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夢者班/做夢者班 II

本論壇自 2009 起分享南開諾布仁波切之教法,目前歸屬於象雄文化。Email: dreamworkforum@gmail.com

宗薩欽哲仁波切《不是為了快樂》摘要

《上師瑜伽》、《金剛歌》、《水晶與光道》、《日與夜的循環》、《金剛薩埵大虚空》、《覺性杜鵑》、《吽之封印中陰引導》等書籍出版及摘要翻译

文章SW » 2013-03-02, 15:14

宗薩仁波切《不是為了快樂》摘要(21):

開始修行前的三個竅訣教授

1. 排出濁氣

先花幾分鍾切斷你的念頭之鏈,然後重新坐好姿勢,確定挺直背脊。……藉由單純地挺直背脊,「緣起」的力量會確保「氣」與「脈」的運作正確。……

金剛乘的觀想,其目的是要以殊勝的念頭來佔據我們的心,而非世俗的念頭。如果你陷入太多的細節,那正是開門迎接障礙進入修持的行為,一如掉落於你尋常的慣性思考方式。

2. 將你的環境轉化為佛土

要以「我所見的並非事物的真實面貌」的想法,來調整自己的世俗顯相。「事物」是無限的,……這就是你開始調整心的方式,因而最終你能接受任何事都是可能的。

轉變顯相,是在心態上改變自己感知世界的方式,而且是應該每天都必經的過程。

3. 營造啟發性的氛圍

營造一個具啟發性的修持氛圍。……切勿花費更多的時間與精力去營造氛圍,反而忘了修持。
SW
系統管理員
 
文章: 4537
註冊時間: 2012-03-05, 16:23
來自: 台灣台北

文章SW » 2013-03-02, 16:04

宗薩仁波切《不是為了快樂》摘要(22):

在究竟上,為了獲得證悟,我們必須耗盡一切的「業」,無論是善業或惡業,且不只是盡可能地多收集善業與拋棄惡來而已。「業」在本質上是根基於因緣的,由於我們一切的行動都由「業」所決定,因此它只會與我們的獨立自主直接抵觸。所以,任何人都不可能真正地獨立自主。

在每天修持之前先思惟因果,其主要的目的不只是去理解「業」的複雜功能與系統,更是要提醒自己,我們對任何一切都完全無法控制。
SW
系統管理員
 
文章: 4537
註冊時間: 2012-03-05, 16:23
來自: 台灣台北

文章SW » 2013-03-02, 16:04

宗薩仁波切《不是為了快樂》摘要(23):

學者會遇到的一個小問題,是英文「visualization」(觀想)一詞有可能造成誤導。對大多數的人而言,「觀想」是指專注於某個形象,然後將它保持在心眼中。但是,外貌只是觀想修持的一個元素而已,絕對不是全部。……

另外一個例子可以在網際網路上發現。大多數的色情圖片都很小——當然遠小於真實的尺寸。從邏輯上而言,很難相信那麼小的圖片能讓活生生、會呼吸的人激起性欲,但是它們真會如此。我們根深蒂固的習性設定了我們會對某種特定的圖像做出反應,因此,即使是從小小的 14x8cm 的 YouTube 螢幕上看到,它都依然有力量讓我們感到興奮,或令我們生氣、悲傷,甚至抑鬱。在某種程度上,這就是觀想的運作方式,與物體的大小或所謂的「寫實」程度完全無關。

修持觀想的主要目的,是藉由培養清凈顯相,使我們對現象世界凡俗而不清凈的顯相能夠加以淨化。然而,不幸的是,「清凈顯相」又是一個易於被誤解的概念。弟子們經常試圖在心中再造一個與唐卡完全相同的影像,其中有平板、不眨眼的本尊,身邊環繞著凍結在空中的雲團,而他們的佛母看起來像是過大的嬰兒。以這種錯誤的版本來修持觀想,等於是把一種比你與生俱來的還糟糕的顯相灌輸給自己,而在這個過程中,也摧毀了培養清凈顯相的整個目的。
SW
系統管理員
 
文章: 4537
註冊時間: 2012-03-05, 16:23
來自: 台灣台北

文章SW » 2013-03-02, 16:05

宗薩仁波切《不是為了快樂》摘要(24):

觀想「融入」

  究竟而言,佛法最重要的目標——尤其在菩薩乘——就是要證得「無二」(無二元分別),而要圓滿這種證悟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就是修持觀想。在觀想中,最重要的則是本尊或上師融入修行者,而與之無二無別。但這修持怎麼做呢?……

「無二」是指「顯現」(appearance)與「空性」的「無二」。我們所感知的一切,不論是上師、弟子或任何一切,皆非真實地存在於一己之外。而且,直到我們真正證得「無二」之前,將自己與本尊或上師融為一體的修習是極為有用的工具;對於你要領受加持、灌頂或甚至啟發,這也是非常有效的方法。……

在此的「竅訣教授」非常實際——「只管做就對了!」……最初你可能會覺得自己的融入過程比較不像消融,反而像是把蘋果丟進布袋裏。但是,除非你硬著頭皮冒險去做,否則什麼也改變不了。然而,經過一段時間的練習,你的上師就比較不會像個蘋果,而比較像是你倒入水桶中的一杯水。這就是個徵兆:你已經開始稍微更加瞭解「無二」的過程了。

最終你會理解「融入」的過程就與一個封閉的空間與虛空混合進的狀態完全相同,而這部分的修持正是許多學生誤解之處。……我們不可能分得出「內在」與「外在」的空間,空間就是空間,你無法分辨各部分原本來自何處。修持者與上師的相融無別,就應如此。
SW
系統管理員
 
文章: 4537
註冊時間: 2012-03-05, 16:23
來自: 台灣台北

文章SW » 2013-03-02, 16:05

宗薩仁波切《不是為了快樂》摘要(25):

大量關於佛法的訊息,以書籍、錄音、網站、視訊的形式呈現,所有這些都非常有用。但對那些要認真追隨心靈之道的人而言,……要全心全意地追隨佛陀的教導,你必須先有一位心靈導師——上師——接受你做為學生。之後,關於你在證悟之道上需要做什麼、需要何時去做等,他會給你非常特定的建議。藉由這種方式,你會節省大量的時間與精力。

……無論最初是何種原因吸引你到上師跟前,也無論那個原因是多麼膚淺,它都有可能讓你們結緣。然後,結緣之後,很重要的是你要徹底地檢視他。

就在最近,有位新聞記者寫到關於西藏喇嘛的物質主義傾向,……從某種相當狹隘的角度來看,你可以說,如果所有的高階喇嘛賣掉他們的金杯、銀器的話,收回來的錢可能足以餵飽數百個饑餓兒童好幾個月也用不完。

然而,在嚴厲評判這些戴著勞力士表的喇嘛之前,我們也不要忘記,即使外表簡樸、謙卑的比丘,實際上也可能躲在虛偽的面具之後。……從這個觀點來看,我反而佩服那些我行我素、不為栽培謙卑形象而煩心的喇嘛們,如果他們想一次戴四個勞力士表,就去戴吧!然而,我們必須留意自己是以何種邏輯與推理來檢視上師。
SW
系統管理員
 
文章: 4537
註冊時間: 2012-03-05, 16:23
來自: 台灣台北

文章SW » 2013-03-02, 16:06

宗薩仁波切《不是為了快樂》摘要(26):

初學者經常被上師的謙卑與簡樸所啟發;然而過些時候,到了開悟要粉碎概念時,如果上師離不開出離者「道德性」的外表與特徵的話,要打破阻礙學生進步的藩籬,他可能就不具足夠的挑戰性。

……有些人由於看到托缽乞食的安詳比丘而受到啟發,有些人則是由於半醉半裸的瑜伽士。有些金剛乘學生從穿著稀奇古怪、佩戴大量金飾又不守禮儀規矩的上師——而非一位圓滿的比丘——獲得更多的啟發,這顯示我們啟發的泉源是相對而主觀的。

因此,無論如何近距離地檢視每位上師,無論以多少方式來評斷他的價值,無論我們的論點多麼符合邏輯與推理,重要的是一位要記住,一切方法都是有限的,百分之百地信任自己的邏輯與分析是極其愚蠢的。
SW
系統管理員
 
文章: 4537
註冊時間: 2012-03-05, 16:23
來自: 台灣台北

文章SW » 2013-03-02, 16:06

宗薩仁波切《不是為了快樂》摘要(27):

想像你會多麼感激教你謀生技能的老師,對他的幫助會多麼感恩。在心靈之道上,當我們發現某人願意接受並教導我們時,感恩是無限的。

金剛乘的經文中提及,對於尋求證悟者而言,上師比三世諸佛的總和還要重要。……因為只有他才能帶領我們達到證悟。

……對於認真追隨心靈之道的人而言,上師的引導是無可替代的。

……上師所能提供給我們的:挑戰我們先入為主的概念,攪亂我們的生活,還有最重要的是,否定「我執」的每個願望。

學生為何需要尋找上師?

理論上,我們是因為渴望證悟而尋找上師,但實際上,學生常常由於相當不同的理由而被上師所吸引。……但是,一旦被勾攝住了,我們就應該試圖將這些世俗的吸引轉為虔敬心,並以對證悟的渴望來追隨上師。如果我們能夠以這種方式調整自己的發心,與上師的關係就永遠不會動搖。但是,如果我們的發心被物質利益或其他的世俗欲望所染汙,事情就一定會出錯。錯誤的發心會導致虛妄的期待,這是任何上師都無法令你滿足的。即使我們自認為是心靈道上的學子,但是這種錯誤的發心,仍會令我們經歷世俗的失望,一如我們在輪迴計畫受阻時所感受到的一樣。

當關係逐漸成熟之後,我們不僅會視上師為自己的導師,更會視他為心靈之道的關鍵。他不再只是提供讀書清單、回答無止境問題的那個人,而是我們佛性示現的體現。由於佛性太過抽象,以至於我們幾乎不可能靠自己之力而與它連結上,所以我們得請上師——也就是自己佛性的反映——來替代我們連結。這就是「以上師為道」(take the guru as the path)的一種方法。
SW
系統管理員
 
文章: 4537
註冊時間: 2012-03-05, 16:23
來自: 台灣台北

文章SW » 2013-03-02, 16:07

宗薩仁波切《不是為了快樂》摘要(28):

上師即是「法」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很難單憑外表與舉止成功地判斷別人;而在心靈之道上,過份依賴上師的個性與物質更不是個好主意。如果經過徹底分析,而決定以他為法道,那麼很重要的就是不要再他歸類為一個「人」,因為從此刻起,上師即是「法」。

如果你手上時間很多,而且樂於滿足每個散亂的念頭,你大可繼續分析上師,愛分析多久就多久。但是如果你急切地想抵達彼岸(證悟),而且知道時間所剩不多,最快的方法就是單純地選擇一位上師,然後上路。做了這個重要的決定之後,上師將成為你的法道,你也就必須對他培養出堅定不移的虔敬心。……

吉美林巴說,檢視上師以及檢視你自己選擇他的動機,這兩者都極其重要。但是要記住,到了你能分辨具格不具格的上師時,你已經在心靈之道上進展得很遠了;而一直到那個時候,這會是心靈修持上相當令人迷惘的面向。
SW
系統管理員
 
文章: 4537
註冊時間: 2012-03-05, 16:23
來自: 台灣台北

文章SW » 2013-03-04, 20:50

宗薩仁波切《不是為了快樂》摘要(29):

傳播佛法非常重要,但絕不應該為了物質利益獲利而教授。果真如此,佛法就會像世界上許多古老的智慧傳統一般,因為失去了力量而衰落。例如,把修持印度瑜伽當作鍛煉身體的時尚已經幾十年了,當今有多少老師提及真正瑜伽修持背後的見地與動機?……大多數的狀況是,瑜伽修持中有關心靈的一切全被省略,讓課程能更符合健康意識強烈的企業員工之時刻表,也讓老師們更加有利可圖。一旦類似瑜伽這種活動變成只是另外一種搖錢樹時,它就迅速地失去了心靈的特質。

……同樣的,上師不應該讓佛法去適應忙碌而物質化的人們之需要,因為他們要求的是用一種符合其生活方式的商業方法來接受教法。若是如此,太多真正心靈之道至關重要的東西,就會因而喪失了。
SW
系統管理員
 
文章: 4537
註冊時間: 2012-03-05, 16:23
來自: 台灣台北

Re: 宗薩欽哲仁波切《不是為了快樂》摘要

文章SW » 2013-03-04, 20:51

宗薩仁波切《不是為了快樂》摘要(30):

偉大的薩迦派上師札巴堅贊說,沒有傳承的上師是不能傳遞加持的。

……身為一個能力有限的眾生,我們要衡量法道與其道上行者(上師)的效力,只能藉由查訪上師、他的上師們,以及所有同一傳承其他上師們的心靈修持經驗之歷史紀錄。對一個與所有傳承無關,卻聲稱發現某條證悟新道的人,我們把自己的信任感放在他身上是非常冒險的。如果你確定要追隨某位自命為「上師」的人,那麼請切記,你將只能仰賴自己,因為他的聲明是否屬實,完全無法檢驗。他極有可能是個騙子!

福德與上師

在此,「福德」再度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因為尋找正確的上師需要大量的福德。若無福德,甚至連遇見心靈導師的願望都不會生起,更遑論能以正確的發心培養出清明的能力,來辨別上師是否既純正又適合自己。找到上師是一回事,有足夠的福德不去懷疑自己的選擇,並能一直相信他又是另一回事——這需要有海量的福德。事實上,在你與上師的關係中,每一階段都需要福德。

在這一生中,你與上師的業緣所積聚的福德一直都潛伏著,有如你在飛往證悟航班的等候名單上等候通知。一旦你遇見上師,那個福德便開始成熟,此後,任何事情都可能發生。然而,你的心靈之道終將如何展開,完全取決於你與上師,例如,他可能會叫你放棄現在的生活,去做完全不同的事。果真如此,那就是你必須追求的法道,因為你必須為了最終能獲得證悟,而付出任何代價。
SW
系統管理員
 
文章: 4537
註冊時間: 2012-03-05, 16:23
來自: 台灣台北

上一頁下一頁

回到 大圓滿教法相關書籍出版及摘要翻譯

誰在線上

正在瀏覽這個版面的使用者:沒有註冊會員 和 0 位訪客

cr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