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夢者班/做夢者班 II

本論壇自 2009 起分享南開諾布仁波切之教法,目前歸屬於象雄文化。Email: dreamworkforum@gmail.com

《Dreaming Awake:心靈探索周記》

Being-in-Dreaming、The Wheel of Time、The Art of Dreaming 等書札記、摘譯與翻譯;個人夢修心得整理。

《Dreaming Awake:心靈探索周記》

文章SW » 2015-01-25, 17:43

這本書已經出版超過七年,出版社的出版權也到期,可以全部貼出來供大家閱讀。全書內容講的就是作夢,除此之外別無其他。

本文刊登網址: http://www.iali.com.tw/weekly.htm

圖檔
心靈探索周記
出版社:啟思
出版日期:2007/01/23
語言:繁體中文

目錄

保存在寂靜中——序 SW 新書/王靜蓉
給讀者的短箋

〈第一部〉 我們只是個夢

1 我們只是個夢
2 如果還活著,則任務未成
3 自我消失墬入本質
4 老靈魂與雙生靈魂
5 未知實相的可能我們
6 價值完成與生命回顧
7 記得自己與警醒覺察

〈第二部〉 夢實相與隱含秩序層

8 夢實相與隱含秩序層
9 思想傳遞與悲傷共鳴
10 浮於塵世,回到夢時
11 不認同自我,信任內我
12 先“死”而後“生”
13 外與內;架構一與架構二
14 從信任直覺到通達心靈

〈第三部〉 意識與能量

15 抽換過去,投幣未來
16 由架構二推入架構一的實案操作
17 借假修真
18 達成相信  
19 做夢的四道關口暨唐望知識的核心
20 夢前狀態與做夢的第一道關口
21 「無限」的意願
22 「無限」的層次與成聖之路
23 能量不朽與意識演化  
24 意識轉換與超越意識
25 能量場的記錄與印記

〈第四部〉 一元宇宙與源頭連結

26 堅定不移的意願與奇蹟
27 「非人性」庫存分類與「不做」
28 麻瓜家族與巫士傳承中的隱藏秩序
29 心靈能量、脈輪與替身
30 做夢知覺與雙重知覺
31 外來心智與解脫之道
32 一元宇宙與源頭連結 
33 有關「人為何作夢」的突破性瞭解
SW
系統管理員
 
文章: 4323
註冊時間: 2012-03-05, 16:23
來自: 台灣台北

保存在寂靜中——序SW新書

文章SW » 2015-01-25, 17:44

/王靜蓉

所有文字都是指月之指,這本心靈探索週記所要指向的「看見」會是什麼?

嚴格地說,這是一本讀書札記,而非個人心得瑣記;SW將她兩年多來的閱讀耕耘整理成書,精心精確地摘錄心靈探索書籍傳遞的洞見,內容十分豐富,可以看到SW對意識心靈探索的渴望;她個人並以唐望提出的「夢的覺知」(可稱為做夢靜心)來發展第二注意力。SW於多年前的生命攀升期曾來我的愛和光教室,上過幾個工作坊和接受個案,彼時,她內在對意識的渴望點燃,一路耕耘,遂有了本書。
這段時間,我們不曾實際接觸,而這回與她在「心靈探索週記」上算是見了面,透過隱然於其間簡短的作者心得,其實能得見作者的心意光影。

首先,我們來看看是什麼動力讓SW下了這麼大的工夫探索?所有生命探索的動力在第四道稱之為「磨擦」,藉由生命事件的發生、藉由發生痛苦或迷惘的情境,一個人開始修正生命、更改限制性信念,開始渴望藉由真理的彰顯來更正錯誤、解開迷惘,這條路,一旦開始就不會結束,會一直進行下去。「渴望清醒」是每個人都有的渴望,只是有許多人因為睡得太沉、太舒服便不想清醒了。

清醒需要很多很多能量,SW試圖從她可以掌握的心靈知識來獲取了解,她的了解為何?在本書她每每以摘錄書文穿針引線替她說話,期望,在下一本著作她能將體會傳達出來。
因為我看見了一種在她大量閱讀時平行進行的東西,這東西震撼過她卻被她忽略或不得不忽略了。這是一種真實的能量,得放下知識的束縛與牽掛才能遇見。

知識是SW的一個重擔(也是抱負吧),她是個學者型的靜心者,而這兩者的精神相異。內在生命的轉化來自體驗與療癒,來自以心靈力量去轉變經驗上的幻相,進入內在的本質;轉化與知識無關,甚至是挑戰你所熱愛的知識的。這些心靈訊息雖然可貴,但不經驗證不知真假,不能以知識來綑綁生命,反要以生命為主體來化解知識。

思想,是內在轉化的陷阱,當背負知識,思想就會介入假裝「已經知道」,思想不斷介入,欲放掉思想則需有很多能量,直接看真實的。
知識使得「知道」真假難辨,便有所謂「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又是山」的歷程。
當人探索內在意識,沿路,你需要的知識便會由存在送來給你,人得以「心靈實踐」活出它。知識,會和生命同步運作,你走到那兒,上天便為你準備到那兒;SW既然欣賞與憧憬這些心靈訊息,上天便會為她配備,每每在心靈訊息的獲得後,人得被考試,在實際生活裡驗證所知真假?所信有幾分?

我看見SW是天界的書僮,將意識覺醒的訊息一擔接著一擔地扛到人間來,書僮扛著扁擔裡的書,好不辛苦,盼人間學子能樂在其中。而我要說第一個要受益的人必須是SW,這書僮要享受她的扛書樂,先滿足自己,不期待別人,其他的,該來就會來了。

我要謝謝她讓我重溫唐望與賽斯,特別是唐望,我看見那已在身心結晶的神神祕--特別的看、巫師的看;重溫唐望特感啟發,原來,往昔的巫術工作開啟了我內在的神祕,正如其他我曾從事的療法一樣,是生命軌跡裡必然的相會,是心靈治療工作必備的符碼,透過過往的療法,我取得了療癒的祕方,放下了特定的形式,整合為現今純熟的治療系統。當我們閱讀唐望所靠近的是一股意識,無限的意識,知道自己也與祂相連。
內在療癒與轉化,才能增進心靈知識的吸取,內在從轉化中獲得豐富,再與心靈知識相遇,就像是畫龍點睛般,感悟便龍飛虎躍了!

最後,引一段唐望說戰士旅行者的話:

「戰士旅行者唯一感謝的方式,就是把所愛的人神奇地保存在他的寂靜中。」

願,SW能穿梭於文字的指引間,探向心上神妙,會見那無限的寂靜,與那「無限大」相連,再透過那相連回饋給讀者。日後,閱讀札記充滿著歡笑歌聲,領大家翻山越嶺後,一見明媚風光!!

(王靜蓉,作家、心靈教師、網址:www.angel-light.idv.tw 愛和光靈氣屋)
SW
系統管理員
 
文章: 4323
註冊時間: 2012-03-05, 16:23
來自: 台灣台北

給讀者的短箋

文章SW » 2015-01-25, 17:48

這並不是為出版而寫成的一本書,至少初衷志不在此,而是解答我自身心靈體驗上的詰問。因此關於此書的諸多問題,例如這是一本日記體、閱讀筆記還是研究報告?甚至還有讀者加入討論,又是怎麼回事?

本書 Weekly 也就是週記部分,收錄自 2004 年五月到 2005 年四月每個週末的閱讀與思緒記錄,而在完成後的次月,以「閱讀週記」為名逐週披載於我的個人網站。由於該週記階段屬心靈領域初探,相應於個人理解與體悟的雛形並不完備,遂於週記發表的同時,針對該篇主題,再加上 2005 到 2006 年的前言補述,多數情況下,當年的疑問有了新解,伏筆有了柳暗花明,其彌補了前時的膚淺,並立於原基礎上繼續往內探勘。

「閱讀週記」同時寄發給我的一群同事、朋友閱讀,由於我在前四十年是個完全不具任何特異功能的普通人,我的「讀者」們,也足以代表三、四十歲年齡層、大專程度以上、對生命議題與心靈探索開始萌芽但靈修經驗深淺不一的取樣人口。作為像我們這樣沒有特定宗派立場的尋常人士,或者可以說像我們這種制式教育體系訓練有素的推理思考模式,談論靈性或靈修,首先就得先通過理性思維這一關。簡言之,我們沒有辦法看兩本「奧修」就馬上換了一顆腦袋。

也因此我從奧修、克里希那穆提、葛吉夫等大師的心靈珠璣,推及「新時代」歐林、伊曼紐與賽斯眾高靈的宇宙箴言,從薩滿巫士傳承、藏傳佛教知識,跨界量子力學與超個人心理學。理性思維所著眼的是,如果真有一個駁不倒的終極實相或長青真理,不管是宗教的「神」、禪修的「空性」、巫術的「力量」,乃至各派修練認知體系,甚至現今哲學與科學的發展,在某種程度上必定是能夠相互印證的。在我個人修行的初步階段,除了身心的療癒(透過能量治療、催眠治療),在上述各領域內尋找基本共識與佐證,便可說是我在寫作「閱讀週記」時自不量力的企圖。

部分內容雖屬私人手札與閱讀摘錄,行文至中後段則大抵採行學術體系所要求廣泛蒐證、摘要的引章據典,而不以圍繞自身不成熟的修練經歷行文,使文章內容不致理路散漫、流於自我。譬如我在巫士唐望故事中所深深著迷的觀念與作法,隨後努力在其他領域中找尋相同或相近描述,特別是學術領域博士級的研究證實,使得一般人包括我對於巫術魔法與其他神祕現象的偏見得以放下。文中不厭其繁地說明立論者、摘錄精華並加註索引,也是本著證據會說話的方式,使看似玄妙的靈性概念有學理上的相關研究與背書。

無論如何,讀者應謹記在心,這本札記並非出自一位修練有成的修行人,或術業專攻的研究學者,而是仍在實修探索階段的「小學徒」。對於我所從事夢修行領域之體悟,以及現階段所嘗試整合的巫士做夢技巧與夢瑜伽練習,在本書中甚至著墨甚少,原因便在於我本身還是個「未完成」與「進行中」,對於後者,讀者很容易可以從本書隨章節進展內容的由淺入深而一窺端睨。同樣地,讀者必須按照各章的順序來閱讀,因為重複的概念也是逐步加深,隨時日推移而益發清晰,雖然我必須再次強調「個人的體悟」並非本書的重點,智性上的解惑才是。因為我的疑問即是一般人的疑問,同理,我的自我解答也適用於一般人,前提是讀者必須要跟得上來,否則連智性上的理解也很難辦到。

巫士唐望說:「要讓魔術發生,我們只需要除去心中的懷疑,一旦沒有懷疑,一切都有可能。」因此我所努力的便是先掃除頭腦的懷疑,然後才能「達成相信」且力求「看見」。針對一般人「眼見為信」與「拿出證據來」的懷疑方式,本書解決了大部分“低階”的頭腦思考問題,接下來,我期許自己可以繼續下一本「請你跟我這樣做」的書,才會來到“博士後研究”——也就是知識後的實修親證途徑,屆時再沒有指月的手,月亮就在你眼前了。

2006/06/24 於台灣台北
SW
系統管理員
 
文章: 4323
註冊時間: 2012-03-05, 16:23
來自: 台灣台北

文章SW » 2015-01-25, 17:50

〈第一部〉
我們只是個夢
we are nothing but dreams


甚至當大地沉睡時我們仍在旅行。
我們是固執的植物的種子,在我們成熟而心靈飽滿時,才會交給風去散播。

——紀伯侖《先知》
SW
系統管理員
 
文章: 4323
註冊時間: 2012-03-05, 16:23
來自: 台灣台北

1 我們只是個夢

文章SW » 2015-01-25, 17:52

從 2004/01/16 開始我的文字工作——Weekly。由短短地寫,到長長地論,由週記到雙週記,當然還不只這些;所書寫的內容由簡入繁,我的理解也隨時日變化,只是嘗試拼湊閱讀凌亂的段落。
 
Weekly 創刊將從去年五月開始登載——當然會加入現在進行式的 Weekly,就讓這些文字在時空中自行穿插、重疊、共織。
 
上週六看了七個半鐘頭表演工作坊的舞台劇《如夢之夢》。一開場,全體輪番朗誦秦朝詩人莊如夢如何自在於做夢中,其人仙風道骨、鶴髮童顏,疑得長生不死之方;莊如夢每日利用做夢建構完成另一個夢世界,死前完成意識移轉,聽來頗有巫士唐望1之風。整齣戲藉由主角的前世因緣回溯,穿越層層的夢境解開今生的夢境。借用其「引子」作為 Weekly 的開場白:

浮生若夢,若夢非夢。浮生何如,如夢之夢。

2005/05/06


Weekly: we are nothing but dreams

2004/05/23-05/30

週日中午一聲巨響,發現是一隻墬落的鴿子,就躺在門前五十公分。看著牠痛苦地張嘴,身體抽動著,便將雙手置於上方傳送靈氣(Reiki)。不久,顯然身體靜止了,圓睜的眼緩緩闔上,便對牠說:「It's Okay, it's Okay.」隨後牠便嚥下最後一口氣。而稍早才讀到這個段落:

所有的現象皆如夢幻泡影。佛陀常常要他的門徒到火葬場去靜心,每天他們就坐在那裡靜靜地觀看──屍體被送進來,火燃燒掉屍體,然後親朋好友離去,這是怎麼樣的生命?生命的本質又是什麼?2
——奧修

 
一週來盤據著奧修那句「夜晚的你是閉著眼睛在作夢,白天的你則是張著眼睛。」3,奧修說夢中的我們是比較真實的。在夢中,我們所遇到的和所看見的都是事情本然的面貌,我們同時看見真實的自己4。看過電影「駭客任務1」嗎?真正醒於夢中的人才能看見真相,真相就是一般人如何地役於限制、概念與投射,意識覺醒後的清澈與自由無可比擬,我想這就是悟道或成道者的境界,問題是怎麼醒來呢?

不管睜眼或是闔眼,總之你都不停地在作夢──你本身就是一個夢,你還不是一個實相。是的,除非你受到足夠的激盪,直到你整個人的根基都被搖撼,否則你是醒不過來的。5
——奧修


——我的那一棒喝已經敲下去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唐望(Don Juan) 的「唐」(Don) 是西班牙文「先生」之尊稱,全名為望‧馬特斯 (Juan Matus)。唐望是墨西哥亞奎族(Yaqui)印地安巫士。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 (UCLA) 人類學博士卡羅斯‧卡斯塔尼達(Carlos Castaneda)事師唐望十餘年,出版「唐望故事」系列十二冊。
2 奧修(Osho),《清醒後離開:最後的叛逆》p .136.
3 奧修(Osho),《清醒後離開:最後的叛逆》p. 19.
4 奧修(Osho),《清醒後離開:最後的叛逆》p. 98.
5 奧修(Osho),《覺察:品嘗自在合一的佛性滋味》p. 136.
SW
系統管理員
 
文章: 4323
註冊時間: 2012-03-05, 16:23
來自: 台灣台北

2 如果還活著,則任務未成

文章SW » 2015-01-30, 12:58

表演工作坊舞台劇《如夢之夢》裡,臨終的顧香蘭雙(盧燕飾)眼看出去一切都是透明的,他對前世是亨利的五號說:「亨利,所有你欠我我欠你的,都別再緊緊抓著不放了吧!」而五號在回顧完自己的一生後,死前也領悟到:「一場夢不管是一秒鐘或一千年,都不會改變它是一場夢的事實。」
 
同理,當我們明白我們自身是一場夢,並不會因而改變身為一場夢的命運。讓我將拉瑪那‧馬哈西(Ramana Maharshi)《回到你心中》下面這段話1的「工作」改植為「夢」,便成如此這般:

問你自己:「誰在夢?」記住你是誰。如此「夢」便不會阻礙你;它會自動地進行下去。不管「夢」或不「夢」都不要努力;你的努力正是束縛。注定會發生的總會發生。如果你注定不再「夢」,任你怎麼也不會有「夢」;如果你注定要「夢」,你也無法躲避,你會被強迫去做。所以把它交給那更高的力量吧;你無法選擇離棄或保有。

2005/05/10


Weekly: if still alive, mission incomplete

2004/06/21-07/03
 
《托斯卡尼艷陽下》是一部關於一位女子如何勇敢一跳、改變生活,進而發現一旦停止尋找愛、愛會自動上門的電影。
——Tom Sternberg(製片)

奧地利和義大利中間,有一座夢鈴山,那是一座地勢險峻的高山,他們想連接維也納到威尼斯,於是在火車來之前,就舖好鐵軌。他們知道總有一天,火車一定會來。
——《托斯卡尼艷陽下》(Under the Tuscan Sun)

 
通常週六大都待在電腦前,寫些並無頭緒且要等到寫完才知道的東西。等待靈感的時候就沙發靠靠、床上躺躺,聽滿山不倦怠的蟬鳴、稀稀落落的鳥啼、稍遠處不知何故的狗吠……如此經歷「物質世界」一整天。

聽著!這個世界,以及所有世界上的事物,都是幻象,每一寸都是幻象,你懂嗎? 2

我懂,所以才想脫離物質幻象世界,但不確定我是否有選擇過我的出生──像《靈魂出體》(Far Journeys)作者孟羅(Robert A. Monroe)所描述,本是來「參觀時空幻覺」的旅行團員卻沉迷於一再做人的滋味而忘了如何回家;還是像奧修自己寫的墓誌銘:「未曾誕生,未曾死亡,只是,從一九三一年十二月十一日到一九九O年一月十九日,拜訪這個星球。」

想抄條捷徑回家,想學書上說的「當然你可以不幹!只要你改變初衷,可以不幹任何你不想幹的事。如果你願意的話,你甚至可以停止呼吸 。」3但書上又說「在世上的任務完成與否,可由一項測驗得知:如果你還活著,則任務未成。」4

「放棄只是在乎的在乎。」張莊圓5老師說,「就像鐘擺效應,有時候覺得好累就放棄了,放棄這些追求,有時候又開始有些習性出來。這是很美的事情,像鐘擺擺來擺去,擺到最後那力道就停了,這裡面就是『空』,那不是用求的。而放棄本身還是用力的。」
「但書上不是講『你的信念創造你的實相嗎』?」我一臉狐疑。
「那你是用你的概念創造你的實相,事實上,當你的概念都消失的時候,實相,就在那個地方。」

試著去除你心中的概念和障礙,讓你擁有你無法想像的可能性。你必須容許所有的事自然發生。你根本不知道事情會如何發展。如果以任何方式去操控它,只會制止它的發展。你只能做自己,做當下的你,然後允許下一刻自然顯現。畢竟生命的核心原本就是個謎。6
——阿瑪斯

 

Feeback

讀者 S:
 
「《托斯卡尼艷陽下》是一部關於一位女子如何勇敢一跳、改變生活,進而發現一旦停止尋找愛、愛會自動上門的電影。 」

「放棄只是在乎的在乎。」張老師說,「就像鐘擺效應,有時候覺得好累就放棄了,放棄這些追求,有時候又開始有些習性出來。這是很美的事情,像鐘擺擺來擺去,擺到最後那力道就停了,這裡面就是『空』,那不是用求的。而放棄本身還是用力的。」

這兩句話很有意思!很相同!想到了《金剛經》上所寫的:「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做如是觀」──這究竟還是空啊!也就是《心經》裡頭說的:「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想行識,亦復如是。」

還是忍不住說聲讚嘆,還是最喜歡看你寫的綜合版閱讀心得,有你的心情、你的筆記、你的記錄、你的成長、你的體會,而我們這群“新時代兒童組”的小朋友,或許會比同年齡的小朋友成熟多了!大家一同成長吧!

編按:“新時代兒童組”指的是兒童用平衡油,幾年前曾熱中算「平衡油」每個人的出生瓶 (用出生年月日算),結果發現一干同事以及讀者S 都是屬於「新時代兒童組」,故有“小朋友”之自我解嘲。

讀者 C: 

「試著去除你心中的概念和障礙,讓你擁有你無法想像的可能性。你必須容許所有的事自然發生。你根本不知道事情會如何發展。如果以任何方式去操控它,只會制止它的發展。你只能做自己,做當下的你,然後允許下一刻自然顯現。畢竟生命的核心原本就是個謎。」

覺得就是在告訴我什麼呢!一直以來我好像都是刻意在做什麼,現在真的覺得甚麼都不做反而自在輕鬆。

讀者S 說在閱讀心得中看到妳的成長,其實妳寄來的任何東西中總有些什麼是能進入自己心中的。或許我們的成長速度不如妳快,但總是有進展的,這樣的成長讓自己可以過得更自在。

讀者 S':

下午閱讀這篇 Weekly,突然生出當頭棒喝之感。無論它是正巧切入心坎,亦或者為我的進退失據闡明了方向,我都想告訴妳,佛家說的“法喜充滿”,大約可以解釋我內心的狂喜和感動。

“正巧我需要”,可能是芸芸眾生對“有用的思想”的最大回饋吧!不瞞妳說,我正覺得意識乏力,輕飄飄的使不上力。不過,現在我踏實了點,因為妳的 Weekly。

作者:

總以為寫閱讀摘記及分享 Weekly 是在“做點什麼”直到這幾天接續看停頓許久的《回到你心中》, 有句話道破一切無為與無所為:

弟子:難道我不應該去幫助這個世界嗎?
馬哈希:那創造你的力量,也創造了世界。如果祂能照顧你,那麼祂也能照顧這個世界。如果神創造了這個世界,那麼照顧這個世界就是祂的事,而不是你的。7


按拉瑪那‧馬哈西的說法,我們的唯一責任就是去如實地存在,這總結了所有的真理。

讀者 S:

我們都跟著你成長,誠如讀者C 所說,我們都一起成長進步。佛經看不懂的透過唐望、奧修……各個大師,經過時間的歷練終於可以慢慢體會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拉瑪那‧馬哈西(Ramana Maharshi),《回到你心中》pp. 85-86. 本世紀徹悟本心的究竟覺者拉瑪那‧馬哈西 (1879-1950) 主要以參問「我是誰?」來超越自我,直指人心本源。
2 李察‧巴哈(Richard Bach),《夢幻飛行》 p. 65. 李察‧巴哈另著有《天地一沙鷗》。
3 李察‧巴哈(Richard Bach),《夢幻飛行》 p. 38.
4 李察‧巴哈(Richard Bach),《夢幻飛行》pp. 176-177.
5 張莊圓老師具有「第三眼」靈能,能透視前世今生因緣,稱莊圓師父,著有《靜心之路:金剛經》、《因果鏡:因果經》。
6 阿瑪斯(A. H. Almass),《鑽石途徑 I 》p. 232. 阿瑪斯是超個人心理學的界重要人物,其將心理學與靈修整合發展出「鑽石途徑」。
7 拉瑪那‧馬哈西,《回到你心中》 p. 128.
SW
系統管理員
 
文章: 4323
註冊時間: 2012-03-05, 16:23
來自: 台灣台北

3 自我消失,墬入本質

文章SW » 2015-01-30, 13:01

也許你聽別人說過:若想得到別人的愛,就必須無私地去愛別人!這是許多偉大的導師都說過的話,不過對你而言這只是值得探索的傳言罷了。1
——阿瑪斯


「愛的魔法書」說:愛自己,你才能夠去愛別人;「宇宙顯化之道」說:想得到愛便給出愛。另一個更大的願景是:「當你想要(want)什麼東西,就把它給出去。這樣,你就不『缺』(wanting)了它。」2
 
而事情真的是這樣嗎?這是“宇宙定律”嗎?阿瑪斯指出:「你自以為有了解答,但其實你的解答是別人的。他們並不是為你找出了答案,他們是為自己找到了解答。」3也就是說,除非我自己全然投入過,否則永遠不會知道對於我真正的答案是什麼。巫士唐望‧馬特斯(Don Juan Matus)的門徒人類學博士卡羅斯‧卡斯塔尼達(Carlos Castaneda)的女巫士同夥也是人類學博士的佛琳達‧葛拉烏(Florinda Donner-Grau)在接受訪問時說過類似的一段話:

凡事只有在你至少嘗試瞭解之後你才能說些什麼。當你縱身其中,你的心智必須被訓練成熟後才具有知識。假如不是你的頭腦或心靈投入其中,你很可能不過是像投擲石頭到沙漠中——因為這是毫無意義的。4

對我而言,別人的答案顯然不是標準答案,那麼人生還有意義嗎?阿瑪斯也描述過這種窘境:

我每天所做的事到底是為了什麼?我為什麼要起床、吃早餐、上班、與人交談、下班回家、吃晚餐、好好享受一番、然後倒頭睡覺?如果我只想經驗這些事情,只要一天就夠了,只要吃一餐飯我就知道吃飯是什麼滋味了。因此為什麼要一再重複?這些事對我有什麼意義?5

如果想經驗任何事的感覺,做一回也就夠了,為什麼要一再經歷它?「就像道理的開悟,也不用講好多的道理,因為人的貪婪永遠是求多。」張莊圓老師說,「美很好,但是不會迷戀,你知道嗎?目迎不目送,好吃的東西,吃它一口,味到身心,那味道就夠了,可是人的貪婪永遠不會,還沒有吃下去第二口就來了,問他好不好吃?『好吃!』怎麼好吃?『不知道。』」
 
美好的事情一回就夠了,但人生漫漫,到底來到世上只為了“那一回”,然後忍受無盡重複的起床、工作、吃飯、睡覺、愛、恨直到死亡?
 
問自己「能不能放下自己所擁有的一切?能不能空掉心中所有的理論、知識、信念、理解?」6 只有在這種時刻,才會明白死亡其實就是不再做什麼,也不再幻想或等待有什麼更棒的東西出現,如同巫士唐望所著力的「覺察死亡」才能揭露一切的真相、以及活著的理由,而我們絕對可以不必等到臨終才了悟。

意義不是思想可以解決的一個問題;它不是靠頭腦就能找得出答案的。它不是任何東西的結果,也不是可以去滿足的理想或形象;你只能墬入你真實的本質裡。然而自然墬入真實的本質裡並非易事,這可以說是最困難的一件事了。你必須有耐力、誠心和慈悲心才能做得到,而且要花很長的時間。7
——阿瑪斯

 
2005/05/16

Weekly: ego vanishes on a peak

2004/07/11-07/17
 
張莊圓老師告誡我說:「你不要靠意志力。你知道嗎,你的意志力太強了,意志力可以只用往外看才有意志力的東西, 往內看的時候,意志力都消失了。只有意志力往內看,往內看不往外看、不往外求、停止往外看,從這裡面看到自己的盲點,知道『自我』在哪裡;它出來,我們接納它,因為很美,很感恩有這個因緣,它就會消失。」。

「往外求」我知道,以下這些都是我憑藉意志力努力往外求的靈修活動:
 
‧九個月天主教彌撒;誦唸上百次「玫瑰經」(Rosary,一次約二十五分鐘);抄寫數百頁書摘。
‧修「歐林 」(Orin)8,每天早晨花兩分鐘去感謝;想像“最大的夢想”像光球捧在手心,高抬過頂輪釋放到宇宙。台灣時間週一 00:15~00:30am 靜坐冥想,加入 (歐林) 內在層面全球連線,共同創造「集體之光」。
‧ 練「賽斯」(Seth)9,有意識凝注在想要的東西上,觀想它來到可能性的前列,然後將它像個小石子似地丟入「架構二」。
‧學「光的課程」10,每週想像不同色光,擴展成直徑 180cm 的球形,以逆時針淨化身體後由腳底射入地心,再以順時針旋轉封存愛與和諧。
‧上「宇宙靈氣」11及直覺能量課程,自 2003/02 迄今傳送「遠距靈氣」(distance Reiki, remote healing)。
‧「魔術寶盒」放三個用現在式寫的願望,傳送靈氣符號一週;「魔術圈許願」寫五個心願折好放在神聖空間。交給宇宙去運行。
‧抹「平衡油」(Equilibrium)12,透過顏色和光頻率的自我治療,依所選瓶子順序,其顏色及組合可呈現身體、心理、靈魂、情緒層面的進程。

根據我六月十二日當天所選的四瓶平衡油,英國靈性彩油系統的資深諮詢師巴里(Bali)說我應該即刻慶祝「存在」送給我這麼好的禮物,因為我選的四瓶上下顏色相同,代表表、潛意識一致又清澈帶光。
 
頭昏了嗎?——然而,什麼也沒發生。

「因為你走錯方向!事實上,一年來我只覺得你是用力在調整自己,而不是從空裡面去讓自己的這些烏雲散掉。所以我在談的──可是你知道這些東西──只是說把它往內,這些是往內的東西,去清掉你內在一大堆概念,可是往內你就一直想要得到一個真理,事實上你想得到真理本身你就錯過了。」張莊圓老師說。
「 對,有尋找就會……找不到。」我囁嚅道。
「 妳看了那麼多書,而事實上你的概念很多。有些書是用你的生命去讀,可能一句話就夠了,很身心去品味它,它已經俱足了所有的書了。可是看很多書是因為你在求真理,所以你好想看到有真理的書,不吃不喝不睡都可以,一直看,還要做筆記……」張老師繼續說。
「嗯,你怎麼知道?!」我不住驚訝,我確實抄寫了上百頁的書摘。
「對呀,妳一大堆筆記啊,還要複習。你要知道你會被你的筆記所蓋住,一講出來就不對了。」

自我只會消失於巔峰。你無法拋掉不冷不熱的自我,不,不可能,因為它還抱有希望,它會說:「天曉得?只要再努力一點、再精進一點,天曉得?又不是全部的方法都試過了,依然有機會的。」但當你探索、找尋過所有可能的方法,而且全軍覆沒的時候;當你什麼都沒有,只有失敗的時候,探索和找尋終有一天會停止。
有的人會認為:「找尋,那麼就會找到。」這只是一半的真理:沒有人藉由找尋而找到;然後又有人會認為:「如果無法藉著找尋而找到,那何必千辛萬苦地找?要等待。透過神的恩典,事情就會發生。」事情也不曾這麼發生過。13
——奧修


而正如奧修所說,「事情發生在找尋者摒棄了找尋,當他盡一切可能卻又失敗時,就發生了。在那樣的失敗中,光明將首度帶來驚喜!」14直到心灰意冷,無法向朋友推薦任一有效的方法,因為試過的方法都宣告無效。直到體會到這一切都是“我”及“我默許”所創造的時空幻相,因為昏睡,所以還沒醒來。直到不怕失去,因為沒有東西可以失去,可以失去的就不是真實的。這一刻,可以持久的平靜與喜悅,來了。


Feedback

讀者 I:

有好長一段日子,一點都不想碰觸概念,只是真實覺知自己:自己在上班、吃飯、親人關係,起床時的痴、執、癲、喜、憂、怒…… 。心靈無常啊,只唯覺知 ;知識無涯啊,自己的真知何處?約略知曉:於一切處我觀一切,無一物可取、可得。然痴者轉為智者,而怒者變成無條件的付出者,是否心靈歸於內在存有的神運用時,信任一切發生是必然?順著流、無為、創造、放鬆在每一當下──即使來了狂風暴雨……。

作者:

任何概念、理論只是到達無概念、無理論的一座橋,到了彼端,橋就不再需要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阿瑪斯(A. H. Almass),《鑽石途徑 III:探索真相的火焰》p. 21.
2 尼爾‧唐納‧沃許 (Neale Donald Walsch),《與神對話 III》p. 34.
3 阿瑪斯(A. H. Almass),《鑽石途徑 III:探索真相的火焰》p. 20. 
4 Florinda Donner in Conversation with ABE, Dimensions Magazine, February 1992.
5 阿瑪斯(A. H. Almass),《鑽石途徑 III:探索真相的火焰》p. 61.
6 阿瑪斯(A. H. Almass),《鑽石途徑 III:探索真相的火焰》p. 22.
7 阿瑪斯(A. H. Almass),《鑽石途徑 III:探索真相的火焰》p. 75.
8 歐林 (Orin)是珊娜雅.羅曼(Sanaya Roman)經由通靈而連接上的指導靈,珊娜雅將得自於歐林的訊息撰寫成書,並開發系列心靈課程。
9 賽斯 (Orin)是珍‧羅伯茲(Jane Roberts)經由通靈而連接上的已不具形體、居於多次元實相中的靈性導師。1963 年起至 1984 年,珍‧羅伯茲口授並由其先生記錄共完成了十本「賽斯書」。這些原始稿件保存在耶魯大學圖書館。
10「光的課程」(A Course in Light)是一系列靜心冥想課程,藉由靜坐與觀想不同色光,引導光的能量在身體流通,以淨化身體上的雜質,以期與較高自我融合,修正內在意識。此一課程是由不具有物質體的淨光兄弟們(Greath white Brotherhood)所安排,淨光兄弟們隸屬於默基瑟德天使聖團 (Order of Melchizedek)。
11「宇宙靈氣」(Universe Reikei)是十九世紀末由日本醫師臼井甕南於齋戒靜修後重新發現的宇宙高頻能量,故「靈氣」(Reikei)一詞源自日文。靈氣直接以能量運作,本身被視為一種能量醫學。當啟動靈氣,宇宙生命動能提高身體的振動頻率穿透、溶解阻塞,以溫和的方式療癒身心。「宇宙靈氣」的修習分有三階,採授證制。
12 平衡油(Equilibrium)又稱靈性彩油,是不具干預性的靈性療法,促進意識演進的潛能。平衡油至目前全部 105 瓶,參考 Aura-Soma 網站 說明。上層色代表“表意識”;下層色代表“潛意識”。
13 奧修(Osho),《與先哲奇人相遇》pp. 110-111.
14 奧修(Osho),《與先哲奇人相遇》p. 111.
SW
系統管理員
 
文章: 4323
註冊時間: 2012-03-05, 16:23
來自: 台灣台北

4 老靈魂與雙生靈魂

文章SW » 2015-01-30, 13:11

不僅「靈魂伴侶」是個浪漫的憧憬,就連「靈魂」一詞本身也是一個無法明確定義的東西。但讓我們先假設有「靈魂」存在,所以既然人類“長幼有別”,靈魂自然也可以有“年資級等”。
 
依美國出體界名人孟羅(Robert A. Moroe)“實地考察”結果,物質界的「人類時空幻相」包括人世經驗形式的能量1:向內流的能量包含首次為人者、首度再來者,其越發為「人類時空幻象」所吸引;向外流的能量包括再來者、選擇性為人者,以及末次為人者也就是資深者,逐漸向外層移動,然後是畢業生。所在內外環圈位置取決於對「人類時空幻象」與「非物質世界」的覺知力,越往外層,前者越低而後者越高。據稱兩位超級靈媒珍‧羅伯茲(Jane Roberts)、蘇菲亞‧布朗(Sylvia Browne)都是「末世者」,孟羅道行較低則還有一世。

因此,我們「投入人世」只為了試試一種非常濃縮的學習過程,一個很奇特的學校。脫離能量會在人類學習經驗產生結果時自動產生,在你畢業時,你所累積的能量會足夠讓你與過去的圓周產生一條切線。那時所有的行為都會幫助你達成此目的。2
——孟羅

 
再來談「雙生靈魂」(twin souls)。根據蘇菲亞‧布朗的說法,「在我們被創造時,都有所謂的雙胞靈魂,基本上,這個靈魂的男性與女性面向像是我們形象的反射」,她認為「雙生靈魂是彼此的最佳照鏡」3,這似乎也是靈魂最初的「設計」。
 
而這種「靈魂分成孿生的陰陽兩半,經過長期的演進終於回到彼此身邊」的宇宙大計劃4,似乎使得尋找靈魂伴侶或雙生靈魂成為人生的主要目的之一。但按世界知名靈媒蘇菲亞‧布朗(Sylvia Browne)所陳,平均兩次輪迴相隔一百年,且靈魂有選擇投胎的自由,你的“另一半靈魂”與你同時出現在地球的機會可說是微乎其微。所以倒不如採用另一個定義來說明「靈魂伴侶」,那就是「你在靈魂層次上所遇到的伴侶」5。蘇菲亞也建議以「同類靈魂」來取代「靈魂伴侶」的迷思。

在你這生的旅程中,你將會遇見不限數目,與你有緣的同類靈魂──你認識一世或更多世的靈魂。我相信你一定有過這種經驗:與某人初次見面,立刻有一種熟悉感。不管這感覺是好是壞,它就是發生在當你遇見同類靈魂的時候。6
 
2005/05/24
 
Weekly: old souls and twin souls

2004/07/18-08/08
 
7/27 夢中,在路上走著要回家。「今天課沒上。」一些人從我家房子出來說,還說修的一個什麼課的老師沒來。「沒關係,我不是修他的課。」我說,「但『人生旅程』課的老師有來。」他們提醒我。

常夢見去上課,場景多半偽裝成國小教室,不太認為是幼年經驗的深遠影響,應另有所指。孟羅提到無數的人類在他們的某段睡眠中,都曾加入「睡眠者班」的課程,但在醒後,一點也不記得。「我不知道在我知道出體活動前,我到底來上了多少堂課。」他說,「要是這種課程有任何洩漏,那就會變成夢、靈感或幻想。」7

摘錄一段珍‧羅伯茲所寫的「超靈七號教育系列」內容,正好說明“睡眠者個別班”的情況。書中已從“地球學校”畢業的超靈七號,正對他仍在人世經驗中的「分身」之一威爾進行教學指導,賽普路斯則是七號的“上線”——即更大的超靈 (oversoul)。(就好比賽斯是珍‧羅伯茲的超靈一樣。)

賽普路斯在監視七號對威爾的教學,七號剛從“學校畢業”。七號在心裡對賽說:「請記住這是我第一次實習夢幻教學,好嗎?『實際生活:個人與世界各種狀況的原因』──哇,不管從哪個觀點看,這個題目都太大了。」賽沒講話。

威爾懷疑的說:「我現在是醒著,還是在作夢?我只要在這裡,就弄不清楚。」
七號說:「是清醒也是作夢。你現在應該已經清楚了。」
威爾說:「清楚?我什麼都不清楚。而且,我根本認為『實體界』這種課程很爛。」
七號說:「那你為什麼要上?」
威爾叫說:「為了要證明我做得到。」
七號驚駭之餘,又盡可能平靜的對威爾說:「這就是你的問題所在。你根本不需要向任何人證明你可以,包括你自己!」

這一說,一切突然就結束了,威爾已經醒了一半。

七號問賽:「他會記得重要的事情嗎?」
「有很多細節會記不住。他學到的東西需要一些時間來融會貫通,因為那沒辦法用講的。」8


能通靈的王靜蓉曾說起某些靈氣學員包括我是「老靈魂」,她還說這些課程對我們不是新鮮事,此生不過是複習罷了。嫁到德國柏林的 June 返台,跟她在北美館旁的雕塑公園閒聊。 「我們這些『新靈魂』就不會像你們這些『老靈魂』這麼熱衷靈修!」她突然迸出這句,令我驚訝。《與神對話》的作者尼爾‧唐納‧沃許(Neale Donald Walsch)也曾有此疑問。

「老靈魂的觀念又是什麼呢?有些靈魂會比別的靈魂『老』嗎?」
「你所說的『老』或『年輕』,跟某一靈魂的覺醒程度有關。你們每一個都是『萬有』的一個『層面』,覺醒是此一意識被喚醒,那真的是自我意識——意識到自己。」9


有時候我們遇到某人,會有十分熟悉的奇妙感覺,靈媒蘇菲亞‧布朗強調「這是真實的感覺,你確實永遠地認識這個靈魂」10。 而我們有所謂的「靈魂伴侶」(soul mate)或「雙生靈魂」(twin souls)這一類的嗎?《尋覓孿生的靈性伴侶》作者 Patricia Joudry 與 Maurie D.Pressman 醫師如此說明:

這個地球被喚做宇宙的學校,它包含了許多不同的等級:年輕一點的靈魂在一年級,年長一點的在大學。攣生的靈性伴侶會在他們進化的某個階段──宇宙學習法則上所規定的年級──互相結合。如果十年級是畢業及發現孿生伴侶的時機,那麼靈魂不可能在三年級就準備好了。而古老的靈魂則超越這一切。11

8/1 與大學同學乘休旅車一行人去墾丁,返程前座 DVD player 正播放西班牙旅遊,便說起莎莉‧麥克琳(Shirley MacLaine)的《聖地牙哥性靈之旅》。書中描述「一條著名的朝聖路徑橫越西班牙北部,稱為 Santiago de Compostela Camino,其正對應著銀河,順著反映天空中星系能量的光之線延伸;光之線帶有性靈能量,傳說中,單獨走在這條路上的朝聖者,會遭遇奇幻的經歷或心靈上的特殊啟發。」12 莎莉‧麥克琳在此憶起遠古身為雌雄同體的「存有」(being)時經歷了原初的兩性分裂──即雙生靈魂(又譯作「攣生的靈性伴侶」)的由來。此刻 DVD player 畫面上隨即介紹奧斯卡影后莎莉‧麥克琳在此朝聖路徑上的庇護所曾睡過的床位──如此的「同步性」(synchronicity)!

傑出瑞士心理學家榮格(Carl Jung)創造了這個詞。話說榮格一天正和病人討論她所做的有關聖金龜子的夢時,榮格聽到窗子被拍打的聲音,回頭一看,一隻埃及聖金龜子就在他的窗邊。基本上,同步性是指格外具有意義的巧合,一種奇妙神祕的機緣,引導你注意到宇宙的神奇與實証。真正的同步性並不像巧合那樣常常發生在我們的生活裡,但我們可以留意,在發生時認出它來,它表示你沒有錯過你和上帝間的私人微笑。13 
 

Feedback

讀者 I:

無常……。有一段時間很不喜歡看書,自然傾向靜心。但今日卻因紐約時報、出版家週刊 第一名暢銷書《讓心自由》 這本書的訊息解脫不少,還有妳曾經的「閱讀摘記」──與葛吉夫、奧修等大師對話──都讓人剎那走出框框,獲得自由。

妳找到了雙生靈魂了麼?我們算是老靈魂麼?呵呵呵……。

作者:

看書已不如往常狼吞虎嚥地看,而成為一種不疾不徐的自發節奏。「唐望系列」終卷後,有一段時日我彷彿覺得無書可看、無書想看,而只是在等待一大團知識的沈澱。這段期間,眼界所及枯枝綻露新芽而漸綠意覆頂、油桐花開滿山野而又化為春泥,僅僅是時間的推移,些些知識也漸落實成心底模糊的「知」,是妳所謂的「真知」還是「假知」? 一時還無法判斷,可能也無須判斷。也或許是外在世界相應於內在世界,日常物質世界的不虞匱乏、操煩,令我彷彿擁有許多“多出來的時間”,放任跟隨一種隱形的流動,那將發生的就正在發生。
 
我們的確是覺醒中的靈魂,才會在此道途上重逢。而我的雙生靈魂則已兩次揭露在「聖地牙哥之旅」與「咖啡地圖」的「同步性」上了。

2005/05/24 昆蟲圖鑑查不到的蛾停在「咖啡地圖」上,類同“聖金龜子同步性巧合”:馬德里 Madrid 是莎莉‧麥克琳「聖地牙哥性靈之旅」出入西班牙時的門戶。

讀者 S:

人自來到這世界上後,就一直在尋找雙生靈魂或靈魂伴侶或朋友或伴侶,或是與自己氣味相同的人,
正是所謂的:話不投機半句多──不投機的人,見到就頭疼……。

「我們投入人世只為了試試一種非常濃縮的學習過程,一個很奇特的學校。」

很喜歡上述這句話。今生一照面 ,多少前世香火緣,又該是多長的香火嬝繞,繾綣出人世間的悲歡離合?若是以蜉蝣來譬喻,換算成投入人間的時間,瞬間的生與滅、觀與止、動與靜,解壓縮在光速裡,曇花也霎那凋謝。

在濃縮的學習課程中上課,與重複的人、雙生靈魂或靈魂伴侶,再次團體進行未完成的功課。 平均一世紀才遇得到所謂的靈魂伴侶,即使沒遇著,只要是“業力”加上“願力”加上“念力”夠強大,那相逢就是指日可待!可見我很不努力……。

作者:

對於尋找靈魂伴侶這件事,無須努力、無可努力,因為正如《尋覓孿生的靈性伴侶》所形容:

突然間峰迴路轉,雲朵將會四散,光芒將會灑在你們身上,而你們將會看到彼此。沒有什麼事比這件事更確切無疑。14

讀者 J:

「然間峰迴路轉,雲朵將會四散,光芒將會灑在你們身上,而你們將會看到彼此。沒有什麼事比這件事更確切無疑。」

很喜歡這句話,好像被點醒什麼。人生很多事好像真的不是努不努力的問題,包括情愛等等。

作者:

這的確不是努不努力的問題,但重要的是能在來臨的那一刻認出它,且有跟隨的勇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Robert A. Monroe,《靈魂出體》pp. 380-387.
2 Robert A. Monroe,《靈魂出體》pp. 390, 412.
3 蘇菲亞‧布朗(Sylvia Browne),《靈魂之旅》pp. 110, 161.
4 Patricia Joudry, Maurie D.Pressman, M.D.,《尋覓孿生的靈性伴侶》p. 6.
5 Russ Michael,《尋找靈魂伴侶》p. 45
6 蘇菲亞‧布朗 (Sylvia Browne),《靈魂之旅》p. 113.
7 Robert A. Monroe,《靈魂出體》p. 115.
8 Jane Roberts, (「超靈七號的教育」系列 2)《穿梭實相幻相》pp. 84-86.
9 尼爾‧唐納‧沃許 (Neale Donald Walsch),《與神對話 II》pp. 59-60.
10 尼爾‧唐納‧沃許 (Neale Donald Walsch),《與神對話 II》 p. 58.
11 Patricia Joudry, Maurie D.Pressman, M.D.,《尋覓孿生的靈性伴侶》p. 87.
12 莎莉‧麥克琳 (Shirley MacLaine),《聖地牙哥性靈之旅》p. 3.
13 蘇菲亞‧布朗 (Sylvia Browne),《靈魂之旅》pp. 87-88.
14 Patricia Joudry, Maurie D.Pressman, M.D.,《尋覓孿生的靈性伴侶》p. 191.
SW
系統管理員
 
文章: 4323
註冊時間: 2012-03-05, 16:23
來自: 台灣台北

Re: 《Dreaming Awake:心靈探索周記》

文章一意孤行 » 2015-10-14, 16:59

“張莊圓老師說,「美很好,但是不會迷戀,你知道嗎?目迎不目送,好吃的東西,吃它一口,味到身心,那味道就夠了,可是人的貪婪永遠不會,還沒有吃下去第二口就來了,問他好不好吃?『好吃!』怎麼好吃?『不知道。』」”----自己向来不能摆脱对书籍的迷恋,虽知贪婪是囤积的根源,但迟迟不能远离,结果美味永远在前方,当下都在焦灼中度过,不禁想到“根器”一词,自叹不已。
“我看見SW是天界的書僮”----是的!是的!
也曾有上下求索而不得,疲极放下转得清凉空澈之时。
一意孤行
一般會員
 
文章: 66
註冊時間: 2015-09-21, 09:38
來自: 中国四川成都

5 未知實相的可能我們

文章SW » 2017-04-29, 20:46

我寫得太長了,以致於只想用珍‧羅伯茲的這首詩作為引言:

我的人生定義它自己
你的也一樣
讓我們每個人都勇於
打開我們夢的門
探索
那非主流的領域
我們就從這兒開始吧1


2005/05/30

 
Weekly: probable us in unknown reality

2005/05/15-05/29

我的雙生靈魂此際並未涉入我的日常生活,我們無疑是在“另一個層面”交往,高靈賽斯(Seth)稱其為「未知的實相」,他說我們還有許多「輪迴的自己」和「可能的自己」活在不同的時空。

許多人直覺的瞭解「自己」是成群而非單一的。那個瞭解通常被放在轉世的說法裡,所以,「自己」被視為旅行過世紀,走過生死門而進入其他的時空。事實是,實相的基本本質十分清楚的在夢境的本質裡顯露出來,在那兒,在任何一個晚上,你可能發現自己同時具有許多角色,然而,你卻知道你自己為你自己。2
 
人類究其一生平均花費五年的時間作夢是全然無意義的嗎?或者夢境僅僅是日常忙碌生活的放電、潛意識的發洩和補償,或心緒與肉體上的療癒而已?巫士唐望也說「『做夢』不只是有夢,也不是白日夢或胡思亂想。透過『做夢』我們能知覺其他的世界,我們可以描述這些世界,我們可以感覺『做夢』如何打開那些世界。『做夢』似乎是一種心靈中的感官。」3
 
為分別一般普通「作夢」(having dreams),與巫士唐望所定義的意識到自己身體在睡覺時的「做夢」(dreaming),筆者使用不同的動詞。與做夢同等的清明意識狀態──有非常清晰的此時此地感,稱 dreaming-awake。

但不論是昏睡地夢還是清醒地夢,「你在作夢的心靈是醒著的。」賽斯說,「在睡眠中,你自己實相的許多其他次元會清晰地出現。」4。先撇開前世人格不談,假定活在所有夢中的自己,都一樣有效且同時存在其他次元的實相,相對於這些其他自己們,這個物質實相的自己不過是一個自認為的主流版本;而包含我與所有的這些“我”等,皆是源頭自己──本體「心靈」(psyche) 的多樣化表達。

心靈,你的心靈,能夠反向、正向地記錄與體驗時間──或橫向經過「替代的現在」的系統(system of alternate presents)──或它能在一個無時間的環境裡,維持它自己的完整性。心靈是時間叢(time complexes)的創造者。所有你想到的時間,過去與未來以及所有它的可能性都顯現了出來。
 
你不能找到你的心靈,如果你把它想做是一個個別的東西。你只能藉探索你自己的主觀實相,而體驗心靈的力量與活力,因為它將無誤地引導你,到那超越時間與空間而存在的更大源頭。5

  
賽斯理論:「在你思想與情感孕育的那一剎那,它們就已開始邁向實質實現的道路 」6(管他是哪個實相);任何起心動念皆屬能量運作,這些其他次元──即未知的實相──的形成,即肇始於個人與群體意識能量交流的結果,心象越強者越快形成實質事件。特別是一個出於抉擇而捨棄的強大心念,即造成一個分支的可能自己與可能實相因而離開了主流版本,但為了某種理由可以在未來再度交會、合而為一。
 
賽斯強調,「基本上,自己的所有部份全是相連的。因為沒有系統是封閉的,所以在它們之間有能量的交流與互動。」7國內賽斯譯介者王季慶亦寫道:「你的意識常在睡眠狀態中離開身體,與你認識的其他實相中的人們溝通。」8──說的不僅是每人夢中皆「出體」(out-of-body),而且是「可能的你」與「可能的對方」在「可能的實相」的「可能版本」。
 
這些道理說似簡單,卻一直無法深刻理解。按賽斯說法,「作夢是意識的一種創造狀態」9;而按唐望指導,藉由做夢練習,夢者能夠分辨幻影的投射與真實的能量10。所以,是否在夢中的「可能的對方」純然是「我」的心靈創造物 (管他是哪個我)?就算在某個“非主流實相”的「可能的我」幸福美滿,又跟在此“主流實相”的這個「實存的我」有啥關係?再者,同樣基於“某種理由”,萬一這兩個實相永不相會更遑論合而為一呢?這些“可能的種種”豈不徒勞無功?
 
珍‧羅伯玆 1976 年的個人著作於 2005 年譯成中文《心靈政治》,其中「一個可能的班級」事件給了我極其震撼的實證。該書中作為案例的「事件本身跨越了醒時和睡時經驗,並涉及出體狀態,顯然對心靈可能的更廣大活動次元,以及在感知底下進行的溝通略窺其貌。」11

事件一:(同時間的夢中當事者)
珍的觀點:珍在出體狀態發現自己正在上課,學員班在說話,珍聽見瑪麗及她妹妹簡在走廊的聲音(現實是瑪莉當天早退,簡根本沒來)。隨後珍看見窗外停車場一位醫師牽著一隻“栓了皮帶的猴子”。
瑪麗觀點:瑪麗為早退抱歉,睡前隨意翻閱到賽斯課「可能性和可能的自己打交道」的一節,但不記得她的夢。
班的觀點:班發現自己在另一個層面的 ESP(extrasensory perception,超感應力)班,看見一張“縫了線的豬”的圖畫。 
賽斯評論:瑪麗沒上完實質的課,但在另一個實相層面仍參與了整堂可能的課。她的妹妹最近沒上課,心靈是在場的。 所以,在那個次元,珍覺知了兩個靈在場。羅也在場,但不記得那個情況。
珍的評論:班的「縫了線的豬」是他對我「栓了皮帶的猴子」的詮釋。我很確定,任何群體在夢境中都以多少相同的方式交流。

珍‧羅伯玆的「醫生和猴子」是幻象,是當心靈以自己的方式詮釋某種資訊時,所形成的個人象徵與聯想,故與班的「豬」板本有所異同。而「可能的你」與「可能的我」在「可能實相」的對話,亦能夠被帶回主流實相的你我記憶中。相對而言,出體者的意識狀態無疑是較完全的。

事件二:(同時間的夢中當事者)
瑪麗觀點:瑪麗在出體狀態去找珍,但珍的住處看來不同,珍和羅看來年輕些。瑪麗問珍一個可能的自己是什麼,珍卻回答:「長褲。」
隨後瑪麗去找妹妹簡,簡在床上,睏倦而迷惑。
珍的觀點:夢見站在工作室中央,看見朋友蘇在門外的走廊,她穿了一套新的褲裝,以致於以彷彿不連貫的「長褲」回答。
簡的觀點:瑪麗問簡是否記得前晚的夢,簡說,「有啊,妳來了,試圖把我弄出體。」 
珍的評論:「長褲」這字是如此重要,以致我寫下它來,雖然它似乎毫無意義。所以以某方面來說,瑪麗和我溝通了。

至此我才體會賽斯所說:「我向你保證,即使是現在,你們的思想也是一無隱蔽的,你的家人與朋友對它們都十分清楚──我再加一句:而且很不幸的,你的敵人對它們也一樣清楚。你們只是不知道這事實而已。」12任何在夢中層面的交流──濾掉個人強烈心象 (慾望、恐懼、憎恨) 的投射不算,雖然其也有助於真相的釐清──參與者確實彼此相互通訊!
 
再回到「其他非主流實相的訊息是否真有助益於主流實相且邁向兩者合一之路」的疑惑上。我們篤信「任一你曾擁有的希望(可能的實相),必伴隨使其成真的力量(合一的實相)。然而你可能要努力才能使其實現。」13既然賽斯說「你的信念造成你的實相」,於是我們忙著檢查自己的信念;掃除所有負面概念與想法後,我們又忙著檢查自己的實相到底發生了沒?然而我們所苦心預期的結果總是事與願違,珍‧羅伯茲以過來人的身份說明了這種弔詭:

現在,也許我們必須反其道而行,改變我們的方法,在查核我們的概念及信念時,忽略實質資料一會兒。這在我們是非常難做到的一件事,然而,在無論什麼領域的不斷查核,我獲得了我想要的效應了嗎?極有可能,當我們忘了查核時,當我們厭倦了而說「管他媽的」時,事情才真的發生。意識突然擺脫了努力,而新的信念喀答一下進入焦點,思維真的立刻躍入立即的實相。14
   

Feedback

作者:

我在四月時終於體驗到夢世界的夢性質。就像鄔斯賓斯基(Peter D. Ouspensky)在《探索奇蹟》裡形容的這一段:「突然間我看到這個迎面而來的人正在睡覺,這一點可以百分之百肯定。雖然他的眼睛張著,但他走著走著顯然深陷夢裡。我發現我周圍的每一個人都在睡覺,那是一種清清楚楚再確實不過的感覺。」15我的出體夢記錄如下所描述:

2005/04/13 Dreaming. 我開始覺悟,所有夢世界裡每個人物自己演自己的,只在我的「做夢注意力」下才有生命,但是完全沒有能量反應,他們就像是動畫電影裡的角色似地自動播放。

而在最近更進一步瞭解到,相對於夢世界,我們這個物質世界也不過是一場夢,我們在這兩種世界的所有經歷與感受同時是真的也是不真的。

2005/05/10 Dreaming. 我在夢裡完全清醒了,明白前面這一切只是個夢,而我的感受與思緒如此的真實,等同我真的經歷過它們,但是所有的情節、情緒都是徒然的,都是一場空!……我在夢裡的雨中,呆立良久後才真正從床上醒來。

作者:

除非我們真正認清「夢」的本質,否則我們何以說「人生如夢」?──那將是毫無意義的。也除非我們確實體認「人生如夢」,否則再怎麼說「空」、「空性」,也是一場空。珍‧羅伯茲將現實與夢境的幻象性質說明如下:

我在停車場的醫生和猴子是幻象,當心靈以自己的方式詮釋資訊時就形成一齣戲。然而,從畫面的另一方,在別的意識狀態裡來看,醫生和猴子兩者都是真的──而我正在睡的肉體才是幻象。或許出於必要,我們是極具偏見的;我們堅持由我們平常意識的立足點,去詮釋我們非現實的經驗。16

讀者 S:

佛洛伊德把意識歸為:意識、前意識、潛意識;20 世紀的心理學家做過清明夢的研究:在清明夢進行的時候,電腦顯示眼球、肌肉、腦波都會規律的左右浮動,但電腦卻不能測試出:在清明夢發生的同時,當時的狀態是否具有慈悲心或是其他的狀況,而作夢可以當做是潛意識的安全護身符,這正是所謂的:為何我們要觀察或記錄我們的夢境,在特別的狀況中可以找出答案來。

在西藏的修行中,有一種叫做「睡夢瑜珈」,是在夢境中保持清醒的狀態,並且可以自由的造出人事物景象。

作者:

在特殊睡夢狀態所指稱的細微自我,並非只是想像而已;細微自我真的可以脫離粗重身。細微自我並非只要作夢就會出現,只有在你生起特殊睡夢身而能脫離粗重身的那種特殊夢境才會出現。在這種狀況下,細微身與細微心便會顯現。而睡夢瑜珈便是來幫助培養細微心的修行。17
——達賴喇嘛

達賴喇嘛此處所言「特殊睡夢狀態」即清明夢或出體狀態;「粗重身」即肉體;「睡夢身」即唐望所稱的做夢體,當然是做夢而不是作夢所產生的。唯清明夢係在作夢時知道自己是在作夢;出體則是能夠在無夢的睡眠當中知道自己置身無夢的睡眠狀態而離開肉身;唐望對分別此兩者無所著墨,個人也認為對於意識狀態亦無所差別,前提僅在於先得“醒”著才算數。達賴喇嘛強調:「以這種修行來說,知道自己處於無夢的睡眠狀態,要比知道自己的夢境為夢還來得難。」18

《全像宇宙投影三部曲》(The Holographic Universe)是以科學實證的角度,試圖解釋心靈玄秘及神蹟現象的重要著作,特別適合“非得眼見為信又問不出什麼名堂”的人,書中闡明一般人所謂的“大哉問”,皆已有可靠的實驗室數據或科學證明。

這本書分為三部。第一部「發現現實世界」披露心靈世界──所謂的隱含秩序層──的意識能量作用;第二部「心志與肉體」論及清明夢(lucid dreams)與全像宇宙的相連(清明夢是指夢中知夢,作夢者處於意識完全清醒的狀態);第三部「時間與空間」將靈魂出體視為一種在超全像中的旅行 (出體當然就是脫離肉體時所處的狀態,出體者自身僅是一團能量)。讓我摘錄其中一段如后:

加大爾灣分校的精神與哲學教授葛羅巴斯(Gordon Globus)認為全像理論假設「心靈,用隱含秩序層的原料造出了現實世界」是正確的。不過,他認為人類學家卡斯塔尼達在巫士唐望指導下體驗的那似乎無盡的「非現實世界」(或我們自己平時體驗的那些無限多的夢境)指出了在隱含秩序層有無限多「潛在的、有可能成為未來的現實世界」。因為,(一)腦用全像的方式造出我們每日的生活空間,(二)用同樣的方法造出我們的夢境,以及(三)在意識特殊狀態造出非現實世界的幻境,他認為這三種「境」或「實相」在基層是完全一樣的。19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珍‧羅伯茲 (Jane Roberts) 《個人與群體事件的本質》(賽斯書)篇頭語。珍的先生羅勃‧柏玆(Robert F. Butts)註解,這是1979年六月末,當賽斯在結束本書時,珍寫的一首長詩的首段。
2 珍‧羅伯茲(Jane Roberts),《未知的實相》(賽斯書)卷二,p. 484.
3 卡羅斯‧卡斯塔尼達 (Carlos Castaneda),《做夢的藝術》p. 12.
4 珍‧羅伯茲(Jane Roberts),《心靈的本質》(賽斯書) p. 35.
5 珍‧羅伯茲(Jane Roberts),《心靈的本質》(賽斯書) pp. 22, 286.
6 珍‧羅伯茲(Jane Roberts),《靈魂永生》(賽斯書) p. 103.
7 珍‧羅伯茲(Jane Roberts),《未知的實相》(賽斯書)卷一,p. 49.
8 王季慶,《賽斯讓你成為命運的創造者》p. 189.
9 珍‧羅伯茲(Jane Roberts),《夢與意識投射》(賽斯書) p. 9.
10 卡羅斯‧卡斯塔尼達(Carlos Castaneda),《做夢的藝術》p. 192.
11 珍‧羅伯茲(Jane Roberts),《心靈政治》pp. 230-243.
12 珍‧羅伯茲(Jane Roberts),《靈魂永生》(賽斯書) p. 56.
13 李察‧巴哈(Richard Bach),《夢幻飛行》p. 129.
14 珍‧羅伯茲(Jane Roberts),《心靈政治》p. 393.
15 鄔斯賓斯基(Peter D. Ouspensky),《探索奇蹟:認識第四道大師葛吉夫》p.346.
16 珍‧羅伯茲(Jane Roberts),《心靈政治》p. 243.
17 達賴喇嘛,《達賴:心與夢的解析》p. 121.
18 達賴喇嘛,《達賴:心與夢的解析》p. 125.
19 麥可‧泰波(Michael Talbot),《全像宇宙投影》第二部「心志與肉體」p. 199.
SW
系統管理員
 
文章: 4323
註冊時間: 2012-03-05, 16:23
來自: 台灣台北

下一頁

回到 夢修心得、閱讀札記及翻譯

誰在線上

正在瀏覽這個版面的使用者:沒有註冊會員 和 15 位訪客

cron