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夢者班/做夢者班 II

本論壇自 2009 起分享南開諾布仁波切之教法,目前歸屬於象雄文化。Email: dreamworkforum@gmail.com

《The Tibetan Yogas of Dream and Sleep》簡體《西藏睡夢瑜伽》

Being-in-Dreaming、The Wheel of Time、The Art of Dreaming 等書札記、摘譯與翻譯;個人夢修心得整理。

文章SW » 2015-01-30, 12:13

2009/11/11 Wed, cloudy, outdoor 20-21°C, indoor 24.9°C 《西藏的睡夢瑜伽》:睡修持;睡修持的障礙(1)

《遇見上師之後》詹杜固仁波切講到達賴喇嘛的開示,他說他永遠忘不了二十五年前達賴喇嘛在紐澤西的華盛頓郡開示一席話,達賴喇嘛尊者說我們肯定無法整天修持,至少可以一半一半:一半過今生的生活,一半為未來世打算。詹杜固仁波切覺得非常實用,因為他當時需要上學、作學校的功課,這樣就花掉一天 50% 的時間;剩下的時間他就持咒、修持、研讀經典、參加開示等。

繼續《西藏的睡夢瑜伽》。這節講睡修持,丹增仁波切說傳統上需要一位上師,在你睡眠期間,分幾次叫醒你,然後問你:你有意識了嗎?你做夢了嗎?你進入無明夢中了嗎。如果沒有上師幫你服務,那就需要一位有經驗的修行者一夜叫醒你三次,問你上面三個問題,這時你的世俗心會被他搞得精疲力竭,就更容易在明光中發現自己。如果不找經驗豐富的修行者,而找到通宵打麻將的朋友代勞的話,他可能會問你:你聽牌嗎?胡了嗎?可以吃紅嗎?呵呵,我開玩笑。

這第三小節進入睡修持(Sleep Practice)的修法解釋。前面夢修持才觀四辦蓮花,東西南北加中才五個種子字,現在是 44 個藍色蓮花花瓣,中央是空行母賽傑馬蘭度,不是啦,賽傑度達瑪,這裡沒有提供她的法照,描述說是:明耀清澈的純光體、宛如水晶般的明點,淡藍色的光芒四射,「你的覺識與發光的明點完全融合,直到你變成一道光芒四射的藍光」(p. 126)。「要向空行母祈禱,這樣,你就會獲得明光睡眠而不是做夢或進行無明睡眠」(p. 127)。

「通常,身份的認定取決於感官世界。當感官世界在睡眠中消失之時,對意識的支撐垮塌了,結果就「入睡」了,這意味著我們沒有了意識。睡瑜伽把支撐意識的明點作為與失去的外界世界的一種聯繫。在感官體驗逐漸消失的同時,修行者要依次與(東西南北中)五大明點建立聯繫,直至由於外部世界的完全消失,主體融入明光的純粹、非二元的光芒之中。」

A. 把你的覺識與明點融合在前方,形成黃色光。
B. 覺識移到左側綠色明點。
C. 覺識移到後方紅色明點。
D. 覺識移到右側藍色明點。
E. 覺識與中心的淺藍色明點完全融合。你將是明光本身,你會在睡眠過程中停留在那片光明中。(pp. 127-128)

有沒有更複雜?我能保持睡前心間明點都很難了,還要漸次等速轉一圈觀想然後睡著。不過如同夢修,丹增仁波切建議最好夜裡醒來三次,如果喝了一杯再去睡,我差不多是這樣。夜裡三次醒來時,每次都問:是否無明睡眠?是否做輪迴夢?是否曾在明光中?不過我們通常會問:我剛在夢什麼?然後進行口述夢錄音拼業績。

第四小節明點(Tigle)。明點沒有講什麼,明點就是一個小小發光體(small sphere of light)而已,代表覺識(consciousness)的特質,心間明點則代表著淨本覺(pure rigpa)。丹增仁波切提到睡瑜伽不僅是為睡眠而進行的修持,主要是要練習貫穿醒、夢、睡——不只,醒、睡、禪修(meditation,其實這裡定義已經是 contemplation 覺觀)和死亡四個階段的非二元覺知(p. 132)。這有四個障礙,簡體中文沒有條列式內容:

1. Losing the presence of the natural clear light of day when distracted by sensory or mental phenomena
2. Losing the presence of the clear light of sleep when distracted by dreams
3. Losing the presence of the clear light of samadhi (during meditation) when distracted by thoughts
4. Losing the presence of the clear light of death when distracted by visions of the intermediate state 中陰階段 (The Tibetan Yogas of Dream and Sleep, p. 167)
SW
系統管理員
 
文章: 4443
註冊時間: 2012-03-05, 16:23
來自: 台灣台北

文章SW » 2015-01-30, 12:14

2009/11/14 Sat, cloudy, outdoor 18-23°C, indoor 21.9°C 《西藏的睡夢瑜伽》:睡修持的障礙(2)

《西藏的睡夢瑜伽》前篇講到四種障礙。第一種障礙講白天失去對自然淨光的關注。其實對我們是空話,因為根本不知道什麼是自然淨光。不過以資深佛友講的故事提到「有一天在坐船的時候醉心於景色之美、心離開了禪定,這時候突然起了大風暴,船翻了、他不會游泳又慌了神,竟然被淹死了」差不多這意思,這障礙主要是來自外在表象,「我們會迷失在對感官對象的體驗和幻相之中」(p. 132)。以前一位專看前世今生的第三眼師父也說過我,美的事物就會吸引我,假如我正在走路我就會撞傷。不過這也是他唯一講不準的地方,我從來沒有因為看美的事物跌傷撞傷。美很好,但我不會留戀。

「如果我們停留在淨本覺中,體驗就會有所不同。聲音響起,但我們會與聲音中的寂靜相聯繫,而不會迷失專注。幻相在我們眼前閃過,但我們根植於靜寂之中,意念不會游移。」(p. 132)

第二個障礙講的是受到夢的干擾失去對睡光明的專注。這對我們又是另一個空話,我們也不知道睡光明是什麼。丹增仁波切說「阻礙實現睡光明的障就是夢」(p. 132)。

「我們會說影像遮蔽了淨光,但這並不是說夢真的遮蔽了淨光,而是說偏離了明淨後散亂了。因此,在修持的初始階段,我們祈願既不要有無明睡眠也不要有夢睡眠。當培養出足夠的穩定性後,夢就不再會使我們散亂,就會有明光夢的結果。」(p. 133)

「如果我們被這四大障所蔽,我們就不會超越輪迴,只會跌入輪迴的陷阱。在完成了睡夢瑜伽修習之後,我們就會知道如何將這些障化成道。
睡修習不僅僅是為了睡眠,而是把所有時刻(醒後、睡時、做夢及中陰)與淨光融合在一起的修習,倘若能做到這一點,其結果則是獲得解脫。」(pp. 133-134)
SW
系統管理員
 
文章: 4443
註冊時間: 2012-03-05, 16:23
來自: 台灣台北

文章SW » 2015-01-30, 12:15

2009/11/15 Sun, cloudy, outdoor 17-23°C, 《西藏的睡夢瑜伽》:「輔助修持」

接下來摘到「輔助修持」(Supportive Practices)。主要是上師、空行母、行為、祈禱、融入(dissolving)、擴展與收攝。這裡說「你與上師的親近感實際上就是你與自己真實本性的親近程度。這就是上師的支持(the support of lama)。」(p. 134)空行母是睡瑜伽要觀想的賽傑度達瑪。我剛好抄到一則夢:

2009/09/17 06:46AM. 看原文書「夢的 XX」,講到夢的形成有三種主要的人的作用吧,那三種其中一個是 dakini。

這本原文書我是 2009/09/07 收書開始看,09/17 應該才看六、七十頁,要觀想賽傑度達瑪這位空行母則是 11/11 才摘的。融入我老是沒有什麼感覺,這裡說 dissolving 修持的目的是要將二者合而為一(unify the two)。這裡描述都是如何做觀想,但是我覺得現代人很容易拿到書以為就可以按書練習,可能一些練習寂止的方法可以,什麼不動禪或動禪,好比一行禪師寫的那些書,或新時代的大師提供增加直覺力的方法。但南開師今天講傳承很重要,他說:「傳承非常重要,因為我們領悟是頭腦層面,我們沒有辦法超越思考判斷,所以和傳承相連很重要。」

有些書講到練習看穿自己或直覺他人。練習直覺,有本書叫《相信你的直覺:探索心靈智慧的54堂課》,要你沒事等電梯時猜哪一部電梯先來,無聊死了!我要知道哪部先來幹嘛?這種了知對我一點幫助都沒有,只是垃圾。因為我老是猜錯,呵呵。這種心智的直覺是垃圾,離巫士的直觀、覺者的洞察很遠。

意思是我繼續摘融攝觀想是沒有意義的,因為修習夢瑜伽與睡瑜伽(光明瑜伽)需要傳承,這開宗明義就講了,且這部分內容係提供給大圓滿修行人,不是一般人。不如我們直接殺到本書最後第六部「詳述」(Elaborations)「What follows is additional commentary, relevant to both dream and sleep yogas, to help ground the practice in understanding.」(p. 185)。中文沒翻譯出來「落實」修持的了解。

「在密宗和大圓滿法中,弟子與上師之間的聯繫異常重要。弟子必須得到上師的傳承和指導,而後,必須培養出在本覺中的某種穩定。沒有這種穩定性,就難以理解精神之旅上存在的至關重要的差異。這種差異還只停留在概念上,心性是超越概念的,沒有理論上的理解(intellectual understanding 心智上的理解)就很難獲得體驗。但就修持者而言,沒有體驗,教法只能成為抽象的哲學或教條。」(p. 149)

即便是心智上的理解是也不是那麼容易辦到,需要一些努力思辨,所以很多人滿口佛言佛語,其實所知不多。
SW
系統管理員
 
文章: 4443
註冊時間: 2012-03-05, 16:23
來自: 台灣台北

文章SW » 2015-01-30, 12:15

2009/11/16 Mon, cloudy/raining, outdoor 17-23°C, 《西藏的睡夢瑜伽》:Context 教法內容

很多人包括我自己都是以心智的了解來認識教法,但是出體有個好處就是,因為已經拋開肉身層面,許多抽象的名詞都是立即驗證的,譬如空性及萬法如夢。因此我很懷疑假若沒有禪修到寂止與勝觀的階段,空性都將是分析出來的而非真實的體驗。拿什麼叫無限來說,當我們出體處於法界,就是景跟景之間的空白階段,這很有意思,因為有人問索甲仁波切如何禪修,他回答說就是拉長念頭跟念頭之間的空隙時間,換做出體,就好比是夢場景跟夢場景之間的無形無相地帶。一開始我們無法待在這樣的情況太久,我們會有念頭,就跟我們立即出現夢場景一樣;逐漸我們拉長在這個黑暗無偽裝地帶的時間,而這個時候周遭體驗起來只能說是一片無邊廣袤的法界,(空間場景)影像從這裡升起又消散,而並非我們去到、飛到另個地點。那是一個很大的誤解。

唐哲那羅曾經跟卡氏示範聚合點的移動使此時此地完全變換,他只是原地踏步,然後移動聚合點,之後他就從卡氏面前消失了。似乎有一層隱形簾幕隔開他們,直到他將聚合點移回來才又出現。就是這樣。至於 S 所提佛書上所說的她今年完全經驗到,就是人身難得、生死無常、輪迴過患、因果業力、解脫功德、依止善知識,其實這些都是相對層面的東西,我師父曾說這是說來嚇唬你的,當然也是真的,但如果萬法如夢是幻,那當然也跟夢一樣醒來就沒事,彷彿不曾發生過。出體可以體驗更深也更假,在輪迴中只是體驗更真而已。所以夢修絕對能夠對於勝義諦也就是 nagual 有較快速的了解,不需要在醒時做「啊多麼痛的領悟」(辛曉琪歌詞)。

「不過,對於睡夢瑜伽背景(context 教法內容)正確、全面的理解會有助於修行者在修行中得到指導,避免錯誤並隨時做好準備去認知修持的成果。只有在明確理解之後,修行者才能檢查自己的體驗是否符合教法,並避免將其他體驗錯當成本覺,但歸根結底,這些體驗都要用上師的口頭教法來檢驗,無論上師與弟子之間的見面聯繫與否。(p. 149)

Nevertheless, a correct intellectual understanding of the context of dream and sleep yogas helps the practitioner stay directed in practice, avoid error, and prepare to recognize the fruit of the practice. With a clear understanding, the practitioner can check his or her experience against the teaching and avoid error of mistaking some other experience for rigpa. But finally, these experiences should be checked against the oral teachings given by a teacher during the course of an ongoing relationship, hewer infrequent the meetings between teacher and student may be. (The Tibetan Yogas of Dream and Sleep, p. 187)

石譯:然而,對睡夢瑜伽文本內容有正確的心智上的理解,確實能幫助修行者直接步入修持正軌,避免錯誤,且準備好確認修持的成果。

嗯看不大懂。口頭教法是來自上課,所以不是說用坊間買的書來檢驗,隨便定自己的等級。我們從來沒有把自己出體想成處於「具妄念三摩地」,當他們說出體等同禪定,我都覺得好神奇,說穿了這些都是名相,就跟唐望說當你學會「做夢」(dreaming),它叫什麼已經不重要。我們會把其他經驗錯當本覺嗎?本覺的體驗是什麼對我們還很模糊,也許當我們真能進入本覺中生活,那是不是叫本覺一點也不重要了。
SW
系統管理員
 
文章: 4443
註冊時間: 2012-03-05, 16:23
來自: 台灣台北

文章SW » 2015-01-30, 12:16

2009/11/17-24 Tue-Mon, cloudy/raining, outdoor 14-21°C, 《西藏的睡夢瑜伽》:心與本覺

摘一下心與本覺(Mind and Rigpa)。這個心指的是概念化的心智,本覺指的是心性的純覺識。其實我後來讀書有讀到本覺說的是阿賴耶(還是阿賴耶識,我搞不清楚)(註),並不是什麼很了不起的智慧,只是其他七識還不起作用的時候的純覺知,最後證悟是要翻轉阿賴耶成如來藏,這樣智慧就可通達。就好比子光明跟母光明,我們「個體」(individual)所證是子,連結到更大的則是母光明,但也說你的「子」跟他的「子」並無不同也無分別,也就是你的本性跟貓的本性並無不同,所以光證到本性還沒有到究竟。自性階段在肯恩說法後面還有不二境界。所以了悟本性,或說本覺,只是自性階段。

「概念化心智或游移之心(conceptual or moving mind)是日常體驗中……,通常會被認定為『我』或『我的體驗』。它的基本活動與存在的二元幻相契合。(Its fundamental dynamic is engagement with a dualistic vision of existence.)它把自己視為客體世界中的一個主體,它留住(grasps)一部分體驗而排斥另一部分體驗。
在我們掌握語言之前,概念化心智就活躍在我們心中。從這個意義上來講,動物也有概念化心智,嬰幼兒和那些天生不具備語言能力的人亦如此。這是習慣性業力傾向的結果,業力傾向在我們有了自我意識之前,甚至在我們出生前就已存在了。其根本特徵(essential characteristic)是它本能地把體驗進行了二元性的劃分,以主體和客體或我和非我作為開始。」(p. 150)

大圓滿的心部就是首先要區分心與心性,前面的心講的當然就是概念化或游移之心,所謂的游移,是有點人格分裂似的用很多種人格模式來看同樣一件事,就像很多人寫自己既高傲又自卑,就像一個人可以以情緒、情感、分析、弘觀(稍微大一點、及能力所知的最大視野來看)的觀點來看同一件事情,其實都是游移之心的概念。

接下來講到一些比較不太容易理解的說法,說到苯教的《母續》將這種概念化心智定義為「積極化現心」(active manifestation mind),主要是依據業氣之運動(業力之氣在體內運行)生成思想概念及其他心理活動,所以只有在概念化心智完全停止活動才會融入心之本性之中。這些概念心智的活動有三種:

「游移之心可分為有功德的(virtuous)、無功德的(non-virtuous)或者是中立的(neutral 中性的)。有功德的行為產生對心性的體驗。中立的行為會干擾與心性的聯繫。而無功德的行為會生成更多的干擾,會導致與心性失去聯繫(disconnection)。」(p. 150)

有功德跟無功德基本上談的是慈悲及貪欲這樣的差異,或者利他及自私等等,意思是說動機不好就會干擾與心性的聯繫。

非二元覺識:本覺(Non-Dual Awareness: Rigpa)
「心性在尚未被認知時,以游移之心顯現,但一旦被直接領悟時,它就是通往解脫之路,也就是解脫本身。
大圓滿教法經常運用一面鏡子來象徵本覺。然而,不論鏡中映射出什麼,鏡子都不會受其玷污或影響,也不曾終止反射。」(p. 151)

丹增仁波切舉例將心性定義為大海,世俗心就像溪流,這也跟唐望舉的做夢注意力跟第二注意力一樣,不同的是做夢注意力不是那麼世俗心,稍加鍛鍊就可以通向第二注意力。本覺跟阿賴耶怎麼分?丹增仁波切說:「本覺自覺地從阿賴耶(base)中生起,其活動是無止盡的顯現。」原來阿賴耶說的是基道果的基:

阿賴耶本覺與道覺(Base Rigpa and Path Rigpa)
「兩種本覺都是從修持的角度(內涵 context)來定義的。第一個是阿賴耶本覺(base ripga),是本覺無處不在的根本覺識(foundational awareness)。凡有心之人(Every being that has a mind)(包括佛陀和輪迴眾生)均有這種覺識(awareness),因為所有的意念(all minds)均從這個覺識中生成。
第二個是正在生成的道內覺識(innate awareness of the path),它是對無處不在之覺識的個人體驗。稱它為「道覺」(path rigpa)是因為它指的是瑜伽士們在進行大圓滿修法、接受教法、灌頂和傳承時對本覺的直接體驗,也就是說,只有在修持者得到道覺的傳授後才能在體驗中領悟之。」(pp. 152-153)

It is called path rigpa because it refers to the direct experience of rigpa that yogis have when they enter the practice of Dzogchen and receive the introduction, initiation, and transmission. That is, it is not realized in experience until the practitioner is introduced to it. (The Tibetan Yogas of Dream and Sleep, p. 191)

我沒時間翻譯了,意思是指要接受心性直指教授才有可能觸發行者關於心性的直接體驗,這個心性說的當然就是本覺,不過這裡特別指道覺,是必須進入教法才能有的對本覺的個人體驗。

...................................................
註:
書中註解說:「在大圓滿教法中,阿賴耶與顯宗唯識派提及的阿賴耶不是同義詞。」(p. 153)(2015/01/31)
SW
系統管理員
 
文章: 4443
註冊時間: 2012-03-05, 16:23
來自: 台灣台北

文章SW » 2015-01-30, 12:19

2009/11/25, 12/04 Wed, Fri sunny, outdoor 17-24°C, 《西藏的睡夢瑜伽》:領悟(Knowing)

第四節領悟(Knowing)。大圓滿教法說「不僅心性的空和明能通過感官直接領悟」,感官還是「直觀領悟的最直接的大門」(p. 155)。想法、感覺或者直覺並不是一種體驗,秋竹師曾說沒有打坐的經驗,連一刻鐘都靜不下來沒資格談覺受,什麼「進入無限、踩在有限」,完全是種概念化的心智,這並不是像我當初在王靜蓉靈氣治療下意識非常清晰發現自己身處如同出體法界的廣袤無垠靜謐的空寂的真實體驗,這種感覺進入無限是類似幻覺還是什麼我不清楚,不過沒有上師及教法傳承,且沒有經過每天的如實練習,看本書就能進入無限我覺得是有點困難的。

「通常,我們依靠自己的才智去領悟,於是,我們便會滿足於一些概念。一聽到某些話語,如果我們只領悟其中的含義而不曾直接體驗那個詞所暗示的真正含義,我們就會受到影響。我們沒有依靠對概念隱含之真諦的直接領悟,而是去探究以自己希望理解的模式而建構的概念模式,這就更容易迷失在游移之心(moving mind)之中。」(p. 155)

接下來討論到「直觀」,丹增仁波切說:「通過眼識、耳識、鼻識等可以體驗心性。……這與一切直觀都是相似的。……通過眼識直接領悟的形式,比在概念化心智中發生的感覺模式更接近於基本現實。概念化心智是無法直觀的,它只通過被投射的精神影像及語言來認知事物,因此,它本身就具有推論性。」(p. 156)很多人都錯把直覺當直觀,但什麼是直覺呢?也是一種感覺,感覺有反射神經與運動神經,逃生的本能是直覺嗎?如果是那便離直觀蠻遠的,那是純生物性機制,保護自己的本能而已。習性的投射與自動作業模式也是類似的方式,就好像你每天走一樣的路回家,不假思索的模式反應而已。

有關眼視可以體驗心性,這在大圓滿法裡有特別的修法,確實是可以「法性現前」,我不知道是否將法性物質化了,不過唐望看見者可以看見無盡放射也是一種眼識的作用,直接看不推論。但需要注意一點,在「看見」的同時不可以墮入二元見,不然會怎樣我也不清楚,是所見消失了?還是體驗不純粹?

「這並不是說直接的感官體驗就是心性(nature of mind)本身。即便只有粗淺的觀察,我們往往試圖巧妙地把自己看成是觀察的主體,這種體驗仍然保持著二元性。」
Even with very raw perception we tend to be subtly identified with a perceiving subject, and the experience remains dualistic. (p. 196)
「但在覺識與感官對象接觸的那一瞬間,就產生肉眼看不到的心性(按:赤裸的心性)。
But in the very first moment of contact between awareness and the object of the senses, the naked nature of mind is there.
「例如,當我們驚訝萬分的一瞬間,我們所有的感官是張開的,我們並沒有把自己視為體驗者或一種體驗。在通常情況下,那一瞬間是無意識的,因為我們所認同的游移之心(moving mind)在那一時刻因受驚而靜止不動了。
「但如果我們停留在那一瞬間的覺識之中,就不會有觀者或被觀者,只有淨見(純感知):
But if we remain in the awareness of that moment, there is neither perceiver nor perceived, only pure perception:
「既沒有想法也沒有心理過程(mental process),只有開放的、非二元的覺識,那就是本覺。」(pp. 156-157)

這一段寫得很精要。我在某些灌頂的某個瞬間的確是這種「無意識」,可能很短,不知道如何描述。或者沒有我隨便講講。資深佛友告誡我說不可以把我的體驗說出來分享,好可怕喔,那我怎麼知道我的體驗是否正確呢?上段翻譯比較嚴重錯誤的是 naked nature of mind,秋竹師的書裡講了很多裸然本智或赤裸覺性這類的詞彙,因此 naked 是很重要的形容詞,跟「肉眼」沒有關係。

接下來第五節,中文翻譯作「認知明空」,英文比較清楚:「Recognizing Clarity and Emptiness」。以下單句節錄:

「對於在本覺中能夠穩定下來的修持者來說,一切體驗的出現都是心性的一種裝飾。
對空性的體驗就像對空間的體驗。空間是一個可用的很好比喻,因為在空間裡沒有任何參照物。
『空無』與『空性』意思相同,儘管它是一切存在之精髓,但卻無法認定它,因為它超越一切特性、屬性或言及的其它東西。
在某個層面上,幻覺並不存在,也永遠不會產生。」(p. 158)
SW
系統管理員
 
文章: 4443
註冊時間: 2012-03-05, 16:23
來自: 台灣台北

文章SW » 2015-01-30, 12:19

2009/12/06, 12/12 Sun, cloudy, outdoor 15-24°C, 《西藏的睡夢瑜伽》:認知明空(Recognizing Clarity and Emptiness)

第五節認知明空(Recognizing Clarity and Emptiness),我們就來認知一下,有人把 recognize 翻譯成認證。例如:「皈依最早來自小乘,要點在於認證我們修行道」;「通過我們赤裸的經驗認證它是不二的」。為什麼會有證?認知不就結了嗎?

「在某種意義上,努力、思想和精進從某種意義上(redundant 贅詞)不利於本覺的實現。
But trying has to do with thought and effort, and trying, thought, and effort—in one sense—work against the realization of rigpa.
「本覺不需要努力,甚至不需要付出,就可以發現的。它是活動發生時的靜止,聲音響起時的寂靜,雜念生起時那個無念的空間。本覺在業之外,它是本覺的覺識,業發生在本覺之中。」(p. 158)
But Rigpa is outside of karma, it is the awareness of the base, and karma takes place in the base. (p. 198)

什麼叫「本覺的覺識」?不是業發生在「本覺」中,而是「基」之中,「基」(base)不好翻譯吧。索甲仁波切的《西藏生死書》翻譯成「基礎地」。

《西藏的睡夢瑜伽》說明什麼叫明光體驗:

「明光(clear light)是一切體驗的基礎(ground)。因此,當我們談及「明光的體驗」時,我們指的是什麼意思呢?明光不是實實在在的一種體驗,而是一種空間,主觀想法、睡眠、夢境以及醒後的體驗都發生在這個空間中。
It is not really an experience at all, but rather the space in which subjectivity, sleep, dream, and waking experience occur.
「我們在本覺的光輝中(醒後的本質)(重譯:覺性的本質)中睡覺並做夢,而不是在我們自己的本覺體驗中。
We sleep and dream in the luminosity of the kunzhi, the essence of wakefulness, rather than have an experience of kunzhi in us.
「我們只是從我們有限的視角(perspective)將它視為我們所具有的一種體驗。
當游移之心融入本覺的純意識(pure awareness of rigpa)中時,我們就會看到始終存在的一束光,我們就會意識到自己的本性。
When the moving mind dissolves into the pure awareness of rigpa, we see the light that has always bee, we realize what we already are.
「於是,我們就會認定它就是『我們的體驗』,是我們通過修習形成的東西。但那是體驗生成並認知自己的空間,這是子本覺對母本覺的認知,是純意識的自我認知。」(pp. 158-159)
But it is the space in which experience arises recognizing itself. This is the son ripga knowing the mother rigpa, pure awareness knowing itself. (pp. 198-200)

說真的我真的不知道他在講什麼。我先查一下英文有沒有翻譯錯。聽起來像在講本始基,也就是天空本身。是不是看見者看到無盡放射的境界呢?無論如何藏密體系描述起來的終極實相都是一種無可表述,說它是一束光更是言之差矣,說它是無盡的放射還差可比擬。但也許「一束光」說的是我們的聚合點本性也就是子本覺,「無盡的放射」才是母本覺也說不定。

終於摘到最後結語了。

「睡夢瑜伽並非藏族普遍的修習。睡夢瑜伽通常不會傳授給年輕的修持者,也不會在普通大眾中進行教授。如果以獲得圓滿為目的,這是夢瑜伽尤為重要的一點,也是大圓滿法修習的核心。這可以概括為:生活中每時每刻(無論是醒後、做夢還是睡覺時)都要安住在純淨的非二元覺識之中。這是通往大圓滿的唯一之路,是所有圓滿大師選擇的途徑,也是睡瑜伽的精髓。」(p. 165)

這裡講到本覺就是指明光,我相信也是成為唐望巫士看見者的必要條件,你必須要看見人類明晰球體才算真正看見,明晰球體不是什麼棉花球,就是一團光而已,那是什麼在「看見」呢?不是你的眼睛,而是本覺。
SW
系統管理員
 
文章: 4443
註冊時間: 2012-03-05, 16:23
來自: 台灣台北

文章SW » 2015-01-30, 12:20

2009/12/14 Mon, raining/cloudy, outdoor 16-19°C, 《西藏的睡夢瑜伽》:結束語(Final Words)

繼續結論《西藏的睡夢瑜伽》。

「另一方面,不要讓自己深陷修習之中。這是何意呢?如果你堅持修習卻沒有任何成效,生活中也沒有積極的改變,那麼,這樣的修習是徒勞無功的。空洞的儀式不會有任何成效。你需要帶著領悟來進行修習,要確定精髓所在並知道如何運用之。
佛法的確是靈活的。當你理解了這些修習,你也會發現形式不是問題所在。這個修持適合你,而不是你適合它。」(p. 166)

這樣說起來,我四加行都是無效的。也不全然啦,我慈悲心有增加、菩提心有增加,夢裡最明顯可以看得出來。南開師這期開示也說:

「另外一個做法,修法經驗及修證徵兆如何顯現出來?這些非常重要,包括顯宗教法有說,就是我們修法當中有什麼標記或徵兆顯現,根據它們來繼續修行。當我們看到煙就知道有火,通過間接推理可以了解火的存在;當我們看到水鳥可以猜測附近有湖或海。如果修法沒有任何徵兆,當然這不是什麼好事。你要明白什麼叫修法徵兆,有人以為會看到什麼證悟境界,不一定這樣。有些人閉關一到三年,你會想我修法沒有徵兆、修行沒有結果,你看看你修行前如何、現在如何?即便你出現情況但你不會像以前一樣反應,徵兆有很多方面包括身口意。如果你總是狗鼻子一樣,有時候狗毛在不同季節會有變化,黑鼻子則不會變化。如果修行總是焦慮,這表示修法沒有進步,不一定需要什麼境相,而是要有剛剛提到的狀況。」(2009/12/09 聽講筆記)

但是因為我並沒有修法,我不知道什麼修法徵兆,我也沒有修什麼事業密咒。

「在何處最終終止修習呢?
Where do you ultimately conclude the practice? (結論、驗收的意思,不是終止。)
「在死亡過程中,即中陰狀態。安住在分二元覺識的能力就是進入涅槃的通行證。
The capacity to abide in non-dual presence is the passport that allows entry to nirvana.
「如果你在睡眠中從未體驗過明光,那就很難在中陰階段超越輪迴。如果你能與睡時明光融為一體,那麼,你就能與死時明光融為一體。與睡時明光融為一體就像通過了期中考(midterm exams),你考得不錯,就有可能通過中陰階段的最後考試(the final)。
「明光是神秘體驗的顛峰,是大樂和大靜。
The clear light is the pinnacle of mystical experience, the hightest joy and the greatest peace.
「睡夢瑜伽是認識明光,並在整個一生的時時刻刻(包括醒後、禪修、做夢、睡覺和死亡時)都安住明光的一種方法。」(pp. 166-167)
Dream and sleep yogas are methods to recognize the clear light and abide in it through all the moments of life: waking, meditating, dreaming, sleeping, and death. (pp. 206-208)

呃,我們全書摘完了,有點虎頭蛇尾,ending 畫在 clear light 上,好像我們都是「光之生物」。夢瑜伽與睡瑜伽是用來認證明光的,就跟「做夢的藝術」跟「潛獵的藝術」是要達到「看見」一樣。
SW
系統管理員
 
文章: 4443
註冊時間: 2012-03-05, 16:23
來自: 台灣台北

Re: 《The Tibetan Yogas of Dream and Sleep》簡體《西藏睡夢瑜伽》

文章一意孤行 » 2015-11-08, 00:29

也曾认真研读过《西藏睡梦瑜伽》,觉得理论能够理解,虽然也可能存在翻译不到位,但也尽量从前后有关的内容对自己不清楚的地方做进一步分析。对睡瑜伽很有兴趣,观想心轮中的代表觉性光明的赛杰度达玛也很吸引我,可是随感官的收摄慢慢绕行融摄四周的四色明点光基本很困难,不易达成。估计还是得有传承上师的指导才行。
一意孤行
一般會員
 
文章: 66
註冊時間: 2015-09-21, 09:38
來自: 中国四川成都

摘要翻譯-1

文章SW » 2016-04-30, 14:33

Some of the students remembered no dream, which was considered a sign of obstacles. My root master Lopon Sangye Tenzin had them begin appropriate purification practices and delayed the beginning of the teaching until each student did have a dream. Dreams of other students were taken as indications that they needed to do particular practices to ready themselves for the teachings—for example, doing practices that strengthened their connections to the Bon guardians.
一些學生不記得夢,這被視為是一種障礙的徵兆。我的根本上師洛本‧桑傑丹增就會讓他們開始進行適當的淨化修法,並推遲開始傳法的時間,直到每個學生都作了夢。另外一些學生的夢暗示他們需要從事特殊的修法,例如修些加強與苯教護法連結的法,以便為接受教法做好準備。

It strongly impressed on me how greatly dream is valued in Tibetan culture and in the Bon religion, and how information from the unconscious is often of greater value than the information the conscious mind can provide.
在西藏文化及苯教信仰中,夢得到高度的重視,出自無意識的訊息往往比有意識的心所能提供的訊息價值更高。

I have been practicing dream yoga intensively during the last ten years. Every night when I get into bed, I feel freedom. The busyness of the day is over. Some nights the practice is successful and some nights it is not, and that is to be expected until the practice is very advanced. Nevertheless, I go to sleep nearly every night with the intention to accomplish dream practice.
在過去十年裡,我密集修持夢瑜伽。每晚上床之後,我就感到很自在,白天的忙碌已經結束。有些晚上我可以修得很好,有些則否,直到修得非常高階之前這都是意料中的。不過,我幾乎每晚都懷著要完成夢修的目的(意願)入睡。

Dream yoga is a primary support in developing my own practice and this has been true for many, many masters and yogis of Tibet. For example, I have always been impressed with the story of Shardza Rinpoche, a great Tibetan master who, when he died in 1934, attained the body of light, a sign of full realization. He writes that dream practice was of central importance in his spiritual journey and integral to his attainment. This can also be true for us.
夢瑜伽是我發展個人修持的主要支撐,對許多的大師和瑜伽士亦然。例如,我總是對夏爾札仁波切的故事趕到印象深刻,他是一位偉大的西藏大師,於 1934 年圓寂時證得虹光身,這是圓滿證悟的徵兆。他寫道,夢修是他精神旅程的核心重點,也是他的成就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對我們來說亦是如此。

(The Tibetan Yogas of Dream and Sleep, pp. 12-14)
SW
系統管理員
 
文章: 4443
註冊時間: 2012-03-05, 16:23
來自: 台灣台北

上一頁下一頁

回到 夢修心得、閱讀札記及翻譯

誰在線上

正在瀏覽這個版面的使用者:沒有註冊會員 和 1 位訪客

cr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