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夢者班/做夢者班 II

本論壇自 2009 起分享南開諾布仁波切之教法,目前歸屬於象雄文化。Email: dreamworkforum@gmail.com

嘉初仁波切《解脫大道:大手印與大圓滿雙融實修教導》校譯

《上師瑜伽》、《金剛歌》、《水晶與光道》、《日與夜的循環》、《金剛薩埵大虚空》、《覺性杜鵑》、《吽之封印中陰引導》等書籍出版及摘要翻译

5-15

文章SW » 2016-06-10, 23:31

尊貴的卡雀旺波(Kacho Wangpo)開示:善種姓子,如果你現有的心是一個實存的東西,就應該在外面、裡面或中間。它真的在那兒嗎?顏色和形狀也許不顯現,但假如你認為,你只有覺察到顯現,是什麼覺識知道那個〔正在覺察的〕覺識?假如你認為它覺察任何東西,那個東西與那個覺識是一樣、還是不一樣?當它同時不分的向心顯現時,在心裡是什麼被知悉與觀察到?假如它就是心性(mind-itself),這就像劍鋒斬斷自己一樣。那怎麼可能?所有事物——包括敵人、朋友、吸引人與惹人厭的東西,都是如此。

因此,稱呼覺識為「意識」只是一個指稱。假如經探索與分析的話,它就是如此。可是,當你認出、知曉和了悟:「它就是如此。」你也許會認為它顯然是空性的。在了悟、知曉與認出時,它確實是非建立的。如此,直到目前你因執著於不存在的覺識為覺識、不存在的意識為意識、不存在的心為心、不存在的認知為認知,和不存在的了悟為了悟而散亂。但是你瞭解嗎?

哦,善種姓子,此心就像虛空。虛空能被建立為「這個」嗎?同樣的,心就像虛空的顏色。就像野兔的角,它是非建立的、無根源、無基礎、無法示範、無俱生本性、無相,缺乏特徵或記號,無顏色、無形狀,無自己的本體,不生起、不離散也不住留。它正是無為的本性,所以連遍知者都未曾看到它,現在看不到、將來也不會看到。假如它有一丁點是被建立的話,遍知者就會看到;但既然它一點都沒被建立,所以無法看見。你有沒有認真關注這個實相的釐清?

直到目前,你因執著於心、認知、意識、喜歡、討厭、喜、悲、迷妄與解脫、淨與不淨、最棒與最糟、好與壞等等之類的,而受制於否定與肯定,但心沒被觀察到。它如何被觀察?留它在你無實存的心境中。留它在無思維的狀態中。留它在無否定或肯定的狀態中。留它在無拒、無受的狀態中。留它在無希望或恐懼的狀態中。留它在無「是」或「不是」的狀態中。留它在無好或壞境中。留它在無迷妄或解脫的狀態中。
(pp. 192-194)
SW
系統管理員
 
文章: 4465
註冊時間: 2012-03-05, 16:23
來自: 台灣台北

5-16

文章SW » 2016-06-10, 23:33

正當你認為已經了悟覺識的空性本性時,你還有執著。你也許會想:「啊,這個就是心的本性,現在我已得到它了。」但也正是這個時候你失掉它,因為這就是概念執著進入,使你再次脫軌。以此方式,心被帶跑並散亂了。直到目前為止,因為執著的關係,我們把不是心的當作心;我們把不是意識的視為意識。實際上,虛空原本就非建立,因此它不可能有任何顏色。同樣的,心是超越過去、現在與未來,它也超越各種的具體化(objectification)。假如它在實相上有絲毫的基礎,而遍知者卻沒看到的話,這就跟「遍知者」的整個意義抵觸。因此,假如它有任何的 實存的話,遍知者就會看到它。直到現在,我們因為執著於自己的情緒、歡樂、痛苦與迷妄的關係,而捲入拒絕和接受之中。既然它們都是無實存的,我們為何會掉到這些情況內?記住昨晚夢顯現的實境(the reality),這一切都是非建立的。它們沒有一個客觀存在過,但不要忽視行為與其業果。

烏金仁波切說:哦,一旦你把強迫性思維在自心原處平息,而且心是無修整時,是否有一個不動的安定(stability)呢?哦,這稱為「止」(quiescence, zhi gnas, samatha),但它不是心的本性。

現在穩定地觀察你正處於靜止的自心的這個本性,是否有一個什麼都沒有的光燦空性,它並不建立於任何物質、形狀或顏色的本性中?那就稱為空性本體。

是否那個空性具有一種光澤,它是不間斷、清晰、無暇、舒緩與明亮的?那稱為澄明本性。它的精要本性是不可分割的純然空性——不建立為任何事物,與其不間斷的鮮明光澤。這般覺識是如其所是的光輝明燦。

這個無法以言語直接表達的現前不動搖的意識,取名為「覺識」。唯獨那個會思考,故取名為「心」。就是它在關注一切,所以取名為念住(mindfulness)。而沒有被看到,仍有一份特殊的看見,它是清晰、穩定、無媒介與堅定不移的,所以取名為「觀」(insight,lhag mthong, vipasyana)。這個能分辨一切特定現象的,如分別香菇的層層傘摺,故取名為「分別智」。所有名詞諸如善逝藏(梵:sugatagarbha)、唯一明點(the sole of the absolute nature)[51]、本初智慧、中道、勝義諦、大手印、阿底瑜伽(大圓滿)和空性,全是這一個的名稱。[52]

《指出法身》說:現在一切客觀顯現就像水與浪,全是心的幻影,而且實相上是非建立的。藉了悟此,一個人了悟所有顯現為心。就滅、住與生三方面,來分析心的本體,結論是,它不建立為任何事物。如此,就像夢中的馬和象,它在實際上並無建立。藉了悟此,一個人認出心是空的。從空性、明性與清澈的不斷大樂中,它自發地生起為多重顯現,就如水中月一般。藉了悟此,一個人認清空性為自發現前(任運成就)。如此,從單純自發現前中,生起與釋放同時發生,不動搖於明空無作自發的不變大樂中,就像一條蛇解開自己的盤結一般。藉由此確認,一個人認出自發現前為自解脫。
(pp. 194-196)
SW
系統管理員
 
文章: 4465
註冊時間: 2012-03-05, 16:23
來自: 台灣台北

5-17

文章SW » 2016-06-10, 23:34

在某些禪修訓練裡,以下了悟的順序會發生:認知一切顯現為心;認知心為空性;以及認知空性為自發生起。先前我們觀看生住滅三階段,藉由分析心的本性,我們可以認知,心是空性的,以及從那個空性中所有的顯現自發地生起。水中月的反射是依賴水,但它與水並非不可分的。水並不依賴月亮或波浪。同樣的,心並不依賴顯現,但顯現依賴心。

一旦你認知所有顯現都是心的顯現時,會有傾向使心具體化。為了對治這一點,你必須進一步審查心的本性,如此做,你會發現這個看起來如此真實的心,實際上是空性的。它不具任何本體、缺乏任何本具自性。但它不是單空(merely a void)。當你繼續審查時,你會發現,心性的空性是自然自發的。自然自發的意思到底是什麼?審查後,你會發現自發的意思正是自解脫。如下順序:從心至空性,至自發現前,至自解脫。這一切都發生在哪兒?在我們的尋常意識裡。這就是大手印,止與觀的雙融。

被認出的心,即是在不同方面散失的普通意識,鮮明的知曉一切事物,是明燦與空性的雙運、大樂、「擁持至高品質之空性」和大手印。了知它的本質即稱為大手印的了悟。因此,不禪修任何事物、一刹那也不散亂的置你的覺識於明燦中。不期待好成果或懼怕壞成果,只要安逸。藉以維持著普通意識的本質,在那一刹那,就像無雲晴空境一般,見到大手印的樂空雙運。現在,「止」與「觀」合而為一,無上實證會生起,你將成功進入解脫之道。(pp. 196-198)
SW
系統管理員
 
文章: 4465
註冊時間: 2012-03-05, 16:23
來自: 台灣台北

本書 Glossary of Teams

文章SW » 2016-06-10, 23:49

由於今天在英文版書末發現英藏梵名詞對照表,因此第五章的校譯全部從善如流。我若早看到,也省得花這麼多時間研究了:

1. absolute nature of reality 法界
2. awareness 本覺(文中翻為覺識)
3. Breakthrough 立斷(且卻)
4. contemplation 納久(瑜伽)
5. insight 內觀
6. Leap-over 頓超(妥噶)
7. meditative stabilization 禪定(bsam gtan 桑登)
8. mind-itself 心性(sems nyid)
9. quiescence 寂止(zhi gnas)
10. reality-itself 法性(chos nyid)
11. Spirit of Awakening 菩提心(byang chub kyi sems)
12. total-ground 總基(kun gzhi)(梵:阿賴耶)
13. total presence of awareness 本覺安住(reg pa cog bzhag)
14. vital energy 生命能量(藏:lung;梵:prana)
SW
系統管理員
 
文章: 4465
註冊時間: 2012-03-05, 16:23
來自: 台灣台北

5-18

文章SW » 2016-06-11, 16:56

把這個尋常意識稱為空、明、通澈、自發和不變大樂,意指它是至高無上的。我們要從哪裡得到如此美好的東西?它不能購買或獲得,因為我們已經擁有它了。它是我們的尋常意識。此外,是我們的尋常意識產生我們所有的想法、形象與念頭,雖然它的本性原本就免於散亂。心性(mind-itself)是不會散亂的,就如汪洋不需要做任何事,就已是汪洋,因此心性(mind-itself)也不需要禪修任何事。因此,安頓於這個心中,它的自性永遠都不會散亂。希望與懼怕的發生只是執著的表現。執著是污染、障蔽,去除執著。當覺照到樂空雙運,你就了悟自己的本性。

《尊者〔阿底峽〕和仲敦巴問答》說:
仲:尊者,我再三地尋找,但找不到它。
尊者:仲(Drom),你再三地看到你自己的本性。
仲:尊者,我應不應該在找不到中歇息?
尊者:仲,最好是置你自己於安逸中。

吉天頌恭(Jegten Sumgon)說:當你在看著你不間斷的清晰覺識,你什麼都看不到。那即是看到「真如」(thatness)。


要點是,心無有散失地持續穩定即是「止」。藉著觀看它的本體,就會有洞悉空性的「觀」,如此藉著穩定的基礎,「觀」就會生起。如果心一點穩定也沒有,它不會被看見;所以觀察各種紛紜之心即是「止」。藉著觀看它的本體時,看到它為空性的,如此,「觀」是依賴散失的基礎而生起。在無概念的心之法身虛空中,假如想法的烏雲不清除,太陽和月亮兩種智慧〔光芒〕不會照射出來。因此,自己精進不懈於這個本初禪修(primordial meditation)!

當心未被想法帶跑時,持續專注的穩定就是「止」。除此之外,是可能會有一個想法不斷(movement of ideation)的穩定覺識,這是進入止修的特性。在進入此修習之前,你可能會覺得自己的心多多少少有些穩定,而且你有一些持續的注意力。但是當你實際開始培養「止」時,你發現自己被大量生起的想法壓倒。你越密切地觀看它們,就更被這些念頭的密集砲轟所淹沒。當你繼續修習,就會覺察到越來越微細的念頭,雖然要了知最微細的念頭,需要一個極度微細的覺識。「觀」是以分析正在離散與流失的念頭之本性而生起。法身就像虛空,而念頭就像雲般。我們念頭之雲,遮蔽了兩種智慧:如所有智與盡所有智。

以此結束〔覺識的]指認。功德圓滿!(pp. 198-200)
SW
系統管理員
 
文章: 4465
註冊時間: 2012-03-05, 16:23
來自: 台灣台北

6-1

文章SW » 2016-06-12, 16:59

第六章 實修

敬禮觀自在菩薩!

為了實證被指授的實相,這些是觀自在菩薩的甚深實修指導。

《空行焰明界本續》說:一切偶生的概念,即是覺識(本覺)妙力之遊舞(display of awareness, rig pa’i stsal),所以毋須阻擋它。當概念生起時,無概念也增加。

法身超越心;報身超越認知(例如,認知的光燦明空性質);化身無有執著(例如,無個體執著「這個」)。[53]

當苦生起時,樂也在增加。煩惱越大,本初智慧(本智)越強。木材堆積越大,火燃燒得越旺。冰塊越大,河水水位越高。烏雲越濃,大雨傾盆就越激烈。

像蛇突然解開盤結般的歇息。像丟棄死人屍體後的歇息。像除去臭氣味後的歇息。假如它被抑制,這就是再次散亂之因。假如它被排拒,這就是再回來之因。假如你嚴禁它,這就是它反彈之因。假如你降伏它,這就是它強悍之因。假如你燒它,這就是它結冰之因。放下阻擋與肯定,在平等性中歇息。


概念立即和偶發的生起,然後它消失。它並不本俱於心的本性中。此意謂所有的心理事件,都是無常與疾逝的。覺識的展現不只包括貪執,也包含愚痴、嗔恨、驕傲與嫉妒。雖然看起來好像自相矛盾,但是空性的非概念了悟是可以在概念之中維持著,但這只有在了悟自心本性後才行。即使在痛苦生起時,喜樂也能生起,但這只有在不執著於苦時。通常當喜樂生起時,我們執著於它,想著:「哦,這是如此喜樂。」即使在痛苦增加時而生起的樂,是沒有任何一點心裡或概念的執著。

例如,你如果轉生入惡道中的地獄道,那兒的眾生會大大加害於你。如果你能夠把這些明顯是加害者的眾生,認知為佛的化身,那個地獄道就會立即轉化為淨土。這是轉苦為樂的一種方式。另一種方式是,把你所遇到的不同眾生,視為你自己淨覺的自然顯相。這個了悟直接帶至佛果(buddhahood 成佛狀態),跳到淨土去。不管你是在惡道裡得到這個了悟,或在中陰境界、作夢狀態,或正是現在,最終的結果是一樣的。

有一些眾生能以平息、增益、或以強力手段來調伏。其他不能被這些方法馴服心的眾生,就必須以兇猛的方式來降伏。如果你能夠不被煩惱淹沒,而能轉化它們的話,它們每一個都會以本初智慧的展現而生起。例如,妄念的煩惱以法界(the absolute nature of reality)的本初智慧生起。

處於當下,並讓你自心的蛇盤結解開。當煩惱生起時,只要處於當下和歇在此狀態中。如果煩惱被抑制,就像喉嚨被勒住一樣,這會導致它們再次湧出。如果你試著壓抑概念,反而會促使它再度活躍。這種一再起伏,是因為心的根源還未被切斷,而且沒有根本上的轉變。你還未把毒轉化為藥。如果你壓制想法,它就像溜溜球般地反彈。假如你試著讓它軟化,它就會再次變得更頑強。所以不要阻擋、肯定或執著於它,只要在平等性中歇息。(pp. 203-205)
SW
系統管理員
 
文章: 4465
註冊時間: 2012-03-05, 16:23
來自: 台灣台北

6-2

文章SW » 2016-06-12, 17:02

這一點能以一般佛教隱喻來瞭解。假如你需要走過一大片多刺的地,你有兩中方法來保護自己的腳。你可以買幾千平方英里的皮革來蓋住這塊地,或者你可以穿一雙皮鞋,這會有相同的效果。

在精神修行過程中有很多狀況會導致痛苦,就像它們是刺一樣。與其一個個地處理這許多煩惱,就如你試著以皮革遮蓋土地;應該要在心流中培養正念、自省與良知。[54]如此做,你就不會受制於煩惱。這樣你的煩惱,不容易受到外在情況刺激。

這個主文明確地解說修行方式。當煩惱或念頭生起時,不要以特別的對治法來抵制。不要阻擋、追隨與肯定它們,只要歇息於平等性中。以歇息在平等性中,和單只看清想法的剎那生滅,你將不會受到自己煩惱波動的影響。這就像穿上一雙皮鞋一樣。

《立斷章:處於心和覺識雙融狀態之型態》說:心和覺識的不分即是大樂。在想著:「心現前在輪迴中」時,檢視清淨的一切事物在自身的狀態中。

把與大樂不分的三身視為普賢如來佛母。了悟想法為你自己的性靈導師。認清性靈導師與自我覺識的不分。想法本身融入中心。覺識被自加持,並能夠支持它自己。

確定你自己跳出持守不同誓戒藩籬的自由。

仔細地以想法來審查身,認清你的自性即是如來身。

仔細地以想法來審查語,認清你的自性即是空音之語。

仔細地以想法來審查本智,認清你的自性即是無媒介的空覺識。

完整、明晰與周遍:本來解脫、無作與清新;絕對的解脫、本俱清淨與清新;不費力、完全的現前和不動——所謂的「覺識、覺識」即是唯知唯明的覺識。

先前的想法在它自己的狀態中解放,對未來想法的執著還未生起,中間的間隔不受對治法修整的污染。認清這個制訂為無暇、澄明、清澈的狀態為覺識。它的本體是空的、它的本性是明燦、它的慈悲能夠照亮一切事物。這個即是覺識存在之形態。

在〔意識〕空性的六根(眼耳鼻舌身意)中,它的諸多表達力在作用。在形色的空性中,覺識的表達力在運作。體驗大空澄明(great empty luminosity)。
(pp. 206-207)
SW
系統管理員
 
文章: 4465
註冊時間: 2012-03-05, 16:23
來自: 台灣台北

6-3

文章SW » 2016-06-12, 17:05

了悟心性(mind-itself)是〔法報化〕三身,就是得遇普賢佛母。[55]但這並不表示你將會在光中見到藍色女本尊。此外,了知你的覺識與性靈導師不分,並不是把兩樣個別的東西混合在一起,然後變成融合無分,像把水倒入牛奶中。了悟你的覺識本性,就是了悟你自己的覺識,就是你的性靈導師。 這一直都是如此,而是現在你認出原本實相。如果你想學習兩樣東西融合在一起,就去研究科學。要瞭解本來不可分性,就研究心性(mind-itself)。

沒有人可做任何事物,來使你瞭解覺識的本性。覺識是自加持,並有能力支持自己。這句「有能力支持自己」是重要的。只要我們還未達到完美證悟時,我們沒有能力來支援自己。只要我們還是監禁在世俗諦(conventional reality)中,我們就沒有獨立或有真正的自由。沒有相對真理是自我支持的,因為它是無常;只有在絕對真理(勝義諦)中,才會有真自由、自我支持與自生。

我們不是都希望解脫自在嗎?如果是,我們不應該只是談論它;我們必須實證它。要實證解脫自在,我們必須將這些教法付諸實修。單單聽聞教法是不夠的,一定要修習。這些修習給我們能力和我們所尋求的自主力。如果我們真正希望有自由和建立我們自己的人權,我們必須以修行帶來自己的內在轉化。

經由密乘灌頂的授權,你有修持密乘法的自由。有了修習的自由,就需要守不同教條和誓戒,才能在密法中進步。在此結構下,當你實證到輪迴、涅槃的基礎時,所有誓戒都自發自然地持守。你不需要額外特別費力。身為一名僧侶,你不需要記得維護誓戒,因為你原本已持守出家戒律。同樣的,身為密乘行者,以你自己的了悟之力,你將自然自發地持守密乘戒。

另一個可得到更深了悟的方式,是在概念上,視你的身語意為所選生起次第本尊的身語意。這一章所教導的修習是生起次第修法的輔助法。在這個訓練裡,只要完全放下概念指涉,並了悟原本就有的真理。這個方法需要清淨的認知,而不是用概念指涉去建構造作的修習。

過去的想法不需要其他東西來釋放,因為它是在自己的原處釋放,並自解脫。追逐過去的想法與未來的想法之間有一個間隔。不要試著以任何方式更改或造作等,來修飾或污染這個間隔。在覺識的當下,沒有世俗諦,它是完全離於概念營造或建構。

就如前面提到的,這些時刻,讓你有機會去了悟覺識的本性:在你睡著後與開始作夢前的間隔;在停止作夢後與你清醒前的間隔;以及一個概念過去,和下一個出現前的間隔。所有這些瞬間,都是可以了悟覺識本性的機會。這個間隙或間隔,就像兩團雲叢間的空隙。你看到的空間不是一個空間的狹縫。事實上,這空間是無限的,但你是從非常窄的縫隙去看它的,不要誤把邊緣當作位於邊緣之間的實相。

覺識空的本體,並不只是空白。那個空性的本性,是澄明或明性,以及周遍光照的慈悲。此空性,以五種感官意識與心識展現自己。(pp. 208-210)
SW
系統管理員
 
文章: 4465
註冊時間: 2012-03-05, 16:23
來自: 台灣台北

Re: 嘉初仁波切《解脫大道:大手印與大圓滿雙融實修教導》校譯

文章一意孤行 » 2016-06-14, 17:18

“心性(mind-itself)是超越「他/她」、「他們」等的對象化。它的本體是空性;它的本性光明;它的特點是無對境之不斷覺識。”
“在心性(mind-itself)中沒有執取與概念了知,甚至對辨認任何事物為何者沒有絲毫的作意。”
“心性(mind-itself)不需要外來媒介指出自己,因為當它顯現時,它會認識自己的本性。心與顯現是不分的續流。它們是無礙的同一性質,所以主客的執著就會瓦解。”
“當你讓覺識自在,不禪修任何事物時,重點是沒有執著現前。”
“覺識是自加持,並有能力支持自己。”
“覺識空的本體,並不只是空白。那個空性的本性,是澄明或明性,以及周遍光照的慈悲。此空性,以五種感官意識與心識展現自己。”
以前都没注意到这些直指的连贯性,现在感觉比较深刻。
一意孤行
一般會員
 
文章: 66
註冊時間: 2015-09-21, 09:38
來自: 中国四川成都

6-4

文章SW » 2016-06-17, 23:29

《喜金剛本續》(Hevajra Tantra)說:因為一個人不是以心智在禪修,所以他禪修整個世界。即使是以所有現象的知識來禪修,也不是禪修。

《密集金剛本續》(Guhyasamaja Tantra)說:離於真正的現象,就非禪修。禪修的動作不是禪修。如此,既然現象不是真的,禪修是沒有涉及對境的。

偉大婆羅門〔薩拉哈〕說:假如你釋放這個打結的心性(mind-itself),無疑它會自在。它是因為什麼現象才會束縛在愚癡中?智者是完全從中解脫。

又說:所有對你呈現的顯相,就像樹林裡蔓延的火焰。依據心之根也就是空性來行動。

《喜金剛本續》說:不明白是什麼使世間陷落,以及是什麼可以讓我們脫離這個束縛,這個世界就無法解脫。無視於此,悉地(siddhis,成就)無法獲得。

又說:這世界是因貪執而陷落,也是因貪執而解脫。這種倒轉禪修法,在非佛教徒中未曾聽聞。


一般來說,貪執導致束縛,但假如你了悟覺識的本性,貪執會引導至脫離束縛。這個需要一種逆轉的禪修,因為對貪愛不起執著。雖然很多種類的禪修確實有執著在內,精髓禪修則不去執著。這個禪修心性的要點是,無執著和無概念的增生。這是一種修持的型態。的確,在佛法其他的正統修持形式內,確實需要用概念執取來修整你的心。但那不是這裡的修法要做的。在生起次第裡,你以概念心來生起自身為所選本尊。如此,經驗是利用執取的概念來轉化的。同樣的,將生命能量經脈道導引的修持(藏:rtsa rlung,紮龍)也有執著。甚至阿底瑜伽修法的「頓超」(Leap-over)階段,也有特別的姿勢與凝視,它還是有一 些概念執著。但是這個修習,摒棄所有的概念營造,並歇息在無媒介的覺識自己本性中。 這個的精髓要點是,認出這一刻覺識的本性。(pp. 210-211)
SW
系統管理員
 
文章: 4465
註冊時間: 2012-03-05, 16:23
來自: 台灣台北

上一頁下一頁

回到 大圓滿教法相關書籍出版及摘要翻譯

誰在線上

正在瀏覽這個版面的使用者:沒有註冊會員 和 47 位訪客

cr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