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夢者班/做夢者班 II

本論壇自 2009 起分享南開諾布仁波切之教法,目前歸屬於象雄文化。Email: dreamworkforum@gmail.com

《Dzogchen Teachings》(大圓滿教法)摘譯

《上師瑜伽》、《金剛歌》、《水晶與光道》、《日與夜的循環》、《金剛薩埵大虚空》、《覺性杜鵑》、《吽之封印中陰引導》等書籍出版及摘要翻译

《Dzogchen Teachings》(大圓滿教法)摘譯

文章SW » 2013-01-19, 00:04

圖檔 Dzogchen Teachings

(以下摘譯)

大圓滿教法

第一章 發現我們真實本性

對於瞭解並作為證悟的方法,技巧確實有用,但是假如我們過於追隨標題,那麼我們就會錯失要點。技巧成千上百,但這些都是用來發現我們的真實本性。

例如,《甘珠爾》和《丹珠爾》有好幾百冊,我們知道若要研讀一部經或續,我們需要花費整整一生才能真正瞭解其內容和不同的教法。為了學習這些經典,我們需要好幾輩子,我們何時才有時間證悟?這就是我們的具體情況,它是相對的,而且也不是真的要點。(p. 9)

直指(Direct Introduction)

在大圓滿中要指授(introduce)知識我們使用直指,這並非指我們去找老師或一位強大的證悟者,然後我們站在那老師面前,在他身旁待一會兒,就會得到覺醒或證悟。(p. 10)

即使有位很棒的老師、一位證悟者,而我們從那位大師感受到一點振動,我們依然不能以此方式證悟我們的本性。上師所教與所做的都不是只有坐修或禪修,上師教導我們如何契入我們真實本性,以言詞及一般講話來解釋,這就稱為口耳傳承(oral transmission)。

上師給予解釋,使用如鏡子、水晶及孔雀羽毛的象徵來解釋。使用這些象徵我們能夠瞭解我們真實情況及潛能,以這些象徵及解釋我們能夠有個概念。一旦這點解釋過了,你或多或少就可以接受直指了。在這種情況下,上師給你你必須怎麼做的指示,以便能夠擁有直接的體驗。這可能是你跟老師一起做,或者你接受到指導然後自己應用並去發現。這就稱為直指。(p. 11)

因此我們需要一個個解釋,口頭上的以及使用象徵,如此才能建立非常確切的概念。然後我們可以進到直指傳承(direct transmission)的指導,以此方式我們能擁有知識與理解,並能真正得到教法的真義。我們應記住這個原則。在一個禪修營許多天當中我們學到不同的技巧,然而,我們必須謹記,所有技巧都是為了那個目的,也就是去發現我們真實本性,特別是如果我們追隨的是大圓滿教法。(p. 12)
SW
系統管理員
 
文章: 4465
註冊時間: 2012-03-05, 16:23
來自: 台灣台北

文章SW » 2013-01-20, 00:19

第二章 所有現象的實相

「法」(Dharma)意指「知識與理解」,而 dharma 一詞來自梵語,其真正意義是「所有現象」。這意謂我們需要對所有現象具有知識與理解。

佛陀從未創造任何學派或宗教。

如果我們對「法」有興趣,我們就對所有現象的真實情況的知識與理解有興趣。(p. 13)

一般我們總想:「我在這,我看到這些東西在我面前,而我認為這是好的、那是壞的。」以此方式我們從事許多種類的分析,透過此而發展出無止盡的限制。因此佛陀教導從一開始我們就應該不要只看外在,而應該稍加觀察我們自身。以這樣的方式來做,我們就能發現真實處境為何。(p. 14)

苦(Suffering)

即使在教法中有不同法門,諸如密續和大圓滿,但都是基於四聖諦。為何稱為聖諦?之所以聖是因為對於知識與理解而言很重要。

苦是結果,或一個因的效果,假如已有一個效果或結果,那必有一個因。(p. 14)

一般人能夠瞭解具體經驗到的事物,如果我們沒有任何經驗,就很難以瞭解或接受任何事情。

例如一個嬰兒或幼兒對於生命沒什麼經驗,他們不知道他們的情況或他們的限制。

業(Karma)

當我們遇到問題,我們就開始直接與這些問題奮鬥。……如果你不想受苦,你應探詢受苦的因。要克服問題,解決方法不是奮鬥或對抗。(p. 15)

滅(Cessation)

我們如何能停止惡業的因?若我們不想要受苦,首先我們應該瞭解苦是因的產物。

通常醫生會給我們開些藥,為了獲益,我們必須執行處方,如此我們就能停止負面的因。

情緒(Emotions)

如果我們不知道如何克服我們問題的根本,就像我們不容易克服身體的疾病。例如,在西藏或阿育吠陀(Ayurvedic)醫學中,總是解釋到三種體液(humors)——風息、膽汁和痰,這三種獨特種的情況統理我們身語意的經驗。……這三種體液係根植於三根本情緒——愚痴或缺乏明性、瞋恨和貪執(attachment)。(p. 18)

道(Path)

第四聖諦即稱為道諦。

佛陀教授不同種類的修道,這並不表示佛陀創造了不同的學派,而是他根據個人的情況而以不同方式傳遞出知識與理解。(p. 19)
SW
系統管理員
 
文章: 4465
註冊時間: 2012-03-05, 16:23
來自: 台灣台北

文章SW » 2013-01-24, 00:01

續(Tantra)

在佛教傳統的密續教法中,「續」(trantra)指我們的真實情況,而究其實,「續」指「相續」或「繼續」。而我們真實本性的相續又是什麼意思?它意指對我們能量層次(energy level)的一種確認或瞭解。(p. 19)

當我們觀察它(一個念頭),找不到任何東西,我們所發現始終是空性,即所有事物的真實情況:法界(Dharmadhatu)。(p. 20)

大圓滿(Dzogchen)

藏文詞 Dzogchen,烏地亞那語叫 Santi Maha,或梵語 Maha Santi,係指涉一種完美狀態,即我們真實本性的潛能及力量。我們可以發現那個知識、那份潛力、那個實相(真實情況 real condition)。 這是一個比較跟心有關的教法,為了瞭解大圓滿教法,我們在心的層次上需要一定的能力,當然,如果我們想要在那個層次知道或發現些什麼,就比在身體層次要困難許多。(p. 21)

「法」(Dharma)的知識即是對於所有現象的理解,當我們發現我們真實情況時就能夠具備這個知識。

在西藏,在佛教傳入之前即有古代的傳統稱為苯(Bon),是完全相異於佛教的傳統,且被一些西方學者視為薩滿(shamanism)的根源之一。這個古老傳統強調能量的概念,其追隨者研究並發展出關於能量的知識,以此關連到個人以及外在世界。

對有志於「法」的個人而言,最為精髓之要點就是去發現我們的真實情況。如果我們發現我們真實情況是如何,那麼我們就能發現其他人的情況。若我們沒有發現我們自身,我們就只會判斷並考量外在於我們的事物,所以發現所有現象的情況很重要。這也就是為何在所有佛陀法教中——經、續和大圓滿——說到吾人應該觀察自己,我們無法控制外在宇宙,但是我們可以控制我們自己。如果在我們自身有所進化(evolution),對他人也是有助益的。(pp. 21-22)
SW
系統管理員
 
文章: 4465
註冊時間: 2012-03-05, 16:23
來自: 台灣台北

文章SW » 2013-01-26, 00:17

第三章 經與續的差異

經教(Sutra)與密續(Tantra)對於我們實相之本性的觀點有所不同。

在經教中,我們主要在談 shunyata——即空性,萬法無自性存在(absence of self-existence or self-nature of all phenomena)。當你解釋經教,你始終必須解釋空性和慈悲。shunyata 這個詞所指涉的是絕對真理(absolute truth),或絕對情況。然而還有相對真理(relative truth),以及兩種經歷相對情況的不同方式,取決於你是否具有真實的知識與理解。(p. 23)

舉例來說,若你已經證悟菩薩的等級,當然,你依然有不淨相,但是你不受其所制約;你還具有一種覺知,那就是所有一切都不是真實的,就像一個夢一樣,在這種情況下,即使你依然有平常的境相,你的所見也不同於一個凡夫。

在經教中,絕對真理或者涅槃(nirvana)被視為是絕對或者實相。什麼是絕對真理?它是 shunyata——完全空性(total emptiness)——的知識。

在經教中,相對真理稱為輪迴(samsara)。當我們說到經教的方法即為出離道,我們出離相對情況,並試著在絕對情況中發現我們自己。(p. 24)

在經教中有漸道(gradual)與頓道(nongradual)的法門,後者歷史上的起源從古至今可以在禪宗(Zen)中發現。

禪宗的法門現今蓬勃發展,但自從有來自不同來源的許多方法融入後,他們也不再如古代時一般。然而,他們已經隨著時間稍有變遷,還是依然立基於經教之上。這也是為何,在禪宗,一般相信修行的要點就是契入 shunyata 或空(voidness)的狀態,且維持在其中,因此禪修(meditation)就被認為是修禪。(p. 25)

禪觀(Contemplation)

修(meditating)或禪觀(contemplating)確實是證悟的主要修道。……禪修(meditation)意指以空性的經驗來修,如果透過此經驗你發展出禪觀(contemplation)的知識,你的修行才真的變成真實的禪觀(true contemplation);若非如此,你只是維持在空性的狀態而已。

空性的狀態只是一種經驗,有許多種類的禪修經驗但都不是禪觀。有些人說在兩念頭之間有個空間(empty space),而那就是禪觀,他們相信禪觀只是指延長這個念頭間的空間。……想想看,所有一切都是空性的,而處於這種狀態只是一種空性經驗,其跟處於禪觀狀態依然十分遙遠。

真正的禪觀意指處於我們真實情況(real condition),其不僅包含了空性,還包含運動。如果我們沒有能力融攝或處於那個運動之中,我們就離我們的真實情況十分遙遠。(p. 26)
SW
系統管理員
 
文章: 4465
註冊時間: 2012-03-05, 16:23
來自: 台灣台北

文章SW » 2013-01-27, 00:23

運動 Movement

如果你已經有了空性經驗,那還不是禪觀,然而,如果你在那空性中處於 instant presence,在那一刻,你就是處於禪觀狀態。

對身體的運動而言亦然,這也是為何在密續中有許多方法,諸如幻輪瑜伽(Yantra Yoga)的動作和神聖舞蹈。當然,這端賴是誰在跳而定,如果你具備密續教法之真實知識,你便知道如何去移動,而同時也處於禪觀狀態。如此,你跳一整天跟你不動坐一整天也沒有差別。密續教法比起經教使用更多的運動。(p. 27)

相續 Continuation

念頭的相續也是我們情況的一部份,以此方式,我們可以發現的情況是念頭與空性的交替。空性是基,而念頭則是其顯現。(p. 29)

當我們經驗到一段比較長的空性時,然後我們就會注意到一個念頭又再生起。

我們真實本性的相續也就是「續」(Tantra)的意義。「續」指我們真實的情況。

特別對高階密續(Higher Tantra)來說,密續的承諾(三昧耶)就是去訓練我們自己維持淨觀。(p. 30)

你所感覺到的憤怒是你自己的能量,所以沒必要去停止它。你可以轉化你的感覺,所以不是對某個人生氣,而是你轉化這個憤怒為一個忿怒尊的顯現。你不是顯現為一個憤怒的形象去跟那個人打架,你只是不再陷在那個不淨相裡。你現在處於淨相之中,所以即便你感覺憤怒持續好幾小時,你也不會有問題。這是一個例子說明如何使用你的淨相。訓練處於淨觀即密續教法的三昧耶(samaya)或承諾。(p. 31)
SW
系統管理員
 
文章: 4465
註冊時間: 2012-03-05, 16:23
來自: 台灣台北

Re: 《Dzogchen Teachings》(大圓滿教法)摘譯

文章blairan » 2013-01-29, 21:46

期待師姐下次翻譯
blairan
一般會員
 
文章: 297
註冊時間: 2012-09-18, 09:35
來自: 台灣花蓮

Re: 《Dzogchen Teachings》(大圓滿教法)摘譯

文章SW » 2013-01-29, 23:42

blairan 寫:期待師姐下次翻譯


一次貼的其實是翻譯兩天的份,我每天翻譯時間不多啦。
SW
系統管理員
 
文章: 4465
註冊時間: 2012-03-05, 16:23
來自: 台灣台北

文章SW » 2013-01-30, 00:02

第四章 金剛的意義

在大圓滿教法中,我們有阿底佛(Ati Buddha)或本初佛(Primordial Buddha),稱為普賢王如來(Samantabhadra)。

普賢王如來也藉由金剛(vajra)——藏文 rangjung dorje——來代表,而在大圓滿口訣部中有關於此的豐富解釋。Rangjung 意指「自生的」(self-originated);dorje 或 vajra 則指「實相」(real condtition)。這個實相就是阿底佛,因此阿底佛並非是一位特定的佛,而是所有眾生本初狀態的象徵。……當我們修習或遵循教法,我們真實本性的知識就稱為金剛,而我們對於法身、報身及化身三層面的瞭解也就是三金剛(p. 33)

身、語、意

我們實相的本性是五色,當我們運用白嗡、紅阿和藍吽三種子字來觀想我們的三金剛,我們觀想它們在一個五色明點的層面(dimension)內,因為它代表五元素本性的潛能作為我們身、語、意的層面。
because it represents the potentiality of the nature of the five elements as the dimension of our body, voice, and mind.

為何我們使用這個金剛杵的象徵或形狀?真正意義上,金剛杵中央有個球,那個球代表我們的潛能——我們真實本性。這也是明點的真正意思,明點是沒有任何角度的球體,意指超越所有限制,而同時,它也有完全的潛能,這個就是我們的真實本性。

法身(Dharmakaya)即藉由這中央圓球來象徵。(p. 34)

這個中央的圓球具有無盡的潛能,並不一定會顯現,當有助緣時才會顯現。

即使我們在我們真實本性中具備無盡的潛能,假如沒有任何助緣,也就沒有東西可以顯現。

透過助緣顯現出所有一切,端賴所處層面。這稱為報身(Sambhogakaya)。(p. 35)

例如,鏡子從不變化。無論鏡中顯現一隻豬或一位佛,對鏡子來說都是一樣的。當我們試著處於這個禪觀之中,在這個圓球,於這個當下,我們並不受淨相與不淨相所制約。但在我們二元境相的情況下,我們有無窮盡的業力潛能。一旦我們並非立足於中央的狀態,那麼我們就分心散亂了,然後完全落入二元境相的狀態之中。(p. 36)
SW
系統管理員
 
文章: 4465
註冊時間: 2012-03-05, 16:23
來自: 台灣台北

文章SW » 2013-02-01, 23:59

見、修、行(View, Meditation, and Behavior)

當我們問「為什麼?」時,問題就沒有止盡,而我們也找不到一個理由或一個「因為」作為最終的回答。因此最好我們不要太常使用「為什麼」和「因為」,最好是探究「為什麼」和「因為」的根源而非看太多外在——判斷、思考與分析。我們觀察自己以取代二元觀點才是比較好的方式。(pp. 37-38)

在教法的法門中我們可以找到解決辦法,如果我們使用這些法門,我們就能找到我們所要尋求的。運用修法,我們可以發現它們都跟使用我們的經驗有關。……當我們觀想本尊、持咒,那麼以某種方式我們就能接受到智慧。當我們處理觀想和本尊時,我們正是以我們的明性來做,當我們處於那份明性之中,我們就能發現我們自身處於禪觀狀態。(p. 38)

有關 chodpa——或稱行為——在大圓滿的文本中,有必要理解 chodpa 並非關於一種特定行為或一套規則的教法。我們不會說你應該做這或做那——這跟出離道有關。在大圓滿教法中我們需要學習我們的責任——自我責任感(self-responsibility)。……當然,視環境而定,若有規定,你也能夠尊重那個層面。如果你不知道如何給予尊重,這就表示你不夠覺知。因此培育覺性很重要,並試著對我們自己負責。(p. 39)

總結來說,如果我們是大圓滿行者,我們必須自我負責。如果我們沒有這個能力,就應該學習且最終能了悟此,這是十分重要的。我們必須帶著覺知以負責任的態度行事。(pp. 40-41)
We need to act responsibly, with awareness.
SW
系統管理員
 
文章: 4465
註冊時間: 2012-03-05, 16:23
來自: 台灣台北

文章SW » 2013-02-03, 00:13

第五章 大圓滿——自解脫道

一般而言,人們使用不同的教法標題,諸如口訣部系列(Updesha Series),你認為這有什麼特殊之處,但是你卻沒有真的發現到何謂大圓滿。要知道或發現大圓滿教法的真正意思,你不需要一本書或一部教法的標題,或者某些特殊類型的研究,因為當你閱讀或跟隨書本,你就在建構心智上的知識,那樣的話你就永遠不會真正發現你的大圓滿狀態。

你可以發現它,如果你好好聽並試著去理解教法的意義,然後使用這些方法。方法意指你具體以你的經驗來修,這是你能夠發現大圓滿真實意義的唯一方式。(p. 43)

自解脫(Self-Liberation)

自解脫不是指你將某物轉化為其他的,它甚至連淨相與不淨相念都沒有。當然,這也不是說當你修大圓滿時你的淨相就消失了,而是當你處於禪觀狀態時,沒有淨與不淨的概念,那麼,你就是處於自解脫的狀態。

……當你有這概念時,你也就具有二元境相。

你要如何才能克服這個呢?你觀察自己而不是看向物體。例如,假使你照鏡子,你就可以看到你的臉——你的存在。以此方式你就能發現,例如你的臉長什麼樣,這表示你在觀察自己,然後你就能觀察你的限制、你的情況,以及你的存在。

見地(View)

藉由觀察你的限制、你的存在、你的態度及你的限制,你能夠發現許多你問題的根源。鏡子是一個象徵,它幫助你瞭解到:你必須觀察自身而非判斷他人。(pp. 46-47)
SW
系統管理員
 
文章: 4465
註冊時間: 2012-03-05, 16:23
來自: 台灣台北

下一頁

回到 大圓滿教法相關書籍出版及摘要翻譯

誰在線上

正在瀏覽這個版面的使用者:沒有註冊會員 和 58 位訪客

cr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