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夢者班/做夢者班 II

本論壇自 2009 起分享南開諾布仁波切之教法,目前歸屬於象雄文化。Email: dreamworkforum@gmail.com

宗薩欽哲仁波切《不是為了快樂》摘要

《上師瑜伽》、《金剛歌》、《水晶與光道》、《日與夜的循環》、《金刚萨埵大虚空》、《觉性杜鹃》、《吽之封印中阴引导》等書籍出版及摘要翻译

文章SW » 2013-03-02, 14:54

宗薩仁波切《不是為了快樂》摘要(11):

世界上有上百萬的人,對某種形式的禪坐、瑜伽或眾多被廣為宣傳的所謂「心靈」活動有興趣。仔細檢視人們參與這些修煉的原因,就會發現他們的目標並非為了從迷惑中解脫,而是迫切地為了逃避忙碌且不快樂的生活,而渴望健康、無壓力且快樂的生活。然而,所有這一切都只是浪漫的幻相而已。
SW
系統管理員
 
文章: 4323
註冊時間: 2012-03-05, 16:23
來自: 台灣台北

文章SW » 2013-03-02, 15:01

宗薩仁波切《不是為了快樂》摘要(12):

過去、現在、未來三世是連續現象的顯現,只有能接受這種看法的人,心靈之道對他們才有重要性。無法相信這個真理的人,追尋心靈之道是毫無意義的。

如果沒有持續的存在,或換句話說,如果我們其實都只活一次,沒有「轉世」這種事的話;或如果像許多「新時代」心靈修持者所說的,不論你是山中隱士、布朗克斯區(Bronx)的浪人或野心勃勃的紐約銀行家,當你死亡時都與天地元素融合歸一的話,那麼,修持佛法或任何其他心靈之道有何意義可言?

……我們修持佛法,是為了切斷生命輪迴的無盡輪轉。……釋迦牟尼佛在菩提樹下成為「證悟者」,正是因為他終能切斷生與死持續的幻相。如果這在死亡時會自然發生,如果在醫生關閉維生系統時,輪轉的存在就自動斷除,那麼,為何我們不在此刻就自己結束生命?
SW
系統管理員
 
文章: 4323
註冊時間: 2012-03-05, 16:23
來自: 台灣台北

文章SW » 2013-03-02, 15:01

宗薩仁波切《不是為了快樂》摘要(13):

現代的修行者總覺得需要一遍又一遍地詢問最細節的問題,但這真的沒有必要,特別是因為絕大多數修行者所想出來的所謂「問題」,幾乎都不是問題。

……然而,在這年頭,問太多的問題已經成為另一種相當微細形式的怠惰。這就有如你要別人幫自己做完所有的一切——修行、回答所有問題、做好一切必要的安排、搞定所有的麻煩,而你只需要去體驗證悟就好。
SW
系統管理員
 
文章: 4323
註冊時間: 2012-03-05, 16:23
來自: 台灣台北

文章SW » 2013-03-02, 15:02

宗薩仁波切《不是為了快樂》摘要(14):

龍欽巴(Longchenpa)曾說,在山頂上,我們的心自然而然會較為清晰,因此較容易平息心理上的昏沉。所以,如果你有機會在山上修行,而且接受過觀想、「止觀」的教授,那麼就應該做這些修持。他還說,在岩石崎嶇的地方思惟無常是有益的,因為它能幫助我們在心中生起對「輪迴是苦」的悲傷感。因此,岩洞是修持「止」、「觀」的好地方。安坐在流水邊上,能夠對激發出離心與厭離輪迴的修持,培養出迫切感;在墓地修行,則會非常迅速地帶來許多加持與大成就。

……佛法修持最重要的先決條件是全然的孤立,因為當我們獨處時,受到散亂的影響就會較少,因而能創造出完美的條件,讓悲傷感在心中增長。「悲傷」是一片活土,對於那些知道如何善用它的人,無須費力就能從其中湧現各種善念。吉美•林巴形容「悲傷」是最無價的聖財,而且在佛經中,佛陀也讚歎「悲傷」是引導一切善德能接踵而來的開拓者。

隨著悲傷,我們自然會生起信心與虔敬心。培養出這兩者之後,「止」和「觀」的修持就無須太費力。修「止」能讓心變得柔順、可塑;有了一顆柔軟的心,「觀」就相對地容易達成。……習慣於「定」能延長我們清明的時間,而清明與智慧兩者無異。證得智慧,我們就不會再被貪、瞋、癡所困,而能如實地感知一切現象。

但在這年頭,光是想找時間全然獨處都極有問題,……所以就單純一點,讓自己每天儘量有一、兩個小時完全獨處。如同吉美林巴所說,最大的福德就是能維持獨處,而且除了修持佛法之外,什麼也不做。……

如果我們還是很難創造獨自生活的機會與助緣的話,至少試著讓自己的心遠離迷惑。……因此,當你置身於人群,例如一場聚會或足球賽時,試著做做看,讓自己有一小段時間不融入於身邊正在發生的事情之中。
SW
系統管理員
 
文章: 4323
註冊時間: 2012-03-05, 16:23
來自: 台灣台北

文章SW » 2013-03-02, 15:02

宗薩仁波切《不是為了快樂》摘要(15):

修行者——特別是初學者——常常不了解挫折感其實是成功的路標。對自己缺乏專注力、虔敬心或感應而引起的惱怒與沮喪,可能正是促使你更努力來完全融入修持之所需。當然,在另一方面,它也可能將你推到另一個方向,讓你停止修持——這是你必須不計一切代價都要抵擋你誘惑。但是,一定要記住,你對心靈之道感到挫折,往往是正在成為真正佛法修行者的徵兆。

當修持進行得順利時,不要過度興奮,也別把這種專注與感應的強度當作日後修持的參考點。……而當你的修持進行得不順利時,別讓它破壞或侵蝕你修持的決心。吉美•林巴所給的建議是,在突然面臨惡緣與障礙時,視它們全是上師與佛法慈悲的加持,以及修持的成果。

修持可能會擾動我們的生活,甚至會引來障礙,一如釋迦牟尼佛在證悟之前引來魔羅的憤怒一般。因此,障難是你修持奏效的標誌,你應該為此感到高興。

在此,關鍵是要能持續而連貫。修行者經常發生的狀況是,在受到激勵時過度修持,而當一場好夢都經歷不到、無法專注或無法控制脾氣時,就會深陷挫折。在一段「大口吞食」的修持之後,他們會停止好幾個月;當他們終於又要修持時,才發覺一切又回到了原點。以這種速度修持,進展會非常緩慢。比較好的是烏龜的方法,每一步看起來都極為緩慢,但不論士氣如何低落,你都持續地遵循自己的修持進程,不中斷也不減少。這是我們利用自己最大的敵人——習氣,來對付它自己。
SW
系統管理員
 
文章: 4323
註冊時間: 2012-03-05, 16:23
來自: 台灣台北

文章SW » 2013-03-02, 15:02

宗薩仁波切《不是為了快樂》摘要(16):

永遠要以利益一切有情眾生的發心去做。……若是缺乏這種發願,佛法的修持就很容易會變成自私自利的行為。……

在修持或實踐佛法事業時,我們必須保持不間斷的覺知,了知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幻相,或至少試著把這種想法帶入心中。……

……但對那些自認為是「好修行」者而憍慢的人而言,佛行很可能會變成另外一種膨脹我執的方式。……

在一開始,你的每個行為就能具足菩提心的發心,並且記得「無二元分別」(nonduality),這可能相當困難;而要你即刻就能每天觀修空性一個小時,也不太可能。與其如此期望,不如試著去記住:你所見與所經歷的一切,都只是自己顯相的產物而已。不論你的佛行如何單純,例如供養一朵花給上師,你都要記住,雖然你藉由供養而積聚了福德,但事實上,「積聚福德」的概念本身就是你自心所創造的。利用一切的機會去習慣這個念頭——自己所感知的一切都是心所造作的,並無真實的「聖行」(holy activity)存在。

這些領悟對你的所作所為會有深遠的影響;最重要的是,因為它們把你從諸如驕慢或嫉妒等煩惱的後果中解脫出來。而且,當上師把你供養的花扔在地上不屑一顧時,你會完全不在意。
SW
系統管理員
 
文章: 4323
註冊時間: 2012-03-05, 16:23
來自: 台灣台北

文章SW » 2013-03-02, 15:03

宗薩仁波切《不是為了快樂》摘要(17):

你不必等到一座修持結束才迴向,任何時候都可以這麼做。……你也可以將所有在過去生中忘記迴向的福德拿來迴向。……

即使只是點燃一支蠟燭,你的發心愈廣大,你積聚的福德就愈多。……

將蠟燭視為智慧之光,照亮一切有情眾生,而且光所到之處都成壇城,這是密乘修行者的態度。……

「迴向」是積聚福德極其簡單卻強而有力的方法。
SW
系統管理員
 
文章: 4323
註冊時間: 2012-03-05, 16:23
來自: 台灣台北

文章SW » 2013-03-02, 15:03

宗薩仁波切《不是為了快樂》摘要(18):

讓自己先切斷念頭之鏈才投入一座的修行,是個好習慣。……

有無數的方法可以用來切斷念頭之鏈。例如,先挺直後背、盤腿而坐(如果舒服的話),或者你也可以選擇坐在椅子上,然後開始修習。……即使你一天只修持十分鍾,花上二到三分鍾的時間來切斷念頭之鏈,你的心就會完全轉變。
SW
系統管理員
 
文章: 4323
註冊時間: 2012-03-05, 16:23
來自: 台灣台北

文章SW » 2013-03-02, 15:03

宗薩仁波切《不是為了快樂》摘要(19):

戒律是一切善行的基礎,即使泡上一杯好的義式濃縮咖啡(espresso)都需要相當程度的「戒律」。為了確實做好每一件,我們首先需要以戒律來學習規矩與共通的做法。

……無論你做什麼活動,如果能持守規律性的戒律,即使你被迫去做不喜歡的事,你的心(即習性的倉庫)就能避免陷入憂鬱。換句話說,戒律是確保你的心不被寵壞的一種方法。

……缺乏紀律的童年生活也可能導致日後的許多問題。習慣於任何事情都不會被否定的孩子,很可能會成為一個不快樂的成人,純粹是因為當他無法如願時,他從未學習過如何處理自己缺乏紀律之心所生起的瞋恨,以及隨之而來幾乎無可抵擋的暴怒。

試著約束自己每天都修持,而不是偶爾為之;或讓自己每天都修持半小時,而不是今天五分鐘、隔天一小時。或試著每天修持時都打扮得漂漂亮亮,讓它成為你一天中特殊而重要的事件,而非穿著睡衣勉強爬上蒲團,如鸚鵡學舌似地快速念過祈請文,好像被迫繳付某種靈修稅金一般。
SW
系統管理員
 
文章: 4323
註冊時間: 2012-03-05, 16:23
來自: 台灣台北

文章SW » 2013-03-02, 15:03

宗薩仁波切《不是為了快樂》摘要(20):

因為憶念上師即是憶念佛。而且在究竟上,憶念上師與憶念你的心性全然無異。……

現在有許多人很想要修持佛法,渴望出離世間的生活,卻被如山一般的障礙所圍困。他們想要修持的願望,很快就被怠惰習性所產生的世俗念頭扼殺了。然而,為了實現願望,他們唯一要做的就是憶念上師。
SW
系統管理員
 
文章: 4323
註冊時間: 2012-03-05, 16:23
來自: 台灣台北

上一頁下一頁

回到 大圓滿教法相關書籍出版及摘要翻譯

誰在線上

正在瀏覽這個版面的使用者:沒有註冊會員 和 23 位訪客

cr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