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夢者班/做夢者班 II

本論壇自 2009 起分享南開諾布仁波切之教法,目前歸屬於象雄文化。Email: dreamworkforum@gmail.com

跨界夢修相關書籍摘錄(2)

Being-in-Dreaming、The Wheel of Time、The Art of Dreaming 等書札記、摘譯與翻譯;個人夢修心得整理。

改變夢境:冒險習練法

文章SW » 2017-05-06, 15:00

我們所謂的變夢,常常侷限於一個夢之內的改變東西等,但廣義的變夢還包括整個夢場景的遷變。這個範疇已經屬於「魂遊大法」了。其實我覺得叫什麼並不重要,而是你的做夢體能不能擴大遊歷版圖、進出其他層面。

我覺得《駭客任務》嚴重瑕疵之一就是這個 The One 從任意門出來遠山之後想返回原處救人,還得進行長途跋的高速飛行,覺得很可笑(他不是已經知道這是一個輪迴夢了嗎?)。《奇異博士》雖進化成隨時可造個任意門換景,不過全在於懸戒(時空戒指)的有無。


【改變夢境:冒險習練法】

還有一個改變夢境的修法,那就是冒險習練法。在已然覺知是夢境以後,自己有意到江河險灘邊。先提醒自己:「現在我是夢境意生身,根本不會被河水沖走的。」隨之猛然跳入河中……結果,不僅未被河水沖走,反而有可能產生樂空無別的覺受。同樣,不論是熊熊烈火之中,還是懸崖深淵,只要是有危險恐懼的地方,都可以進行冒險練習。最終,能將一切恐懼現象完全轉變成禪定。
  
  我們要想擴大夢境訓練範圍,在夢中就可以到神山聖地和佛國剎土去觀光朝拜。方法是在白天時,自己經常提醒自己這是夢。在臨睡前將自己要去的地方或剎土觀想在喉間,聚精會神地漸漸進入夢鄉。在夢境中認知夢以後,提示自己:「光是認知夢是遠遠不夠的,意生身應當離開血肉之身,到神山聖地或佛國剎土去。」自己專心一想,就很容易到達目的地。在觀覽朝拜之後,自己思量一下:「現在我應該回到家中神識入竅。」就這樣,自己返回住處……
  
  初次前往佛國剎土等地方,在開始時,景象有可能模糊,不過,隨著訓練的深入,會逐漸地顯像清晰的。在這些修法修行時,一定要注意:身體不要歪拐、彎曲和蜷縮,否則,會影響風脈正常暢通,對訓練夢境不利。我們不僅需要有正確的睡臥姿勢,而且,呼吸要緩慢、神志要清醒……
  
  對於夢遊佛剎,難免有人會提出這樣的疑問:「在夢中所去的剎土,像極樂世界或銅色吉祥山等是否是真實的?」
  
  就此問題,我覺得,若沒有有關變化夢境與光明夢境的殊勝竅訣,這樣的人在夢中所去的地方,不一定是真實的佛剎。因為,根據密法理論所說:風湧而動,意識隨之進入身體脈絡之中,則產生夢境。其中,風入明淨脈中,就會出現「前往佛國剎土」的感覺。宗喀巴大師針對這類情況曾指出:「利用風的力量和『想去剎土』的意識力量,所能見到的清淨剎土,只不過是真實剎土的影像而已。『看到真實剎土』的說法難以成立。」

——《丹增嘉措活佛文集:探索夢的奧秘》pp. 80-81
SW
系統管理員
 
文章: 4323
註冊時間: 2012-03-05, 16:23
來自: 台灣台北

五道十地所見差異

文章SW » 2017-05-07, 14:39

前篇宗喀巴大師所指「〔夢中〕所能見到的清淨剎土,只不過是真實剎土的影像而已。」對照下文,說的應該是屬於加行道階段。
慈誠羅珠堪布說「明心見性」也不過是加行道位而已:

「初步接觸如來藏(心性),是在資糧道之後的加行道早期,在大圓滿中,這稱為認識心的本性;在禪宗裡面,這就是明心見性。此時還沒有到菩薩一地,更不是佛地,所以還是凡夫,只是比較不錯的凡夫而已。」(p. 187)

南開師說達到四相的第一相法性現前,等於是加行道(共四階)的第三階,但是我們有法性現前的體驗時真的明心見性了嗎?


五道十地所見差異

只有當我們證悟了才會發現,我們原來的想法,是一個錯誤幻覺。我們完全生活在一個虛幻的世界裡。

資糧道的時候,只能在文字上知道心的本性是空性、光明,但沒有什麼體會。所以釋迦牟尼佛說「不可思、不可言」,禪宗說「不立文字」。因為文字無法說出其真正含義。

加行道要分前期和後期兩個階段。前期時的境界,相當於看到月亮的圖片,雖然非常模糊,但也算是一種證悟;加行道後期的境界,相當於看到水中的月影,雖然不是真實的月亮,但與月亮的圖像比較起來,還是要清晰一些,不過還不是月亮本身。

到了菩薩一地的時候,才開始看到真正的月亮。一地菩薩的境界,就好像從地球上遠距離看月球,雖然比較模糊,但卻是真實的,既不是月亮的圖片,也不是水中的月影,而是月亮的實體;二地菩薩以上的境界就更加明顯而清晰了。在八地之前,妄念還或多或少地存在;在八地以後,雖然也有妄念,但相對來說很細微;直到成佛的時候,所有的妄念才會結束。

——慈誠羅珠堪布《讚法界頌略釋》p. 207

......................................

所以我們的夢不管是清明或是出體夢,一定都有幻影的成分,只是程度不同而已。套句之前所摘的,夢中有 70% 是屬於象徵,夢修境界中的所見,也跟上述進階過程一樣,隨著自己程度的增加,才會越發清晰與真實。
SW
系統管理員
 
文章: 4323
註冊時間: 2012-03-05, 16:23
來自: 台灣台北

Re: 跨界夢修相關書籍摘錄(2)

文章一意孤行 » 2017-05-12, 10:00

以前对灵媒系统的东西不太关心,看见师姐引用的赛斯的资料,觉得还蛮有意味,准备去涉猎一下。
一意孤行
一般會員
 
文章: 66
註冊時間: 2015-09-21, 09:38
來自: 中国四川成都

共同做夢(dreaming together)-1

文章SW » 2017-05-20, 13:12

經袁師兄的推薦,我也看了這部韓片《清醒夢》(Lucid Dream)。片中運用到兩種清明夢的類型與理論:一個是利用清明夢重新觀察記憶中被忽略的細節(以後我們再討論);另一個就是共同夢的技術,它的原理是接上另一個人的腦波,等於說自己進入他人的夢。

後者即應用在《全面啟動》(盜夢空間)這部片中,而且是組做夢團隊「集體做夢」。

《老鷹的贈予》魯宓把 dreaming together 翻譯為集體做夢,但我覺得「共同」或者比較恰當,除非真的組團一堆人一起才叫「集體」吧!


《清醒夢》網址: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FCRlbedDnRY

共同做夢(dreaming together)-1

「你認為我們該從事哪種『做夢』?」她(拉葛達)問。
"What kind of dreaming do you propose we should do?" she asked.

「有幾種呢?」我問。
"How many kinds are there?" I asked.

「我們可以『共同做夢』,」她回答,「我們曾經以團隊一起進入『做夢』,對我們來說那會很容易。」
"We could do dreaming together," she replied. "We have gone into dreaming as a team. It'll be a cinch for us."

「但是我們不知道『共同做夢』的步驟是什麼。」我說。
"But we don't know what the procedure is to do dreaming together," I said.

「我們應該從兩個不同地點開始『做夢』,盡可能地遠離對方。先進入『做夢』的人要等待另一個。一旦我們找到對方,我們就要互相鉤住手臂,然後一起更深入夢中。」
"We should start out dreaming from two different places as far away as possible from each other. The one who goes into dreaming first waits for the other. Once we find each other, we interlock our arms and go deeper in together."

拉葛達所建議的等待,對我來說是與我們「共同做夢」的第二、第三狀態有關。當我進入第二狀態「動態的守夜」時,我會看到唐望與其他不同的人的夢場景,包括一個肥胖的葛達(註:拉葛達以前很胖)。
La Gorda's proposition of waiting for me had to do with affecting the second and third states of our dreaming together. When I entered into the second state, dynamic vigil, I saw a dreaming scene of don Juan and various other persons, including a fat Gorda.

在我還來不及考量我所看到的影像時,我感覺手臂被猛力一拉,於是我明白「真正」的葛達就在我旁邊。
Before I even had time to consider what I was viewing, I felt a tremendous pull on my arm and I realized that the 'real' Gorda was by my side.

我發覺我可以同時有兩種感覺:我可以進入「做夢」的場景中,重新發掘出久遠遺失的感覺;或者我可以用目前生活的心境來目擊這個場景。
I became aware that I could have two different feelings at the same time. I could either go into the dreaming scene and feel that I was recovering a long-lost sentiment, or I could witness the scene with the mood that was current in my life.

我完全沉浸於夢場景中,我忘了我是一個做夢者。突然臂上一陣壓力提醒我,我正在「做夢」。我感覺拉葛達在我旁邊,但是看不到她。
I had become so thoroughly immersed in the dreaming scene that I had forgotten I was a dreamer. A sudden pressure on my arm reminded me that I was dreaming. I felt la Gorda's presence next to me, but without seeing her.

她只是以一種觸感存在,在我前臂的觸碰感覺。我專注在這種感覺上,它變成對我堅實的抓握,然後拉葛達整個人出現了,彷彿她是曝光過度的影片,就像電影中的攝影特效。夢場景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拉葛達與我鉤住雙臂注視彼此。
She was there only as a touch; a tactile sensation on my forearm. I focused my attention on it. It felt like a solid grip on me, and then la Gorda as a whole person materialized; as if she were made of superimposed frames of photographic film. It was like trick photography in a movie. The dreaming scene dissolved. Instead, la Gorda and I were looking at each other with our forearms interlocked.

我們共同一致,再度把我們的注意力集中在我們剛才目擊的夢場景上。這時候我毫無疑問地知道我們兩個都正在看同樣的東西。
In unison, we again focused our attention on the dreaming scene we had been witnessing. At that moment I knew beyond the shadow of a doubt that both of us had been viewing the same thing.

(《老增的贈予》pp. 155-160)
SW
系統管理員
 
文章: 4323
註冊時間: 2012-03-05, 16:23
來自: 台灣台北

共同做夢(dreaming together)-2

文章SW » 2017-05-21, 15:43

在我們極為熟練我們的「共同做夢」後,我相信我們已有足夠的超然,不再慌張。我們的努力所帶來的不是行動的結果,而是一種外在的動力,使我們能無懈可擊地行動,不求結果。
After we became extremely proficient in our dreaming together, I had the certainty that we had managed to secure our detachment; and we were no longer in a hurry. The outcome of our efforts was not what moved us to act. It was rather an ulterior compulsion that gave us the impetus to act impeccably without thought of reward.

我們接下來的練習就像第一個,只不過我們可以迅速且輕鬆地進入「做夢」的第二狀態──「動態守夜」。
Our subsequent sessions were like the first except for the speed and ease with which we entered into the second state of dreaming, dynamic vigil.

我們在「共同做夢」的熟練使我們能成功地每晚重複。我們本身沒有如此的意圖,我們的「共同做夢」很隨意地集中在三個地區:沙丘,劍齒虎的棲息地,以及最重要的:遺忘的過去事件上。
Our proficiency in dreaming together was such that we successfully repeated it every night. Without any such intention on our part, our dreaming together focused itself randomly on three areas: on the sand dunes, on the habitat of the saber-toothed tiger, and most important, on forgotten past events.

當我們面對的場景是與過去遺忘的事件有關,其中拉葛達與我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時,她會毫無困難地與我鉤住手臂。這個舉動能給我一種非理性的安全感。拉葛達解釋說,這個動作能驅散第二注意力所帶來的超級孤獨感。她說鉤住手臂能促成一種客觀的心境,結果我們可以觀看每個場景所發生的活動。有時我們會被迫涉入活動,其他時候我們是完全的客觀,像在電影院似地觀看著場景。
When the scenes that confronted us had to do with forgotten events in which la Gorda and I had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she had no difficulty in interlocking her arm with mine. That act gave me an irrational sense of security. La Gorda explained that it fulfilled a need to dispel the utter aloneness that the second attention produces. She said that to interlock the arms promoted a mood of objectivity, and as a result, we could watch the activity that took place in every scene. At times we were compelled to be part of the activity. At other times we were thoroughly objective and watched the scene as if we were in a movie theater.

根據拉葛達,我們大多數的「共同做夢」可以被歸納為三大類。第一類,也是最大的一類,是我們過去共同生活經驗的重演。第二類是我們一起回顧我個人的經驗──劍齒虎的峽谷就是屬於這一類。第三類是實際探訪存在的領域,如我們探訪時所見。她說那些黃色的沙丘就是實際存在於此時此地,對於進入那裡的戰士而言,它們永遠都是這個樣子。
According to la Gorda, most of our dreaming together grouped itself into three categories. The first and by far the largest was a reenactment of events we had lived together. The second was a review that both of us did of events I alone had "lived"- the land of the saber-toothed tiger was in this category. The third was an actual visit to a realm that existed as we saw it at the moment of our visit. She contended that those yellow mounds are present here and now, and that that is the way they look and stand always to the warrior who journeys into them.

拉葛達和我使用「共同做夢」作為手段,來抵達一個不可思議的隱藏回憶世界。「共同做夢」使我們能回憶起我們日常記憶無法召回的事件。當我們在清醒時刻回顧那些事件時,會引發更詳細的回憶。如此我們發掘出埋藏在我們深處的大量回憶。我們花了幾乎兩年時間的巨大努力與專注,才對發生在我們身上的事有了約略的瞭解。
La Gorda and I used dreaming together as a means of reaching an unimagined world of hidden memories. Dreaming together enabled us to recollect events that we were incapable of retrieving with our 'everyday life' memory. When we rehashed those events in our waking hours, it triggered yet more detailed recollections. In this fashion we disinterred, so to speak, masses of memories that had been buried in us. It took us almost two years of prodigious effort and concentration to arrive at a modicum of understanding of what had happened to us.

(《老鷹的贈予》pp. 193-195)
SW
系統管理員
 
文章: 4323
註冊時間: 2012-03-05, 16:23
來自: 台灣台北

達賴喇嘛 2017年05月01日 - 寶性論

文章SW » 2017-05-27, 13:38

達賴喇嘛 2017/05/01 寶性論


在那洛六法的具三信念裡面,有說到很詳細的解釋。真正的這一方面的內容,要好好的去閱讀《密集金剛》的典籍,才有辦法知道最細微的內容,也就是最細微的心識。透過這一種的心識能去成辦四身的能力,我們並非說四身的能力可以透過根識能去成辦的,也並非是由第六意識,而是完全沒有了根識之後,先去作夢,作夢也沒有辦法成辦四身;在熟睡的時候的心識也沒有辦法去成辦四身。

唯有最細微的心識才有辦法成辦四身,所以要去瞭解最細微的心識為何。那這個最細微的心識是沒有開始也沒有止盡的時候。所以在《寶性論》一開始的時候說到了所謂的如來藏,最主要的思維是根據這樣一個最細微的心識,而來去講解《寶性論》,可是在《寶性論》裡面卻沒有很清楚地說到心識不同的粗細層次,但是我相信《寶性論》的究竟意趣是如此的。


《寶性論》的藏文叫居喇嘛,居指相續。當俱生原始的光明能夠轉為道用的時候,就說到了道相續,基相續就是我們本身的俱生原始光明。由這一種俱生原始光明轉為道用之後,斷除了一些障礙,而獲得了果相續。這果相續在密裡面有很詳細的解釋,這個相續並非透過了暫時的因緣讓它無生而生,並不是這一回事,而是無始以來到現在就有了。

像我們的根識來講的話,是醒來的話才有作用,所以有醒時的意識。還有在作夢時候的夢識,那時候並沒有根識的作用,但是有夢識在。我們可以看到夢境,我們可以說夢中有色法等。當我們講到夢身的話,確實有一個不共的夢身是可以成辦的,而且它可以遠離我們的血肉之軀。

有些人是不需要透過修行,他也可以做得到的,也就是他在作夢的時候,他會自己產生一個夢身,遠離了肉身之軀。我有認識的朋友,他也是在政府工作的人員,他的媽媽有次說到:「我要睡覺,你們不要吵醒我。」於是她就睡著了,六七天一直在睡覺,都沒有醒來。她醒來之後,這個母親以夢身到了不同的地方,而且還說到這些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特色是什麼,之後確實都吻合、證實了。

我有些認識的朋友,外國人,他在作夢的時候可以產生夢身,遠離他的身體到其他地方,有這麼跟我說過。所以隨著不同的氣脈明點的不同的情況,在場的你們在作夢的時候,你們會不會產生所謂的夢身遠離血肉之軀?你們有這方面的經驗嗎?有的話,請舉手。有,這邊有人,有些人舉手了。像這種案例來講的話,這時候我們的根識是不存在的,根識是沒有作用的,但是有夢身本身的根識。所以跟這一種有關的意識,而且在熟睡的時候,那就沒有作夢了,而且有熟睡時候的意識。

所以以科學家的儀器來判斷說:他現在正在作夢、他現在沒有作夢進入到一種沈睡的狀態了,科學家是可以透過儀器去做判斷的。最主要講到意識,當然心識來講的話,根識而言是粗分的,跟粗分同時間產生的意識也算是粗分的心識。但是在作夢的話,作夢時候的心識是更細微的,那沒有夢到了熟睡狀態的時候又更細微了。在那個時候還是需要依賴人腦的,但是像昏倒或者是屬於完全植物人的狀態,那時候沒有根識,或休克的時候,這時候是不需要依賴人腦,有細微的意識。

在死亡的時候,腦死,心也不再跳動,而且血液的循環也停止。腦死,心死,在這個時候,跟我們這一世血肉之軀有關的,跟我們人腦有關的心識雖然不在了,可是在我們親眼目睹的真相中,確實可以看到,人已經被證實為腦死心死了,可是他的身體卻沒有老壞的現象,而且保持非常的鮮活。(01:37)
SW
系統管理員
 
文章: 4323
註冊時間: 2012-03-05, 16:23
來自: 台灣台北

那洛六法具三信念:御夢

文章SW » 2017-05-28, 14:05

聽到達賴喇嘛關於《寶性論》的開示,提到「那洛六法具三信念」,便去找來瞧瞧。

深道那洛六法引導次第論——具三信念
宗喀巴大士 造論

序言

那洛六法並非出於同一種密續,而是那洛巴尊者從多種無上續典的教義中,汲取揉合而成的一套完整無上瑜伽實修次第口訣。
宗喀巴大師在本論中應帕竹噶舉傳承的法王所請,澄清了一些對那洛六法流傳已久的誤解,更對六法中被遺忘的某些修法重點作出補充,還補充了在一般六法的教授中已鮮有傳授的射識奪舍瑜伽。

(丑二) 御夢

駕御夢幻境相之修持可分二類:初者乃是駕御世間之境相,行者可藉多種轉夢方便而作串習,如隨自所願生起特殊之夢相,複可完全轉變夢境自性,又可令自身乘于日月光明之上,前赴三十三天等天界,或前往遠方之人間國度查察,行者可依此等不同之行法而作遊行各地或飛行空中等調練。

次者為駕御出世間夢境之練習,即隨自所願令自身於夢中前往極樂淨土、現喜淨土或奧明淨土(註159)等不同佛刹,親詣諸佛菩薩,作種種禮敬、聞法之行。若行者以駕御命力作為此修持方便,應結合猛厲發願及收風之法而修,如是則更易成就。如未具駕御風息命力之堪能者,便須熟習長養願心之法。

此二修法之所為,雖是認知情、器二界之淨相,然此所證之淨相僅為事實之類似影像,真實之淨相決非輕易證得。又由此等覺受所得之預記,其中授記未來者或有小分成真,然大多難以應驗。若與宿世往事有關之夢兆,行者可藉不共之命力持夢等修法方便令其更添真確無謬。

................................................

註 159
極樂淨土(Sukhavati)是阿彌陀佛的刹土;現喜淨土或名兜率淨土(Tushita)是彌勒菩薩的淨土;奧明淨土(Akanishta)即是色究竟天空行淨土。兜率天及奧明天皆有內、外之分,外院為天人所居之天界,內院則為出世間清淨刹土。
SW
系統管理員
 
文章: 4323
註冊時間: 2012-03-05, 16:23
來自: 台灣台北

敏林堪千仁波切,夢修前行導引

文章SW » 2017-06-03, 23:01

以下是 2011 年敏林堪千仁波切,夢瑜伽課程的講授摘要:
..............................................

夢瑜伽是此生我最喜歡的教法之一。大家一聽到修持「夢」,都覺得:這真是太棒了,認為人生可能可以很快速的得到改變。

瑜伽是一個梵文,真正的意思是「道」。其實談到 YOGA,不僅僅是夢瑜伽,在大圓滿的體系中,分為九乘的佛法,所以大家不要以為夢瑜伽是一個獨立存在的修法,事實上,它就包含於九乘次第之中。

在金剛乘寧瑪派,敏卓林寺的第一任法座持有者,有就是伏藏師持明德達林巴尊者。德達林巴尊者曾取出一套金剛薩埵的伏藏法,於法類之中,涵括此夢瑜伽的修法。所以,夢瑜伽屬於伏藏法,而其主尊是金剛薩埵,乃由一髮母護法親自交予持明德達林巴。

德達林巴尊者之弟——大譯師羅千達瑪師利尊者認為:在諸多成就佛果的方法中,或許透過夢的修持,能夠提供一個容易成佛的管道。至於夢瑜伽,主要談的是:「利用睡眠之際作為修行」。為什麼要如此做呢?因為我們一生,有三分之一到一半的時間都睡掉了。故而羅千達瑪師利尊者有這樣的心願:若能把這一半的時間「轉為道用」以修持佛法,那或許會饒益無人修行。

眾所周知,於金剛乘的修法裡,大致分為「生起次第」及「圓滿次第」兩個法類。夢瑜伽屬於圓滿次第的修法。然而,修持夢瑜伽,與一般修法唸誦是不一樣的,在此無需唸誦。夢瑜伽最主要的,就是把我們平常所謂「睡死了」的狀態,轉化為修行。

修持夢瑜伽前,倘若罪業重大,就會障礙我們的修持,使我們的夢修無法增上。那麼,到底是障礙了修法的什麼呢?是障礙了實修此法的「見地」。

——第九任敏林堪千仁波切(2011/12/24-25)

http://khenchen.pixnet.net/blog/post/305653305
SW
系統管理員
 
文章: 4323
註冊時間: 2012-03-05, 16:23
來自: 台灣台北

慈誠羅珠堪布:中陰竅訣與實修(1)

文章SW » 2017-06-04, 15:14

(01:02:03)我們在還沒有死亡來臨之前,需要做模擬的死亡。通過這種模擬的死亡,就是死亡來臨的時候要超越它。這個模擬的死亡,在密宗裡面有很多種,稍微比較簡單的,或者是比較複雜的都有。其中一個就是六中陰裡面一個中陰的修法。那麼這個六中陰裡面的模擬的這個方法就是夢瑜伽。

夢瑜伽就是我們做夢、進入睡眠的這個狀態,這個理由,我們人為什麼要睡覺?睡著了以後又是個什麼樣的狀態?在這個人進入了深度睡眠的時候到底發生了什麼?就是這個跟死亡是很接近的,通過這個方法來模擬,然後就是面對死亡。

我們人從現實生活當中,進入深度睡眠的這個過程當中,和一個人從活著最後進入死亡的這個過程,這兩個過程完全是一樣的。然後唯一個不一樣是什麼呢?就是通過這個方式歸零,歸零的時候,歸零的深度不一樣,死亡的深度就是很深;然後我們人昏迷的時候,還有進入深度的睡眠的這個深度,相比之下,沒有死亡這麼深。但是我們眼耳鼻舌身的這個停止工作的過程,跟死亡、跟睡眠都是一樣的。

這個訓練的方法,我們要進一步地去具體學習。但是我們今天給大家介紹兩種方法。首先第一個是最理想的,最殊勝、最好的方法,就是我們就在這一生當中要證悟,要證悟大圓滿,或者是禪宗講的明心見性,證悟了以後就好辦,後面的事情都很好辦。如果沒有證悟的話,其實最好的這個方法我們還是用不上的——如果沒有證悟的話。

我們證悟的這個見解,就是禪宗講的明心見性,明就是密宗裡面經常講的光明,光明不是光,光明是沒有任何污垢,沒有任何阻礙,非常直接地感受到我們自己心的本質,叫作光明。光明它不是一個光,首先要知道這個,光明就是證悟,禪宗明心見性講的明,密宗在這個明上面又加了一個光,實際上是一個意思。

然後這個光明可以分兩個光明,一個叫作母光明,另外一個叫作子光明。母子光明,兩種光明。母光明是什麼呢?就是我們的佛性——漢傳佛教、藏傳佛教都在講,顯宗和密宗都在講佛性、如來藏,但是密宗裡面,非常強調如來藏,講得特別的清楚。事實上顯密都在講,這個光明,原有的光明,從無始以來到現在,它從來都沒有離開過我們,一直都在,但是我們一直沒有發現而已,這個就叫作母光明。

然後子光明呢?子光明就是瞭解證悟的這個光明,這不是無始以來就有,所證悟的這個東西一直都存在的,但是證悟就是因為我們過去沒有證悟,所以我們是眾生,我們在輪迴當中。現在我們證悟了,這個證悟的境界,證悟的智慧,這個證悟的智慧叫作子光明。(01:12:11)
SW
系統管理員
 
文章: 4323
註冊時間: 2012-03-05, 16:23
來自: 台灣台北

慈誠羅珠堪布:中陰竅訣與實修(2)

文章SW » 2017-06-10, 22:09

然後要做到的是什麼呢?這個母子光明的融合,或者是結合,也就是說融為一體。亦即我們現在證悟的這個智慧,與佛性如來藏融為一體,無二無別,這個實際上就是真正的成佛了,顯宗的菩薩十地的時候才能夠做到。這個母子光明的融合、結合,結合的意思就是變成了無二無別。這叫作中陰解脫,就在中陰身當中他可以做到這個,然後就直接成佛了,他沒有下一世,中陰身就成佛了,這叫作中陰成就。

在密法裡面,我們白天或者是我們還沒有睡著的時候,打坐的這個狀態和睡夢的時候,進入深度睡眠的時候,他把我們的這個證悟,現實生活當中所證悟的,或者是甦醒的時候所證悟的,帶到這個深度的睡眠當中。也就是說我們普通人進入了深度睡眠,我們根本就不知道到底發生了什麼。因為有我們剛才講的這種訓練的方式,通過這種訓練的方式,對我們進入深度睡眠的每一個過程都是清清楚楚的。所以就在這個過程當中,他可以將甦醒的時候的證悟和光明帶到深度的睡眠當中。

他把這個光明帶到了深度睡眠的時候,在深度的睡眠當中所感受到的光明,跟我們甦醒的時候所感受到的光明,清晰度或是它的深度,是完全不一樣的。為什麼?因為我們的眼耳鼻舌身都在工作,都沒有停止,所以在這個時候修光明,那麼還是會受到一些眼耳鼻舌身的影響,不是很清楚的。深度的睡眠當中沒有眼耳鼻舌身,全部都已經停止了,也沒有我們的思維,思維停止了。打坐的時候,我們沒有進入睡眠的時候,我們也可以有些時候沒有思維,沒有雜念,沒有念頭,但是時間很短,幾分鐘以後又開始有雜念了。如果我們把光明的修法,能夠帶到深度的睡眠當中的話,那麼深度的睡眠當中,本來就是沒有任何雜念的,所以他在這個當中感受到的光明,是非常非常清楚的,因為他沒有這些這麼多的阻礙,沒有眼耳鼻舌身的阻礙,沒有意識的雜念的阻礙,所以感受到的非常清楚。

如果在模擬死亡的這個訓練成功的話,那麼到時候死亡來臨時,我們也可以,比如說他臨終的時候,做好一切準備,然後準備進入所證悟的這個境界當中。然後臨終的時候,進入證悟的境界當中修,然後一直把這個光明、這個境界帶入死亡當中。然後死亡那個時候,比這個深度的睡眠還要更加的,這個時候的效果更加的好,為什麼?深度的睡眠雖然沒有這些眼耳鼻舌身,但是意識表面上停止了,但是還是存在的,所以有它的幹擾。死亡的時候,這些東西徹底地,至少在一段時間當中徹底地停止了,所以沒有任何這些東西的幹擾,這個時候感受到的光明,是特別特別清楚的。所以他可以把這個修行的境界帶入死亡當中,然後在這個死亡當中他修這個光明,這樣子以後這個力量跟其他時候的力量是完全不一樣的。(01:21:10)
SW
系統管理員
 
文章: 4323
註冊時間: 2012-03-05, 16:23
來自: 台灣台北

上一頁下一頁

回到 夢修心得、閱讀札記及翻譯

誰在線上

正在瀏覽這個版面的使用者:沒有註冊會員 和 13 位訪客

cr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