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夢者班/做夢者班 II

本論壇自 2009 起分享南開諾布仁波切之教法,目前歸屬於象雄文化。Email: dreamworkforum@gmail.com

鮮活的覺性--堪布岡夏的心性教言

《上師瑜伽》、《金剛歌》、《水晶與光道》、《日與夜的循環》、《金刚萨埵大虚空》、《觉性杜鹃》、《吽之封印中阴引导》等書籍出版及摘要翻译

Re: 鮮活的覺性--堪布岡夏的心性教言

文章blairan » 2014-03-26, 14:32

自心本性的同義字

心的本質,是一切有情眾生的自性,三世所有諸佛的了悟,八萬四千法門的精要,以及那無上指引之尊貴上師的心。

.....心的自性也是[三世所有諸佛的了悟]。佛陀種種教導的精要,也就是人無我與法無我的教導,便是要安住於心的自性。

它是[那無上指引之尊貴上師的心],意思是,它是所有上師自心本性的覺受精要。許多教言都指出,我們需要將自己的心和上師的心合而為一。我們應該對根本上師和傳承上師持有深切的虔誠心,將師心與己心融合為一,並生起殊勝了悟。若能看見自心本質,即無異於上述的修持。

.....如果了知心自身的本質,將自然了悟事物的自性為空。了悟心的自性,亦即了悟如實際的法性樣貌,等同於第二法輪中所稱的偉大母親,也是出世智。

....我們主要需要的是了悟自心本性.它不應該是驚鴻一瞥的了悟,而應該要穩定且已然培養。短暫瞥及自心本性是好的嗎?當然是,但若僅只如此,不足以從內在真正解脫遮障。只是如此,無法開展我們能力中的一切智慧。因此,我們的認出要能穩定。若能穩定,就能消除所有煩惱,進而自然開展一切的功德和智慧。這正是所有經乘與密乘中,佛陀所教導的法要。

關於這一大段,我覺得重點在於對上師的虔敬心,因為那是了悟自心本性的加持來源,再來就是當有驚鴻一瞥自性體驗,要試著去穩定它,讓那經驗延長維持住。
blairan
一般會員
 
文章: 294
註冊時間: 2012-09-18, 09:35
來自: 台灣花蓮

Re: 鮮活的覺性--堪布岡夏的心性教言

文章blairan » 2014-03-27, 15:23

付諸實行

你有可能會誤解此一觀點,認為其它一切都是不必要的,我們全部需要的,就是安住於心的自性。你可能會懷疑,何必進行這所有麻煩的不同修行與方法,例如慷慨布施以累積福德等。當人們聽聞這些教言時,有些人可能會誤解,他們認為堪布岡夏所說的是,其它所有修行都是不必要的,甚至無意義的。甚至還有個故事是,一位僧人毁了他的鈸,因為他認為唯一要做的事,只是禪修自心本性!但這是錯誤的。當然,如果你能直接進入禪修,沒有進一步的其它紛擾,實
屬美妙;不過,生起與圓滿次第,供養與累積福德,這些修持都有助於禪修。其它修持是重要的,亦即必要且有益的,應該盡量多做。然而能實現所有修持本質的修持,這就是禪條自心本性。

我們應該要做的是相續地保持強力的觀照和覺性,如達波。杷西。南嘉在[闡明本然鏡]中說的。當我們進行禪修,應保持強力的觀照與覺性。接著正在禪修下座後,當我們做所有的事情之時,必須不忘記觀照和覺性。無論我們的禪修看似是好或壞,都必須連續不斷地保持觀照和覺性。許多大禪修士說,一瞬間的困惑將導致上百個困惑(一念迷,百念迷);一旦開始困惑,就會招引更多困惑,接著又產生更多,更多的困惑,最終時便有上百毎不同的困惑。

最重要的是,對佛法要有信念和信心。你自身應認為,你正領受著佛法的美妙教言;你必須有信心。第二重要的是,應僅安住於等持中,不試著做任何事或改變什麼。

這一段在剛接觸大圓滿時或多或少會爭議,就是輔助修法到底要不要修,依我個人淺見,我們身處二元裡,身心都會被五大所束縛而有時有障礙,輔助修法正是要克服這些障礙讓我們身心都能更易於安住在自心本性中,所以說輔助修法不能擺第一位,但也不能乎視它的會值,南開師常提到的:處於禪觀,保持當下,視情況而為。最後視情況而為我想也包含了輔助修法。我們不可能一直處於禪觀,因為我們還是會被分心,有時也須要用到心來判斷一切,所以在判斷一切的同時又能處於當下,這就很重要了。
blairan
一般會員
 
文章: 294
註冊時間: 2012-09-18, 09:35
來自: 台灣花蓮

Re: 鮮活的覺性--堪布岡夏的心性教言

文章blairan » 2014-04-01, 15:51

辨別心與覺性

一般來說,佛法修行有兩個目節:安住等持的實際修行,以及起身下座後的修行(座下修)。襌修的實際修行包含請求上師教導,生起信心與虔敬,然後進行班智達的分析禪修或瑜伽士的安住禪修。在尚未找到心的自性,也尚未體證其本質之前,我們應該進行班智達的分析禪修。透過分析式禪修此一前行,我們有所進展而心多半時間能安住於等持,此時就不須一直尋找心所在之處或探究心的本質為何。到了某個時間點,會開始生起一些覺受,那就是該進行瑜伽士安住禪修的時候了。如果能安住於此,那很好;若不行,你便回到分析式禪修一段時間。若禪修有所進展,能夠純然安住,此時就該維持瑜伽士的安住禪修。

我們需要進行這兩種修持,但只有這樣是不夠的,我們也需要在下座後的活動中修行。每當我們自禪修起身後,我們都在做事。我們可能吃飯,腄覺,去某個地方做一些事情。在禪修之外進行一切事情的時間,都稱為座下禪修。座下禪修最重要的事情,是不可忘卻座上禪修的覺受,也就是安住於等持。我們應試著維持正念與覺性,若能如此,我們的座下禪修將能增益實際的座上禪修,而座上禪修也能利益座下禪修。我們的等持將越來越清晰,穩定,而座下禪修的障礙也會減少。當然,於座下禪修之時,我們仍需要與人見面,交談,工作,也可能會生起擔憂,遭遇問題。但問題生起時,我們不該放棄。我們必須憶念禪修的本質,一旦記起來,就需要思惟。以這樣的方式進行座上禪修與座下禪修的修持,事情將會變得更清晰,更改善。堪布岡夏說,此乃簡要樸實之修行的教言精要。

散漫的問題

在大圓滿中,這稱為辨別心與覺性。不分心而自然安住,就是我們所稱的覺性。因念頭而分心,就是我們所稱的心。

清楚辨別此兩者之所以如此重要,原因正如同大遍知者龍欽巴所描述的:

       蠻牛於今偽裝知阿底,
       宣稱散漫是為覺醒心。
       彼無明眾於其黑暗界,
       自然大圓滿義甚遠離。


安住於自心本之中,即是堪布岡夏所稱[無散本然相續]。一旦分心便會忘記且散失這個體驗,拉著,許多念頭生起,變得不清晰。當我們分心時,彷彿自已並不知道,這在一些禪修手冊中稱為暗流。有些小念頭開始生起而我們渾然未覺。這個分心的層面,稱為心。具有正念與覺性的未分心層面,亦即無散本然相續,稱之為覺性。

最近在處於當下和禪觀的過程中,我發現,以前心裡會想著,阿完後放鬆,但最近發現,有那個放鬆的念頭其實也不對,因為那還是一個念頭,我不覺得這是一種退步,甚至覺得能發現更微小的念頭在運作是進步徵兆,後來我更能掌握住放鬆不對任何對境分別,同時又有明性去觀照自已的念頭生起或消失。
blairan
一般會員
 
文章: 294
註冊時間: 2012-09-18, 09:35
來自: 台灣花蓮

Re: 鮮活的覺性--堪布岡夏的心性教言

文章blairan » 2014-04-06, 11:09

認出覺性,辨別心

我們需辨別心與覺性,但什麼是心?什麼是覺性呢?堪布岡夏解釋:

當體驗到無散本來相續時,覺性是離於任何參考點的,就像天空。沒有一丁點喜悅或悲傷,希望或恐懼,利益或傷害,無論你是處於順境或逆境皆然。

我們沒有因為希望或害怕生起的任何困境;沒有任何攀執或貪。像是天空或虛空,甚至沒有一絲的喜悅或悲傷,希望和恐懼,利益或傷害,完全沒有攀執與恐懼。這就是覺性,亦即禪修中非常清晰且穩定的狀態,在其中,我們經驗到光明,大樂的空性。

(二元分別的)心的特徵,在以下的時刻顯然可;你稍微分心,並遇到(相同的)情況而感到喜悅或悲傷。由於生起或悲傷,你將累積業。

我們試著不散漫的安住於自心本性的體驗中,但還是有舊習慣,有時會稍微分心,這意味著我們已失去正念與專注。在大圓滿中,這稱之為心。在大手印中則說,我們的正念並不穩定。

一開始我們的覺性並不穩定,有時有,有時不在。我們須要覺性獲得穩定,意思是須要維持,保任覺性。為了能做到這一點,我們需要淨化此心:就像一陣風能吹散天空中的所有雲朵一般,我們須要三摩地的力量來淨化內心的雲朵,以看山見覺性,如水晶一般清晰的覺性。當我們有心,就會分心。但如果保持正念,便能察覺自已分心,則分心就會立刻消失,心一旦穩定,覺性就會生起。

當我們說須要強力且清晰的正念與專注時,便是以正念和專注看著覺知主體,看著這覺知主體是否錯亂。此即是分辨心與覺性的方法之一。具有強力清晰的正念和專注,就能淨化自心,使覺性清。以此觀之,雖然大手印教言並未實際訴諸辨別心與覺性這些文字,但確實傳授了相同的義理,因此並無上述的缺失。

這裡總結了關於瑜伽士安住禪修的實際教導,其教言始於決斷,然後是辨別。安住禪修的教言告訴我們:能夠看見自已的心。看的時候,我們能看見並了悟心的自性,然後須要能加以保任:需要維持我們的修行。要能做到這一點,則需要辨別心與覺性。因此,必須淨化我們的心,使覺性強化且清晰。心的自性並非我們造作而來,也不是別人所給的。心的自性已在我們之內,我們能夠認出它並且於此禪修。不需要刻意使游移的東西靜止下來。安住禪修,只是安住於我們已具有的,放鬆,不以任可方式改變。重要的是,持續滋養這樣的修持。
blairan
一般會員
 
文章: 294
註冊時間: 2012-09-18, 09:35
來自: 台灣花蓮

Re: 鮮活的覺性--堪布岡夏的心性教言

文章blairan » 2014-04-14, 16:04

第四部 導入生命的實修方式

堪布岡夏的教言,描述四種不同的應用。首先描述以喜悅和悲傷為道用;其次,以疾病為道用;第三,以煩惱為道用;以及最後,以中陰和睡眠為道用

我想,這一章就比較實際一點,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以生命之境遇為道用

當你保任無散的本然狀態,絕無可能會累積業,你也已切斷積聚未來業之流。雖然不會積聚(新的)業,但別以為,(往昔的)業報成熟時,無論善惡,就不用再受報。

.....由於已了悟,我們不再積聚新業,但過去的業仍會在我們身上成熟,我們將會受到過去善惡行為所帶來的果報。因此之故,需要淨化我們的業:

亦即,除非透過懺悔,淨化等來淨化過去積聚的所有業行,否則它們必將無誤地成熟。業的成熟依然可能。

過去我們尚未了知心的自性,正因如此,我們積聚告業,而此業必然會在我們身上成熟,因此需藉由發露懺悔或累積福德來淨化惡行,藉由這些修持的力量以淨化我們的惡業。透過這些方法的其中任一種,都能消除我們的惡行或煩惱,但是除非藉由這些方法來淨除我們的業,否則業必將無誤地成熟。

即然我們必定會經驗到未淨化的業熟之果,便需要教言以幫助我們處理這樣的狀況。此即是堪布岡夏給予這些以境為道的教言之因。

當業行在我們身上成熟,我們會經驗到不業的果報,例如疾病,痛楚,或其它身體上的不適。我們也會經驗到有染之善的果報,例如感到愉悅或舒適。有染之善的意思是,造成該善行時尚未認出心的自性,或是缺乏菩提心的發心,這些都會帶來暫時果報的善行。

當行為成熟於我們的心,我們可能會感到喜悅或悲傷。如果行為是有染之善,我們所受的果報為內心的愉悅或快樂。

因此,大部份我們所經驗到的喜悅,痛苦和疾病,都是過去業行的果報,這些常導致我們經驗六種煩惱。

我們須要有方法,能讓此{十二緣起的循環}停住。我們須要一個對治法,而這個對治法是什麼呢?

對治法為:首先,以疾病為道用;其次,以喜悅和悲傷為道用;第三,以煩惱或惱人情緒為道用;第四,以中陰為道用,其中第四在文本中標示的用詞{其他等}。這四個教言對我們極其重要。

然而,若單只安住於本然,此一切應用法的精要,便已足夠。

安住在本然狀態,意思並非是你不能思考事情或工作。這裡的重點是:安住在本然狀態,並同時思考。

上面這一段應該是說處於當下,就是清楚明白自已正在發生的一切。
blairan
一般會員
 
文章: 294
註冊時間: 2012-09-18, 09:35
來自: 台灣花蓮

Re: 鮮活的覺性--堪布岡夏的心性教言

文章blairan » 2014-04-22, 15:49

以喜悅和悲傷為道用

遇到好的境況就感到快樂,遇到不好的處境就感到悲傷;快樂時沉溺於快感,悲傷時沉溺於傷感,你將會積聚無盡的業。

因此,喜悅與興奮導致越來越深的貪著,悲傷則導致憤怒和嫉妒。任何一種情況的結果,都會造作某種強大的業行,並積聚越來越多的業。
那麼,我們該怎麼做呢?一切所真正需要做的,即是放鬆。

因此,不管處於順境或逆境,你都必須立即認出念頭,無論此念頭是喜是悲。

一旦認出念頭,我們須要做什麼呢?

認出後,你應該安住於本然。仔細看著那感到快樂或悲傷的人,而不壓制或鼓勵另一感覺。你那清晰,性空,赤露的心之本質,離於任何對喜悅或悲傷的關注,自在地成為覺性之本然境。

讓感覺喜悅和感覺悲傷的本質,自然安於心的自性之中。看著那感覺快樂的心之本質,看著那感覺不快樂的心之本質。快樂的感覺,並非實有;不快樂的感覺,並非實有。然後,單只自在安住於覺性。輕緩而放鬆地安住於覺性,即是堪布岡夏所說{安住本然}一詞的含義。
blairan
一般會員
 
文章: 294
註冊時間: 2012-09-18, 09:35
來自: 台灣花蓮

Re: 鮮活的覺性--堪布岡夏的心性教言

文章Ares » 2014-06-06, 10:06

第三世噶瑪巴。讓炯。多傑在他的大手印祈請文中,有一段是對於大圓滿的描述:

心無投注,是為大手印。
超越二邊,是為大中觀。
涵攝一切,是為大圓滿。
知一遍悟,願吾等具信。

個人目前的狀況是:
心無投注,是因為進入昏沈。
超越二邊,是因為選擇中間。
涵攝一切,是因為妄念充滿。
錯把蚯蚓視為龍,總是一再再的輪迴。
Ares
一般會員
 
文章: 29
註冊時間: 2012-03-12, 08:52
來自: 台灣新竹

Re: 鮮活的覺性--堪布岡夏的心性教言

文章一意孤行 » 2015-10-09, 13:02

"當我們看見自心本性,所有現象的空性(空分),即是如此;清楚了知一切的明性(明分),即是如此。
心無投注,是為大手印。
後續的應用,乃是將甚深的指導融入於關鍵要點中。"--见、修、行清楚明了。
“我們的確需要堅定的虔敬心,但虔敬心的生起是對於佛法,而不是對上師的人格特質。
最重要的是,對佛法要有信念和信心。你自身應認為,你正領受著佛法的美妙教言;你必須有信心。第二重要的是,應僅安住於等持中,不試著做任何事或改變什麼。
我們應該要做的是相續地保持強力的觀照和覺性。”--修法的态度和方向很重要。
“平常心,其意義是:對於心自身的本質,我們什麼都不需要做。
{赤露}的意思即是沒有覆蓋或其它任何東西遮著。我們只是直接地,如是地安住其中,不試著修正或取代。
安住禪修,只是安住於我們已具有的,放鬆,不以任何方式改變。”--这应该就是修法直指。
谢谢师兄分享!
一意孤行
一般會員
 
文章: 66
註冊時間: 2015-09-21, 09:38
來自: 中国四川成都

上一頁

回到 大圓滿教法相關書籍出版及摘要翻譯

誰在線上

正在瀏覽這個版面的使用者:沒有註冊會員 和 2 位訪客

cr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