成都西南民族學院任教時,有次到北京開會,閒逛古物店時看到一本黑底金字的蒙古書非常喜歡,店家很便宜就賣給我,但我不會蒙古文。後來我跟一位略懂蒙古文的人學但只有少數一點,還是看不懂,我就把這本書一直帶在身邊。一直到我離開西藏到印度,那時待在一個基督教會,我沒有宗教的藩籬,經常跟那些教會人士一起用餐,用餐前都要禱告謝飯,有次還被要求帶領祈禱。

那期間認識一位蒙古老格西,他在哲蚌寺所以學了藏文,他非常了解大乘經教(Sutra)。他經常三餐不繼,我就常帶些米飯和吃的去看他還幫他打掃。我幫他也有原因,因為我在中國時學過蒙古文,可以讀但不大能理解,因此我想請他教我。因為那本書的關係我請求蒙古格西教我蒙古文的聽說讀寫,格西則說他有寫了一本關於《阿毗達摩具舍論》(Abhidharmakosa)的釋論,他藏文不好,對藏文文法不是很專精,所以要我幫忙校對。

我答應了,問他這本書是寫什麼?他說他駁斥地球是圓的,因為佛陀說過地球是平的。我說佛陀沒有這樣的觀點,主要是當時印度傳統,佛陀使用這樣的方式來溝通;佛陀不關心地球是圓的還是平的,這些都是相對的,也都是不真實的,但為了了解真義他只好用相對的東西來說明。他堅持說在《阿毗達磨俱舍論》提到。我還說佛陀說過一句重要的話,他說:「深寂離戲光明無為法,吾已獲得甘露之妙法,縱於誰說他亦不了知,故當默然安住於林間。」我說佛陀本身沒有任何概念,那是當時為了跟有那種概念的印度人溝通才如此講的。

《阿毗達磨俱舍論》屬於小乘,還有大乘一本書佛陀解釋了幾大洲,完全跟它不同;後來在《時輪金剛》密續中,佛陀則提出完全跟地球是平的相反的見解,完全跟經教不同。我說如果真是這樣,為何佛陀以不同方式解釋?佛陀說一切皆是虛妄,也許今天我們認為世界是如此,未來認知也不一樣,佛陀是以我們的情況來介紹教法,又何來堅持地球是平的之理?如果佛陀活在現代,我肯定他一定會說地球是圓的,況且現代人都知道地球是圓的,出版這種論點不會有人接受,我也看到有時大乘經教佛陀說我們的世界就像一大水滴。我解釋很多次但這蒙古格西都不接受,他說《阿毗達磨俱舍論》最重要。

我們在教法中有的概念:須彌山和四大洲等等,這些都是結合這類觀想來修。當本師釋迦牟尼佛給予教法,那時期人們相信我們的顯相存在須彌山和四大部洲等,所有教法相對上就結合了這些方法,這是為何我們供曼達時唸誦所有洲等等。直到今天還有人擔憂,認為地球是圓的不是平的,沒有須彌山也沒有這些洲。

無論如何我還是完美地校對完了。格西還要我引見,要找我幫忙整理書籍的教會幫他出版他這本釋論,因為教會經常有些出版品,但教會出版部的人看了之後果然回絕了。後來我也不知道這本書和這位格西怎麼了,格西也消失了。這是例子。所以我們必須依賴文化否則無法溝通,但我們要知道實際情況為何。例如今天在我們時空佛陀再來,佛陀也會根據我們所相信和看到的來解釋,他不會否認此,這也是文化之所以重要,但我們要知道文化是相對的。

(2010/05/05, 08/15; 2011/03/20, 09/17, 09/24; 2012/04/12, 09/04, 12/10; 2013/03/27, 06/07, 09/11 開示)
SW
系統管理員
 
文章: 4442
註冊時間: 2012-03-05, 16:23
來自: 台灣台北

竹巴袞列的故事(一)

文章SW » 2014-01-28, 01:19

我們可以發展無窮的概念,人們開始研究這類邏輯只是浪費寶貴時間而無法契入真實義。這表示不會有任何辯證(confirmation),若有人找你辯論,你最好說這超越確認。不然有人要找你辯經,這種討論永無止境,當你進了墳墓這類辯經永不休止,下一世你有這業力軌跡,你馬上又開始辯經。

因此竹巴袞列(Drukpa Kunle,竹巴袞勒)說,他試著去不同地方生活,首先他去「德瓦千」(Dewachen,大樂淨土),阿彌陀佛淨土,當他到那時,那裡充滿噶舉派的人(眾笑),許多人說:「哦,你走開啦,沒位子了!」然後他去到另一處顯相稱為「念巴嘎瓦」,則比較跟薩迦派傳統有關,他去到那,只想待一處小小的地方,也是很多人說:「哦你不能待在那,有位重要薩迦派喇嘛要來。」所以他在那也找不到地方。然後他去寧瑪派的顯相「桑多巴惹」蓮師淨土,也是充滿修行者、空行勇士們,說:「馬上走開,你在這沒有位子。」既然都找不到地方,不得已他就去地獄,在那有點空間(眾笑),他舒服坐下來:「終於我找到一個地方了!」不一會兒後,馬上來了位巨大的地獄護法說:「你沒權坐來這、馬上滾!」然後來了位非常重要的格魯派格西要跟他辯經(眾大笑)。所以似乎竹巴袞列他很不喜歡格魯派!

但不是這意思,因為他講:「當有辯論,你不可能透過辯經獲得教法真義。只有相對的事情他們才辯好幾個鐘頭,問過來、答回去都很生氣,所以這是結合瞋恨,瞋恨是地獄的因,累積越多果就成熟。」竹巴袞列是講解讓我們瞭解此。這不是說你不能辯經,你可以辯,當然你若要辯,也試著放鬆(眾笑),並以教法真義來統攝,也許就沒問題。這是例子,我們應該知道處於超越任何辯證(confirmation),就沒有問題。

(2013/09/07 開示)

圖檔
SW
系統管理員
 
文章: 4442
註冊時間: 2012-03-05, 16:23
來自: 台灣台北

竹巴袞列的故事(二)

文章SW » 2014-02-02, 21:54

竹巴袞列的故事(二)

就像是歷史上竹巴袞列(Drukpa Kunle,竹巴昆列)所做的。竹巴袞列是竹巴噶舉的大成就者與證悟者,大多數人稱他瘋智大成就者(Crazy Mahasiddha),為何稱他瘋呢,因為他行事很怪異,但他所做的怪異的事也變成了教法。如果你能瞭解,那就是真正的教法,如果你不瞭解,那就是瘋狂的話和奇怪好笑的事。

例如竹巴袞列有天他拜訪一座寺院,有座格魯寺院稱為桑埔,他往那方向走去。寺院前有條小水溝,不是什麼河,還蠻小的,如果你想也可以直接跳過去,但他不用跳的。當他到了那裡便脫下鞋子、把所有衣服拉高好像那是條很大的河,全都準備好之後他才慢慢過這水溝。當他往前走,寺院裡幾位比丘尼問他:「你為何要做這些奇怪的事情?你可以跳過來。」他說:「但是我正在構思格魯派的系統。」這是說有點過於著重小節,反而不考慮重點。這是大成就者的話,但事實上也很相符,確實存在類似的情況。

之後他去另一座寺院,是寧瑪派的寺院。當到了這座寺院,那裡有個樓梯,一階階上去可以到樓上,但他不一階階走,他跳過好幾階馬上想跳到最頂,也不太用樓梯,他還重複好幾次。那裡的比丘說:「為什麼你要這樣做?有樓梯你可以走啊!」他說:「是啊,但我是假裝我是寧瑪派的傳統。」因為寧瑪派的老想著妥噶(頓超)、想著大圓滿等什麼高階的,他們想用跳的。

許多人都有這種傾向,你想學妥噶、仰提等,還不如試著學些具體的,修些「輪涅分判」(Rushen,「容申」)的練習,這確實能分辨什麼是心智概念、什麼是超越心的真實本性。

(2011/12/31 開示)

圖檔
SW
系統管理員
 
文章: 4442
註冊時間: 2012-03-05, 16:23
來自: 台灣台北

巴楚仁波切的故事

文章SW » 2014-02-09, 01:14

有位大圓滿大師叫巴楚仁波切(Patrul Rinpoche),他是很棒的大圓滿上師。有次他去拜訪在東藏的一座寺院,有個格魯派大寺院,屬於格魯傳統,叫做塔傑岡巴,是很大、最有錢的寺院,但三、四次遭祝融,每一次火災有座蓮師像始終沒有燒毀,因此這座雕像變得很出名,所有不同的薩迦派、寧瑪派、噶舉派的人都來朝拜這尊蓮師像。

一次巴楚仁波切想來朝拜這座雕像。巴楚仁波切穿著不像僧人,但他穿著紅色稍微有點寧瑪派的傾向,當他進入此寺院時有位年輕僧人,年輕僧人想:「也許這傢伙是寧瑪派的,我們要來問問。」如果他們發現是寧瑪派的,他們就想揍他,因為他們的分別心很重。巴楚仁波切知道這點。然後那僧人問他:「你是哪個傳統(傳承)的?」巴楚仁波切說:「我是佛教徒。」然後他們覺得這不夠還要再問,那僧人便問:「你修什麼法?」如果是寧瑪派的就會說什麼蓮師祈請文、蓮師咒這類的,所以他們問:「你修什麼祈禱文?」他說:「我修綠度母祈請文和皈依發心。」所有傳統都修這個,所以他們也沒搞清楚。

然後他們討論一下該怎麼問,便說:「現在我們來問他法名,因為如果我們問他法名,是寧瑪派的就會叫烏金或貝瑪什麼。」於是僧人便對巴楚仁波切說:「告訴我,你是『桑森』是什麼?」「桑森」不是一般名,而是跟教法有關,他們也並不知道「桑森」的真正意思,真正的「桑森」指秘密名。他們就問:「你的秘密名為何?」巴楚仁波切說:「不要問這個啦,拜託!」他們說:「為何不能問?」因為「桑森」有時也是男女出生(genitor of male and female)的意思,藏文稱「桑森」。所以巴楚仁波切說:「不要叫我這啦,因為我會很害羞。(眾笑)有些牧民稱什麼布魯,但這也不是直接稱法,要直接說我們很不好意思,我是牧民。」所以他們最終還是沒有搞清楚,巴楚仁波切得以朝拜蓮師然後出來,也沒人揍他。(2013/05/09 開示)

圖檔
SW
系統管理員
 
文章: 4442
註冊時間: 2012-03-05, 16:23
來自: 台灣台北

下一頁

回到 南開諾布仁波切常用藏文名詞與例子說明

誰在線上

正在瀏覽這個版面的使用者:沒有註冊會員 和 1 位訪客

cr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