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脫大道:大手印與大圓滿雙融實修教導》,是白玉傳承的嘉初仁波切傳講的,由楊弦與丁乃筠翻譯。第五章指認教導(直指教授),對照英文原文,發現有些譯詞有商榷的餘地,所以就按南開師的教導校正,以方便南開師弟子閱讀理解。以下逐頁刊出(深藍色為引述):第五章 指認教導(Identification)敬禮觀自在菩薩!這是觀自在菩薩的甚深實修教導,指認你的心性(mind-itself, semnyid)為大手印、阿底瑜伽(大圓滿)以及基本立斷(breakthrough,且卻)。
《大乘培養信心經》說:善種姓子,一位成就三摩地的菩薩、不會認為僅達到「止」(quiescence, zhi gnas, samatha)和嚐到一點三摩地就足夠。相反的,當他住於三摩地中,他計度、分析與審查大乘佛法;藉此,「觀」(insight, lhag mthong, vipsyana)就生起。聲聞行者悟到「人無我」,但他們還有一些概念上的執著。可是,他們覺得自己的證悟程度已經夠了,因此變得自滿。同樣的,緣覺行者悟到「人無我」(我無自性)與「法無我」,但還有些微的執著;他們也是覺得自己的證悟已經夠了。日前這個修法的要點是,把「觀」培養至最高境——直到去除執著,與在「觀」上完全沒有疑惑,就像金礦提煉至純金時一樣。
我們這些決定去除自己苦痛之源與達到完美證悟的人,必須避免自滿的錯覺。只要我們還在輪迴中,我們就會受苦。只要我們還受制於心毒:妄念、貪執、嗔恨、妒嫉與驕傲,我們有什麼好自滿的?同樣的,只要我們還沈醉在迷妄心、貪執、瞋恨、嫉妒及驕慢之毒中,我們憑什麼自滿?當我們沒有得到一瞬間解脫,還在受苦時,這一種自滿的錯覺,只是自欺而已。從另一個角度來說,假如我們對佛法的信心,以及對修法的虔誠未減少的話,在來世,這些品質就會增加,並會有好的結果。就如我們不會讓一天過去而不吃東西,我們也不應該一天過去,而不研讀和持修佛法。讓我們的閑餘時間,都有意義的用在培養內在品質上。同時,我們應該永遠謹慎小心,因為一刹那的憤怒,會抵消大部分的好進展。
(pp. 167-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