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夢者班/做夢者班 II

本論壇自 2009 起分享南開諾布仁波切之教法,目前歸屬於象雄文化。Email: dreamworkforum@gmail.com

達賴喇嘛《大圓滿》,第二部分「三句擊要」校譯

《上師瑜伽》、《金剛歌》、《水晶與光道》、《日與夜的循環》、《金刚萨埵大虚空》、《觉性杜鹃》、《吽之封印中阴引导》等書籍出版及摘要翻译

3. 講述決定解脫(1)

文章SW » 2017-02-26, 23:27

3. 確信念起即解脫(講述決定解脫)(Confidence Directly in the Liberation of Rising Thoughts)

在這些時候,倘若你對於解脫的方法沒有信心,同時你的禪修也僅是放鬆於心的寂止,你將無可避免步入天人三摩地(samadhi)的歧途。這樣的禪修將無法降伏你的貪和瞋,無法終止業力形成的續流,當然也不可能為你帶來直接確信的甚深信心。因此,這個解脫的方法十分的重要。

更有甚者,當你對某個所欲望的對象生起燃燒般的貪執,或是對某個憎惡的對象生起猛烈的瞋怒,當你對有利的情況、物質的擁有等感到喜悅,或者你對不利的情況、像病痛等事之悲傷感到苦惱,不論發生什麼,此時都是對你本覺妙力的測試,因此認知到解基(解脫基礎)之本智十分重要。因此:「此時貪瞋苦與樂」(At that point, whether attachment or aversion, happiness or sorrow—)。


當你經驗到強烈的執著或瞋恨,或是某種強烈的喜悅和悲傷,如果你能夠好好維持住修持,這都是因為你已被直指到本覺的緣故。正如文本所說:「這是對你本覺妙力的測試,因此認知到解基之本智十分重要。」這裡的問題就是,不失去作為解脫基礎之智慧及你所被直指之自生本覺的內涵。

除此之外,倘若你的修持欠缺了「生起即解脫」這個重點,不管多微細的念頭不知不覺潛進你的心裡,都將累積更多輪迴之業。所以重點是,對每個念頭——無論粗重或微細——維持這個生起即解脫(「生解」),如此不留任何痕跡。「驟生無盡分別念」(All momentary thoughts, each and every one)。

因此,無論任何念頭生起,不要讓它們滋生成錯亂的微細妄想,同時也不修持某些狹隘心造的正念(mindfulness)。相反地,你必須做的是永不與自然真實的正念分離,但無論什麼念頭生起都認知它的真實本性,並保任這個「生起即解脫」,就像在水面上寫字一般,不留任何痕跡。因此:「識其自性了無蹤」(Upon recognition, leave not a trace behind)。

在這一點上,如果生起的念頭沒有被淨化,當它們自解時消融,僅只是認知念頭本身,將無法切斷妄想永續的業力鎖鏈。因此在你認知的那一剎那,藉由赤裸裸地看到念頭的真實本性,你會同時確認之前所熟悉的智慧,而當你安歇於那樣的狀態中,念頭被淨化,毫無痕跡地消融。這個消融是一個重點。因此:「若識解分之法身」(For recognize the dharmakaya in which they are freed)。

舉個例子:在水面寫字或畫畫,在寫的一刹那即消融——寫和消融是同時發生。同樣地,當念頭一生起同時解脫,這也就成為「自生自解」不斷之流:「則如繪圖於水面」(And just as writing vanishes on water) 。


(達賴喇嘛《大圓滿》pp. 84-86;原文 pp. 80-81)
SW
系統管理員
 
文章: 4322
註冊時間: 2012-03-05, 16:23
來自: 台灣台北

3. 講述決定解脫(2)

文章SW » 2017-03-12, 23:27

體驗念頭「就像在水面寫字」,你不會離開本覺的境界,本覺正是念頭的本性。若你能安住於此境界,沒有任何生起的念頭會持續,不會比水中寫字持續更久。

因此,不壓抑念頭的生起,不管生起什麼就讓它生起,任何生起的念頭實際上成為淨化它們成為真實本性的修道。這是你必須要把握的修行精要:「自生自解無間斷」(Arising and liberation become natural and continous)。

既然你安住於本覺的經驗中,「自生」的念頭解脫於本覺的虛空中。如果你的修持進行順利,任何生起的念頭只是本覺能量的變動和試探,因此它們如同食物,只是滋養和增進你對覺空赤裸雙融的體驗。這就是「生皆覺空赤裸食」(And whatever arises is food for the bare regpa emptiness)的含義:

因此藉由訓練念頭如同處於法身的運動,無論什麼念頭的發生都以本覺力量的訓練而生起。且無論五毒的念頭如何粗重,也會更多地投入本覺中,以明性和敏銳而解脫。「生皆覺空赤裸食」(And whatever arises is food for the bare rigpa emptiness)。

當任何攪動的念頭從通澈一切的本覺真面目中生起,如同本覺自己的內在力量,僅僅安住於此,不迎不拒。於是在它們生起的那一刹那,它們也就解脫了,都超越不出〔本覺〕法身〔王〕之流(妙力與幻化):「弛皆法身王妙力」(Whatever stirs in the mind is the inner power of the dharmakaya king)


因此如果你能不受制於念頭的影響,而能夠保任住本覺真實本性的認知,無論多少念頭出現,它們都以本覺的能量即「法身王」生起。自生(self-arising)的本覺被稱為「法身王」,而念頭生起如同它的能量或展現,就像這個國王的隨從。因為念頭不持久,根本文繼續說道:「無跡自淨了不得」(Leaving no trace, and innately pure. What joy!)。

心中的念頭,也就是無明的迷妄感知,在法身的遼闊中是清淨的,法身是本覺的智慧,因此在不間斷的淨光廣闊中,不論生起和激起的念頭是什麼,它們的本性都是空性的。因此:「無跡自淨了不得(Leaving no trace, and innately pure. What joy!)。

當你能夠經常長時間如此融攝念頭於修道,念頭生起如禪修,動與靜之間不再有界限,結果是,沒有生起的任何東西會傷害或干擾你安住於覺知:「生式與前無有異」(The way things arise may be the same as before)。


巴楚仁波切說,當你能夠嫺熟這樣的經驗,各種念頭依然會像從前一樣地生起,但有一個重要的差別,那就是它們解脫的方法。

(達賴喇嘛《大圓滿》pp. 86-88;原文 pp. 82-83)
SW
系統管理員
 
文章: 4322
註冊時間: 2012-03-05, 16:23
來自: 台灣台北

3. 講述決定解脫(3)

文章SW » 2017-03-16, 23:30

在這個時刻,念頭也就是本覺的能量,生起為喜悅和悲傷、希望和恐懼的方式,也許如普通人一樣。然而對於普通人而言,他們經驗是很堅實的壓抑或放縱的一種體驗,結果是他們累積了業力,並受到貪執和攻擊的折磨。另一方面,對大圓滿的瑜伽行者而言,念頭在生起的那一刻即解脫:

——在開始時,生起的念頭在被認知時即解脫,就像遇到老友;
——在中間時,念頭自己解脫,就像蛇結自解一樣;
——在結尾時,生起的念頭無損益地解脫,就像賊入空屋一般。


巴楚仁波切在這兒所說的是三種解脫模式,而最好的就是第三類。這裡念頭自解脫的品質被比喻為賊入空屋,屋內沒有東西可丟失,而小偷也沒有得到任何東西。對我而言,這句話似乎表示當你保任「本覺本來面目」而不失其自然狀態,念頭就沒有傷害。它們會生起,但也自解脫。而所有解脫的方式中,巴楚仁波切所說的最後這一項是最深奧的。他總結說:

所以,大圓滿瑜伽行者具備以上這些解脫方法的要點。因此:「解規殊勝最妙要」(But the difference lies in the way thay are liberated: that's the key)。

這就是為什麼說:
只知修空不知解,與禪定天有何異。

這意思是說,缺少解脫方法之要點的禪修,只是某種心神寂靜(止心)的狀態,深信這種禪定的人只會岔入到較高道的禪定境界中。那些宣稱只要能夠認知動與靜就足夠的人,與具妄念的凡夫沒有什麼區別。而對於那些將一切加上各種標記諸如「空性」和「法身」的人而言,在他們初逢不幸或困難〔等違緣〕又落入分別妄念,便暴露出他們禪修的基本瑕疵。所以:「無此所修皆謬道」(Without this, meditation is but the path of delusion)。
(For those who give it all kinds of labels like 'emptiness' and 'darmakaya', the basic flaw in their remedy is exposed when it fails to hold up under the first misfortune or difficulty they meet.)
「生起即解脫」、「自解脫」、「赤裸解脫」,不論你怎麼稱呼,分別念自解無跡而清淨這種解脫方式(解規),都是同樣的要點,其實都明確表達了這種自解脫。這是自然大圓滿不共的殊勝特色,如果你具有這個要點,那麼無論任何負面的情緒或念頭生起就只是轉為法身(則不論煩惱與分別念如何產生,全都成立為法身)。所有妄念被淨化為智慧(錯亂分別清淨為本智),所有有害的情境生起如朋友(逆緣顯為助伴),所有負面的情緒都成為修道(煩惱成為道用)。輪迴在其自然狀態中被淨化,你毋須出離,並從輪迴或涅槃的鎖鏈中解脫出來(不捨輪迴而自地解脫,於輪涅的束縛之中而解脫)。你到達了如此圓滿和最終的境界,毋須努力、無所達到,也沒有什麼要做。「具則無修法身性」(With it, even without meditation, there's the state of dharmakaya)。


(達賴喇嘛《大圓滿》pp. 88-90;原文 pp. 84-85)

.....................................

註:括弧內參考丹貝旺旭仁波切《金剛密乘大圓滿》p. 221
SW
系統管理員
 
文章: 4322
註冊時間: 2012-03-05, 16:23
來自: 台灣台北

3. 講述決定解脫(4)

文章SW » 2017-03-25, 15:05

如果你能夠在口訣指導的基礎上來禪修,就像基於個人的體驗來修習,當你修時就無須心智上的精勤以建構什麼,你在法身的境界中便達到一種決定性的體驗。

如果你對如此的解脫方式沒有信心,就算你宣稱自己的見解高、修行深,但是這都無法真正幫助到你的心,也無法對治你的負面情緒。因此,這不是真實的修道。另一方面,如果你掌握了「自生自解」的要點,即便不具少分「高見」的行持或「深修」的意趣,要你的心不從二元執著(自相續二取)的束縛中解脫也是不可能。當你到了傳說中的黃金洲,不論如何努力地找,也永遠不會找到普通的泥土或石頭。同樣方式,動、靜以及念頭現在全都生起如禪定,就算你尋找真實、具體的迷妄(錯亂自相),你也遍尋不著。僅僅觀待這一點就能確定你是否獲得了修持之要領;因此「此為決定解脫第三要」(The third vital point is: confidence directly in the liberation of rising thoughts)。

巴楚仁波切在此所強調的是似乎是,在此經驗的基礎上,你必須對念頭自解品質的精要建立信心。

(達賴喇嘛《大圓滿》p. 90;原文 pp.85- 86)
SW
系統管理員
 
文章: 4322
註冊時間: 2012-03-05, 16:23
來自: 台灣台北

4. 綜述(1)

文章SW » 2017-03-26, 23:39

4. 綜述(The Colophon)

這三要點是確實可靠的精髓,此精髓把所有自性大圓滿的見、修、行帶入本覺的通澈覺性中。因此事實上它即構成見、修、行的口訣指導。

不過這並非一些抽象概念,即運用主流派經典傳統的佛學名詞,透過文本、邏輯以及推理的評估後,達到確斷的結論。任何時候當你確實證悟了智慧本身,直接現前赤裸覺分,這就是本覺智慧的「見」。因為所有的見和修不過是「一味」,將此三要解釋為見的修習並不矛盾。因此:「具足三要以為見」(For the view which has the three vital points)。

這樣的修行就是自性大圓滿——九漸進乘的至高點——本來清淨之道的無謬要點。就像一位國王在旅行時不可能沒有隨從,同理,一切乘之要點就像是大圓滿修道的進階與支柱。

不僅如此,當你見到自然自生智慧之燈——本覺之本來清淨——的面目,其力量將以禪修得來的洞察力閃耀,然後你智慧之廣闊如夏日河流般高漲,同時空性以大悲漸露端倪,因此使你充滿無有限制或偏私的慈悲。就是這樣,因此:「智悲結合以為修」(Meditation, the union of wisdom and love)。


(達賴喇嘛《大圓滿》p. 91;原文 pp.86- 87)
SW
系統管理員
 
文章: 4322
註冊時間: 2012-03-05, 16:23
來自: 台灣台北

4. 綜述(2)

文章SW » 2017-04-02, 23:34

巴楚仁波切說的是,關於見就俱足了見、修、行為這三個重點,而修的練習則結合了智慧與慈悲。

這裡所說的修,亦跟「妥噶」(頓超)的修持有關。在大圓滿的傳統中,「基」是由其本體、自性和能量或感應(responsiveness)的觀點來解釋,不過強調的是前兩者,也就是其本來清淨和自然現前。當我們考量其他傳統所使用的專有名詞,「本來清淨」相當於空性的面向,而「自然現前」相當於色(form)的面向。因此空與色的雙運,可以類比為本來清淨和自然現前。這樣解釋完全沒有問題,但如果這樣解釋的話,你最究竟的見就是淨光的根本俱生心(fundamental innate mind of clear light)。中觀的他空派描述此俱生心為「沒有其他、不定的緣」(empty of others, adventitious conditions),你會認為那就是最究竟,本來清淨和自然現前是它的兩個面向。同樣空與色的結合也可以類比為智慧及方便的結合。但這裡,以大圓滿的獨特解釋,二諦雙融才是最究竟的。

「本來清淨」(primordial purity)這個詞與佛陀中期的法教相關,一般說來指的都是佛陀中轉法輪系列,雖然在某些情況下「本來清淨」指的是本覺。「自然現前」這個詞則與佛陀後期的法教以及佛陀究竟覺醒的意圖相關。在大圓滿的傳統中,「自然現前」此甚深的主題只有在最高的教法中出現。我要指出的是,對於上述主題,博學的上師們都有不同的意見。

當來到道的修行的時候,就會給予本來清淨和自然現前的基,你即在本初清淨的基礎上修持且卻(立斷),在自然現前的基礎上修持妥噶(頓超)。藉由這兩個修道,得到的果在傳統上被稱為「本來清淨即法身之內光明」(primordial purity as the inner lucidity of dharmakaya),或者「自然現前即報身之外光明」(spontaneous presence as the outer lucidity of sambhogakaya)。

一旦在道上直接領悟了空性、大悲雙運的要點,如大海般的菩薩行全包含於六度之修道中,就像太陽所照耀的光芒,生起自身之自然能量。因為行持與積聚資糧有關,你所做的一切均是為利他,有助於使你避免尋求一己之快樂與平靜,而從正見中偏離。因此:「佛子諸行作助伴」(Is accompanied by the Action common to all the bodhisattvas)。

這種見、修、行是過去、現在或者未來諸佛證悟見解之核心,因此:「雖較三世佛共議」(Were all the buddhas to confer)。

一切乘之無上頂巔,寧提(Nyingtik)金剛心要(Vajra Heart Essence)之修道要點,一切果的精華——再無任何超勝於此的。因此:「亦無勝此之竅訣」(No instruction would they find greater than this)。


因為這是最殊勝的心靈開示,「倘若一切諸佛在此共同商議,也找不到比這更偉大的指導」。直到你將你的修道立基於此光明(淨光)上,否則無法覺醒成佛。在大圓滿的主要文本中,據說深奧而快速的方法,就是以達到本覺作為基礎,即以本覺為該基礎之妙力(註37)。

(達賴喇嘛《大圓滿》pp. 92-93;原文 pp.88- 89)
SW
系統管理員
 
文章: 4322
註冊時間: 2012-03-05, 16:23
來自: 台灣台北

4. 綜述(3)

文章SW » 2017-04-08, 23:27

在此引導文中所表達的真實含義,確實是傳承口訣指導的心髓,甚至這些表達的行句,這幾句話也都應是從本覺的創造力中所生起。因此:「覺力法身伏藏師」(By the terton of dharmakaya, the inner power of rigpa)。

當根本文中說到「從甚深智慧界取藏的法身伏藏師」(Brought out as a treasure from the depth of transcendental insigh by the terton of the dharmakaya),指的就是巴楚仁波切他自己(註38)。

對於這些得自「修慧」(the wisdom that comes from meditaion)的字句背後的實際含義,我並沒有絲毫的體會。但是藉由在我殊勝上師處聽聞了無謬的口耳傳承法教,我以「聞慧」(the wisdom that comes from listening)完全掃除了一切疑慮,然後經曲「思慧」(the wisdom born of contemplation)達到最終的瞭解,於是寫下此。因此這是:「智慧界中所取藏」(Brought out as a treasure from the depth of transcendental insight)。

這不同於一切平凡的世間寶藏,那些只能暫時地消除貧窮。「非同土石如意寶」(Nothing like ordinary treasures of earth and stone)。

這些是見的三要點,也就是《三句擊要》(Hitting the Essence in Three Words),是化身噶拉多傑(Garab Douje,極喜金剛)入涅槃前,在虛空光雲中傳給偉大的上師文殊友(Manjusrimitra)的。經由這些口訣指導,他們二者的證悟無二無別。「極喜金剛之遺教」(For it is the final testament of Garab Dorje)。

龍欽巴(Longchen Rabjam)尊者即生中直接證入法性遍盡之本淨「智慧心」,覺醒至圓成佛果位(佛之心印傳承)。龍欽巴尊者以智慧幻化身在持明吉美林巴前現起,他以「持明表示傳承」的方式加持吉美林巴。然後吉美林巴再以「(補特伽羅)口耳傳承」的方式傳給我們仁慈的根本上師吉美嘉威紐固(Jikme Gyalwe Nyugu),透過此引導文而得到直指,並親見實相之真實本性。這就是我從吉美嘉威紐固處所聽聞的引導,他與我們同在,是一切眾生神聖的護持者。這也就是為什麼它是:「三種傳承之心髓」(The essence of the wisdom mind of the three transmissions)。


(達賴喇嘛《大圓滿》pp. 93-95;原文 pp.89- 90)
SW
系統管理員
 
文章: 4322
註冊時間: 2012-03-05, 16:23
來自: 台灣台北

4. 綜述(4)

文章SW » 2017-04-09, 23:43

巴楚仁波切這裡將至尊的龍欽巴、全知的吉美林巴和吉美嘉威紐固視為三種傳承的化身。

像這樣的口訣指導,就如同最精細的黃金一般,就像心臟的核心一樣。如果將它傳授給那些不付諸實修的人,是十分可惜的。但是如果不能傳授給那些珍惜此引導文如己之生命,依其要義如實修行,並能即生成佛的人,則是同樣的可惜。因此:

賦予心子秘密印,(It is entrusted to my heart-disciples, sealed to be secret.)
此乃深義之心與。(It is profound in meaning, my heart's words.)
既為心語義要訣,(It is the words of my heart, the crucial key point.)
切勿不惜捨此要,(This crucial point, never hold it cheap!)
勿令遺失此竅訣。(Never let this instruction slip away from you!)

《聖賢室利王之殊勝法》的簡短釋論至此圓滿。善哉!善哉!善哉!


一年多前索甲仁波切邀請我給予教法,由於時間不多,我想教授這本短但有實質內容的文本會很好。過去幾天,我們都聚在這個大廳裡,我自己也覺得很開心。我想,至少我希望,各位也都很開心。

對一個修行者而言,最重要的就是日常生活的修行。對此,我們需要很大的勇氣、決心和希望。同時也要真誠地追隨自己的宗教,這也很重要。宗教應該是在我們的內心,而不是僅在嘴巴上。如果宗教只是停留在我們的口中就毫無意義了,僅停留在寺廟或教堂裡也沒多大用處。宗教或心靈必須活在我們當中。

宗教或心靈必須能對我們起作用,當我們面對問題或悲劇時,我們需要心靈的幫助。這一切都取決於我們熟悉的是什麼。多竹千‧晉美丹貝尼瑪告訴我們:

證悟能否覺醒端賴修行被好好栽種;
(Whether realization awakens depends on your practice being well planted;)
修行能否紮根端賴你的勇氣及決心(註39)。
(Whether your practice takes root depends on your courage and determination.)


事實上不論做什麼,我們都需要努力。不要期待這一切都很容易,好像隨便會有偉大的事發生。就講到這裡,謝謝大家。

(達賴喇嘛《大圓滿》pp. 95-96;原文 pp.90- 92)

(完)
SW
系統管理員
 
文章: 4322
註冊時間: 2012-03-05, 16:23
來自: 台灣台北

達賴喇嘛《大圓滿》「三句擊要」校譯.pdf

文章SW » 2017-04-12, 23:39

以下提供錯字校對後的 pdf;2020 年為新校對 docx:
(需登入帳號才得下載)
您沒有權限檢視這篇文章所附加的檔案。
SW
系統管理員
 
文章: 4322
註冊時間: 2012-03-05, 16:23
來自: 台灣台北

Re: 達賴喇嘛《大圓滿》,第二部分「三句擊要」校譯

文章blairan » 2017-04-17, 16:03

謝謝師姐,辛苦了
blairan
一般會員
 
文章: 294
註冊時間: 2012-09-18, 09:35
來自: 台灣花蓮

上一頁下一頁

回到 大圓滿教法相關書籍出版及摘要翻譯

誰在線上

正在瀏覽這個版面的使用者:沒有註冊會員 和 2 位訪客

cr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