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夢者班/做夢者班 II

本論壇自 2009 起分享南開諾布仁波切之教法,目前歸屬於象雄文化。Email: dreamworkforum@gmail.com

宗薩欽哲仁波切《不是為了快樂》摘要

《上師瑜伽》、《金剛歌》、《水晶與光道》、《日與夜的循環》、《金刚萨埵大虚空》、《觉性杜鹃》、《吽之封印中阴引导》等書籍出版及摘要翻译

宗薩欽哲仁波切《不是為了快樂》摘要

文章SW » 2013-03-02, 14:51

圖檔 《不是為了快樂:前行修持指引》

這本講的是《大圓滿龍欽心髓前行引導文》,可說是現代版的「普賢上師言教」。這些短短的摘要,原先是放在我的臉書上的公開貼文,但效益實在太低,故而轉貼於此,因此顯得每篇的內容有點短。《不是為了快樂》全名叫《不是為了快樂:前行修持指引》,所以是實修的指導,不是佛法的聊聊天而已。

宗薩仁波切《不是為了快樂》摘要(1):

以「如何與自己不喜歡的人相處」為例。雖然大多數的人不會有深仇大恨的仇家,但總會要與令自己厭煩的人打交道。對初學者而言,低調地避免衝突可算是一種修行,但是如果你必須面對全世界最厭煩的人而躲避不掉的話,你可以仿效阿底峽尊者。尊者前往西藏時,他帶了一個令人極度厭煩的人做為隨行侍者,以便讓自己有充分的機會修持安忍。雖然我們可能無法做到像他這種程度,但面對著令人厭煩又無法避免的同伴時,至少可藉此機會將「厭煩」當作修持的對象。
SW
系統管理員
 
文章: 4322
註冊時間: 2012-03-05, 16:23
來自: 台灣台北

文章SW » 2013-03-02, 14:51

宗薩仁波切《不是為了快樂》摘要(2):

對初學者而言,對修持培養出感覺是非常重要的。一旦發現一、兩種修持對自己最有效,你就應該專注於其上。這有點像遷居到城裏去,一開始你到處遊走,在住家與工作的地點之間嘗試各種路徑,直到終於找到最方便的一條路徑後,才固定下來。
SW
系統管理員
 
文章: 4322
註冊時間: 2012-03-05, 16:23
來自: 台灣台北

文章SW » 2013-03-02, 14:51

宗薩仁波切《不是為了快樂》摘要(3):

在這年頭,有太多教法都是為了讓我們「感覺良好」而做的,甚至一些佛教上師們也都有如「新時代」(New Age)的先知了。他們的開示完全都著重於肯定我執的顯現,以及為自我感覺的「正當性」背書,這兩者都與竅訣教授中的教法無關。因此,如果你要的只是感覺良好,那不如去做個全身按摩,或是欣賞能提振精神、歌誦生命的音樂。佛法教授並非設計來讓你開心的,相反的,它是特別用來暴露你的缺失,讓你感到極為糟糕的。

竅訣教授也許暫時地會令你沮喪,但它能幫你把過失抓出來曝光,讓你能徹底地根除它,這就是「佛法穿透你的心」的意涵,或是康楚仁波切所說的:「佛法的修持結了果」,而不是經驗到好夢、樂受、極喜、神通、強大的直覺等等這些我們許多人都希望獲得的所謂「好的」體驗。

一個夢境到底是好的或壞的徵兆,是很難分辨的。巴楚仁波切說,一個好夢很容易是障礙或魔羅(梵Mara)的化現,因為如果你把它看成是目標已經達成的徵兆,那麼你可能就會停止修持,或對自己的能力顯現出自我膨脹與憍慢。因此他說,如果你昨夜夢見與佛陀共進晚餐,你應將此夢視如一口痰一般,不用多想,更不必記錄下來,或與別人談論它。
SW
系統管理員
 
文章: 4322
註冊時間: 2012-03-05, 16:23
來自: 台灣台北

文章SW » 2013-03-02, 14:52

宗薩仁波切《不是為了快樂》摘要(4):

誤認為修持佛法會讓自己平靜,而且過著無憂無慮的生活,這是個極大的誤解。佛法並非一種治療;相反的,佛法其實是專門設計用來翻轉你的生命的,而這也是你來報名參加所想要得到的。因此,當你的生命四處碰壁時,為何要抱怨呢?如果你修行,而生活卻未翻覆,那麼這是你的一切所為皆未生效的徵兆,這是佛法與「新時代」法門——諸如靈氣(aura)、人際關係、溝通、舒活(well-being)、內在孩童(the inner-child)、與宇宙合一、擁抱樹木(tree-hugging)等——的分別。從佛法的觀點來看,這些花樣都是輪迴眾生的玩具,也是很快就會令我們感到無聊麻木的玩具。
SW
系統管理員
 
文章: 4322
註冊時間: 2012-03-05, 16:23
來自: 台灣台北

文章SW » 2013-03-02, 14:52

宗薩仁波切《不是為了快樂》摘要(5):

真誠地想要修持佛法的願心,並非出於對自我快樂的欲求,也不是希望被人認為是個「好人」,當然更不是想要讓自己不快樂,或成為一個「壞人」。真正想要修持佛法的願望,來自於達到證悟的渴望。

大致而言,人類都傾向於跟隨大眾所接受的規範,並以溫和、有禮、受尊敬的態度來融入社會;矛盾的是,這也是大多數人想像修行之人應有的舉止。若有佛法修行者被發現其行為不端,我們就會搖頭,而且對她膽敢自稱為佛弟子相當不以為然。然而,我們最好避免這種批判,因為「融入」並非真正佛法修行者努力的目標。就以帝洛巴(Tilopa)為例,他的樣子極為古怪,如果他今天出現在你家門口,你大概會拒絕他進門。而你是有道理的,因為他很可能幾近全裸,如果你幸運的話,他頂多穿了類似丁字褲的東西。他的頭髮從未接觸過洗發精,嘴裏含著抖動的活魚,魚尾巴還露在外面。你對這種人會有什麼道德判斷?「他!是個佛教徒?那只可憐的生物正被他折磨生吞!」這是我們神性、道德性、批判性的心在作用。其實,這種作用很類似世界上那些較為清教徒式、破壞式的宗教。當然,道德性並無必然的錯誤,但根據金剛乘的教法,心靈修持的重點是要超越我們一切的概念,包括道德性的概念。

一個人真正想要證悟,除非你真的是祈求,真的渴望證悟。現在我們的真實狀況要麼是不想證悟成佛,要麼是證悟成佛的渴望不強烈,甚至是我們其實還是非常在乎,非常喜愛輪迴生活,喜歡沒有證悟成佛的狀態——因為想讓證悟心的本性這件事發生,實際上是很簡單的事。但為什麼不發生?理由也是很簡單:因為我們並不是真的需要它發生。
SW
系統管理員
 
文章: 4322
註冊時間: 2012-03-05, 16:23
來自: 台灣台北

文章SW » 2013-03-02, 14:52

宗薩仁波切《不是為了快樂》摘要(6):

學佛的五種心態:

1. 培養面對真諦的意願

2. 克服貧困心態:許多人都自覺心靈貧困,這是因為我們不停地欲求舒適與快樂。除非我們克服這種貧困心態,否則我們永遠會花大部分心力去確保更多個人的舒適與快樂,如此一來,要放下任何事情都變得非常困難。

3. 對「聖財」要貪婪

4. 與時間賽跑

5. 依自己的能力而修持
SW
系統管理員
 
文章: 4322
註冊時間: 2012-03-05, 16:23
來自: 台灣台北

文章SW » 2013-03-02, 14:53

宗薩仁波切《不是為了快樂》摘要(7):

若是相信生命中的問題會自動解決,相信一切損壞的東西都會自動修補,相信在輪迴中有某些事物是值得奮鬥的,那就不可能培養出一種真誠的、完全投入的態度來修持佛法。對佛法修持者唯一有用的見地是:痛苦沒有解答,輪迴無法修補。
SW
系統管理員
 
文章: 4322
註冊時間: 2012-03-05, 16:23
來自: 台灣台北

文章SW » 2013-03-02, 14:53

宗薩仁波切《不是為了快樂》摘要(8):

一旦真心接受自己是虛弱、有病的,就會自然生起尋得療方的動力,因而引導我們培養出「追尋之心」(seeking mind)。積極地尋求療方非常重要,特別是在我們展開心靈旅途時,「尋覓」往往比「尋獲」更為重要。在整個過程中,我們的老師就是自己依賴來診斷病症的醫生,而他的教法就是開立給我們治療的處方。

……但是對某些人而言,他們對佛法的渴望,是一輩子都在心靈之道上「流覽櫥窗」所使用的藉口。很遺憾的,具有這種心態的人,常都被那些有意避免任何苦修,而且號稱具有快速、無痛心靈答案的宣傳所欺騙。……,但毫不費力的心靈之道是不存在的。

怙主頂果欽哲仁波切(Kyabje Dilgo Khyentse Rinpoche)曾說,一般人與非凡的人都如此,甚至有些喇嘛與轉世祖古也都想以簡單的方法來修持佛法,而不想忍受太多的辛苦。……他們喜歡那種無須立下任何承諾的法教,而且不但不積極尋覓上師創造所必要的因緣,反而期待這些都應該自動上門才對。
SW
系統管理員
 
文章: 4322
註冊時間: 2012-03-05, 16:23
來自: 台灣台北

文章SW » 2013-03-02, 14:53

宗薩仁波切《不是為了快樂》摘要(9):

頂果欽哲仁波切曾說,佛法修行者對於他們所領受、研讀、修持的教法數量,永遠都不應該覺得滿足,因為「法財」(wealth dharma)是唯一值得擁有的財富。……

如果你憧憬聖財,而且想要自己擁有一些的話,首先需要一些基礎訓練。很實際來說,生起對心靈之道的真心喜好,就如同曇花一現般地稀有,而真誠、由衷的啟發與渴望也極為稀有。由於這些感受都不容易自動生起,你必須去造作、製造它。因此,對於心靈之道的新進者而言,一個首要的工作就是調整自己的基本假設,然後偽裝它。

……初學者要能安於接受自己大部分的修持都以「偽裝」做為基礎。
SW
系統管理員
 
文章: 4322
註冊時間: 2012-03-05, 16:23
來自: 台灣台北

文章SW » 2013-03-02, 14:54

宗薩仁波切《不是為了快樂》摘要(10):

對於想要獲得證悟的人而言,雖然聽聞佛法是不可或缺的方式,但它並不容易,因為聽聞一系列的話語是一件事,而要全然瞭解所聽聞的內容,又是另一件事,這完全要依賴自己到底積聚了多少福德而定。
SW
系統管理員
 
文章: 4322
註冊時間: 2012-03-05, 16:23
來自: 台灣台北

下一頁

回到 大圓滿教法相關書籍出版及摘要翻譯

誰在線上

正在瀏覽這個版面的使用者:沒有註冊會員 和 1 位訪客

cr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