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薩仁波切《不是為了快樂》摘要(41):
什麼是「福德」?從某種角度來看,福德即是「能力」。事實上,它是讓我們得以聽聞、思惟、修持佛法,包括生起好奇心的能力。現今,我們的福德非常有限,以至於大多數的人都無法認知佛法有多麼珍貴。我們不僅由於缺少福德而無法修持佛法,甚至少到連享受輪迴的生活都不可得。
……
現代人缺乏福德去聆聽佛法,也欠缺福德去聽見其中真正所表達的內容;而且,經常在我們受過多次的佛法教導中,就會漏掉該次教導的重點。我們無法專注聆聽,有時根本就沒有聽到,因為心太容易散亂了。即使確實聽到了,也不會從其他角度去真正地聽聞、理解與思惟自己所學到的內容。結果是,對那些經由我們篩子般的心所意外掉落進來的一些訊息碎片,我們卻極為嚴肅地看待。
福德愈多愈好
你可以親自試驗並體會一下福德的力量有多大。先讀某一本法本一遍,然後以你最大的專注與決心,認真地供養曼達幾次。然後再去讀這本法本,你會發現自己的理解轉變了,比起以前只能流覽每章節的要點,你現在能更精確地理解每個字的含意。你也應該嘗試在供養過一些曼達後,回到先前讓你感到厭倦的老師那裏去領受教法,你的體驗將會完全不同。如果在供養曼達前,你定不下心來,而且到處遊蕩的心讓你感到沮喪的話,就先做「止」的修持。同樣的,你修持的體驗也將發生轉變。
具有福德因而能接受法教是一回事,但是具有充分的福德能聽聞法教,並且能正確地聽聞,又是另一回事,因此之故,在法教開始之前的「供養曼達」傳統,於焉建立。我們不僅在理解佛法的能力上需要福德,在法道上的其他每個步驟也都需要它,其中包括能真正地理解上師。具有足夠的福德,你就能在上師生病、打哈欠或表現出憤怒時,以有益的方式來理解他的示現。這不正是你想要的嗎?如果缺乏福德,即使上師像個天使,你也會找到批評他的理由,因而無法從此緣中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